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介壽國中地滑 高低落差30公分/災難若降臨 師生無路可逃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羅沛德)為了實地了解石門水庫淤積的問題,本報記者四度探訪石門水庫庫區與集水區。遠望時,青翠山林與碧澄湖水,讓人心曠神怡;近觀時,庫區的抽砂船發出直擊人心的巨響,山區光禿禿的果園,則讓人心驚。


集水區山坡種植的竹林根部淺,也是造成泥沙流入水庫的元兇。(自由時報)

*改種淺根綠竹 加速土壤流失*

車行在石門水庫周邊,兩旁山嶺盡是一片隨風搖曳的青綠,與水庫的翠綠一樣地賞心悅目。長年投入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行動的綠色陣線協會常務理事林長茂提醒記者,眼中望到的這片青綠,是竹林。

林長茂說,石門水庫庫區附近山坡早年是茂密林木,但後來在政府同意下,農友改種植經濟價值較高但淺根的綠竹林。根據國外資料,坡度二十五%以上的山坡地,林木的根部附著力好壞之間,土壤流失率相差三千至一萬倍。竹林不但容易導致土壤流失,更糟的是,一公頃竹林一年得用掉八噸肥料,直接導致水庫的優養化。

石門水庫的實際生態,可以從「Google earth」上看到更清楚的圖像,復興鄉與尖石鄉上的灰黃區塊明顯可見,標誌著人們在山林間的篳路藍縷與辛勤耕耘,但卻也可能標誌著對集水區保育的重擊。

跳出「Google earth」的視窗,到現場實地檢視,明顯看到桃園縣復興鄉介壽國中已有地滑現象,操場看台龜裂,高低落差約有卅公分,如果落差繼續擴大,校內師生怎麼辦?往哪逃?

介壽國中位處復興台地,台地下游、大漢溪支流的霞雲溪,可看到建築物直接侵犯到河道,建物頑強地抗拒溪水,溪水則繞道拍打著邊坡。

復興台地的上游,則可深入巴陵、拉拉山,路旁水溝積滿來不及清理的落葉,甚至有電線桿直接堆在排水溝裡擋住了水路。林長茂憂心指出,一到雨季,雨水無法由排水溝排出,最後溢出流到山坡,再排入溪裡、流入水庫。淤積,就是這樣來的。

水庫的淤積有多嚴重?庫區的遊艇業者最清楚,在阿姆坪經營「彭哥號」遊艇的徐盛皇說,2004年艾利風災是分水嶺,在此之前,水庫水位只要達二二六公尺,遊艇就可從阿姆坪直通上游角板山,現在,水位要達二四二公尺才開得上去,這多出的十六公尺,就因為底泥淤積。


蓋在走山面的介壽國中,階梯出現明顯裂縫。(自由時報)

*甘甜水蜜桃 揹破壞水保原罪*

拉拉山水蜜桃全台知名,當地所生產的白鳳桃,果肉細緻如水,香甜美味讓人垂涎,吸引無數觀光客,沿路各地也都蓋起了民宿。偏偏,水蜜桃和民宿又是破壞集水區山坡地的元兇之一,這又是多大的諷刺?

如果有一天,水庫的淤積真的送了水庫的命,斷了北部民眾水源,曾經細緻、甘甜的水蜜桃汁液,何其苦澀!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