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應學會的理財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4日訊】非營利性機構Jump$tart Coalition for Personal Financial Literacy針對12年級學生進行的個人理財基礎知識測試表明,僅有十分之一的孩子在回答有關個人理財的問題表現令人滿意。許多人根本不知道如何平衡一個支票帳簿,近一半的孩子沒有通過個人理財基礎知識測試。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成年後的生活顯然需要家長具備這些知識。這並不意味著你家孩子需要念個 證券分析領域的MBA、或者你該聘個理財顧問來給家裏的學齡前兒童來個啟蒙教育,不過,為了日後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財務資源,孩子們顯然應該具備更多知識。

孩子們從父母講話獲取信息的能力是無窮無盡的,即便有時候我們一口咬定他們在我們說話時根本沒帶著耳朵來。還有,我們向他們灌輸的概念可能沒法一次讓他們理解,三次五次可能也不行,甚至十次八次之後還是沒什麼用。但是在你說過無數遍之後,事情總會奇蹟般地突然迎來轉機:或許是你的措 辭、或許是當時的氛圍、再或許是孩子自身經歷讓他們終於對你的諄諄教誨從心裏產生了共鳴。

當然,那時候的你可能不會意識到這一點。但早晚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教給孩子的東西正在發揮作用。

大約一年前,《華爾街日報》文章「孩子們應該學會的理財守則」的作者傑弗(Jeff D. Opdyke)開車帶兒子和他的隊友參加完足球比賽後回家,一輛很酷的意大利跑車停在了他們旁邊,兒子的隊友驚呼到,哇,那傢伙可是個有錢人。

當時傑弗的兒子玩手持遊戲機正玩得不亦樂乎的,他抬頭看了一眼,隨口答道,並不是花了多少錢讓你變得富有的,你不知道,那個人可能用光全部家當來買輛好車,剩下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他可能根本就不是個有錢人。

就這樣,傑弗的兒子不經意間一席話就糾正了隊友對財富的定義。他說出這樣的話可謂毫不費力。發生在他兒子身上這件小事證明,當父母開始向子女灌輸理財知識時,他們的努力總能使事情 有所改觀。

不過,兒子能做此評論並傑弗一次教育的成果。傑弗夫婦兩人早就告訴了他這些,而且是不斷重複的。

早受教育好

當孩子們還小的時候你更容易影響他們,而且此時也沒有家庭之外的經歷會先你一步給他們的思想塑型。這並不是 說你無法抹去他們已經建立起來的習慣或想法,而是一旦他們長到油鹽不進的十來歲時,你再說什麼就很難管用了。

說一千道一萬,我們教育孩子 並不是為了把他們塑造成一門心思追求財富的人,而是希望孩子們步入成年後能具備相關知識、在各種理財問題上能夠做到游刃有餘,不論是消費、儲蓄、投資還是撤資。

相比其他遺產,這種能力無疑是父母能給予孩子的更大的饋贈。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教育部今天表示,大專生企業實習方案規畫9月起續辦,預計釋3萬個名額,每名補助1萬元;企業給薪多寡將是政府是否補助的參考指標,低於2.2萬元的企業,審查時評價就較低。
  • 念高中還是五專?教育部推出5校「五專菁英班」,盼能吸引優秀國中生就讀,今天並邀請優秀五專生現身說法,包括想當「女阿基師」的高雄餐旅學院餐飲廚藝科學生。
  • 中華慈善總會、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清華大學不久前在北京主辦的「2010罕見疾病學術研討會」透露:中國的罕見病患者約有千萬之多,遠高於中國現腫瘤患者的總人數。其中,80%的罕見病由遺傳缺陷引起,50%的罕見病在出生時或兒童期會發病,而僅有1%的罕見病擁有有效的治療藥物。
  • (大紀元記者李曜宇高雄報導)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5月3日舉辦新舊任館長交接典禮,在教育部次長林聰明監交下,由卸任館長謝武忠將印信交給原副館長陳訓祥,觀禮團體眾多,光是司儀唱名就花了半小時之久。
  • (大紀元記者李晴玳高雄報導)時逢母親節前夕,高雄市99年學生孝悌獎得主出爐,教育局 3日特召開記者會,正式介紹24位現代孝悌典範,其中有6位代表現身會場,透過影片感言,傳達他們不畏逆境、孝親敬長、友愛同學的美德懿行。
  • 立法院朝野黨團今天分別提出陸生來台法案版本,明天將排入程序委員會,若7日院會順利付委,最快下週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就能排審查會。
  • 台灣首次舉辦的「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AACSB)認證論壇」今天登場,主辦單位期望匯聚各界力量,共同推動台灣商管教育與國際接軌,讓台灣站上國際舞台。
  • 聖地牙哥中華科工會近日為錢煦院士慶祝八十大壽。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為錢煦院士贈送了賀聯,上書「錢煦院士八秩榮慶: 雅範高華」 ,落款:馬英九。台北駐洛杉磯經濟文化辦事處帶來了美國前總統布什及夫人勞拉的生日賀詞。
  • (大紀元記者李丹,滕冬育多倫多報導)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北美青少年手機用戶每人每天平均發送50條短信。1/3擁有手機的青少年每天發送100多條短信,短信已成為北美年輕人最流行的通信手段。不過,這種發展迅速的通信手段對青少年成長的利弊如何,教育界人士各有看法,有人認為應該對新事物採取開放心態,同時需要家長和學校的正確引導,把壞事變成好事。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