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魚路古道-大路邊田,滄海桑田

Tony 撰文、圖、攝影

人氣 34
標籤:

一位朋友來信說,他公司發行的雜誌想轉載我寫的《魚路古道.大油坑》旅記,因為特別喜歡這篇旅記所拍攝的景色。然而這是四年前拍攝的照片,當時只用百萬畫素的解析度拍攝,無法達到雜誌印刷的品質要求。

翻相簿檔案,才發現最近一次遊魚路古道,竟已是四年前的事了,驚訝於時間過得這麼快。由於手頭上沒有高解析度的魚路古道圖片,而既然已答應這件事,不如就親自再跑一趟陽明山,去補拍幾張魚路古道的照片,順便也可回味曾走過的舊路。

四年前的那次,在魚路古道遇到不少令人驚艷的景色,例如隱身於古道旁側樹林間的賴丙厝地、通往大油坑的那片栗蕨草原,以及大油坑的硫磺煙味、白煙繚繞的景象。

驅車抵達擎天崗遊客服務站,再步行至金包里大路的城門,展開今日的魚路古道之行。魚路古道有兩條路線,一是取直線的「河南勇路」,一是迂迴如蛇形的「日人路」,今天選走河南勇路。初走時,沿途景象大致如從前,走在無遮蔭的石階路,兩旁芒長夾道。抵達水源地時,想捧水洗臉沖涼,卻發現水源地幾乎已被芒草遮住,僅露出一小隅,得撥開芒草,才能接近這處水源。


魚路古道森林路段

進入古道的森林路段,轉為涼爽。路過熟悉的小土地公廟,不久就來到了「大路邊田」,這裡是魚路古道途中最適宜休息地點。棄耕的農田,成為草原,就在古道路旁,此地有林蔭怡然,又有小溪流。以前走魚路古道時,常見遊客在此休息聊天。

今天路過大路邊田時,卻渾然不知。直到瞥見路旁的「大路邊田」導覽解說牌時,突然一陣困惑,既而感到驚訝。剛才看見右側雜草叢生的地方,竟然就是昔日綠草如茵的「大路邊田」。才四年不見,大路邊田竟然完全改觀了。

魚路古道可說是陽明山國家公園最熱門古道之一,經常有遊客行走,而大路邊田又近在古道旁,應有遊客經常走動,怎麼短短四年間,這片路邊草原竟已淪為荒煙蔓草?若說「滄海桑田」,則四年的時間未免也太快了些。

連位於古道路旁的大路邊田都變化如此之大,那麼通往大油坑的栗蕨草原,以及清代守硫營遺跡所在的公館田,遊客更少,恐怕就更不樂觀了。果然不出所料。從大路邊田越過古道小溪,往上爬,那片美麗的栗蕨草原也已被高長的芒草佔據了。美景不再,補拍照片已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了。

不知這樣的生態環境變化,對於原本棲息在這片草原的那群野生的神戶牛有無影響?


大路邊田(四年前)。

大路邊田(今日景觀)。

——————————————————————————–


栗蕨草原(四年前)。

栗蕨草原(今日景觀)。

——————————————————————————–


魚路古道

其它的景色,例如當年讓我驚艷不已的「賴丙厝地」,如今已被芒草掩沒。清代守硫營遺址所在的「公館田」,原本可席地而坐的青草地,如今亦已雜草高長。

雖然這一切的變化,都無礙於魚路古道的行走,但對曾經探索及徜徉於這些古道沿途景點的我來說,心情影響不小。只不過四年光陰,旅人鏡頭所記錄的景色,已成滄海桑田,怎能不心生感慨呢?

過許顏橋之後,往八煙的魚路古道已因崩塌而暫時封閉,我只走至番坑瀑布而已。

循原路返抵擎天崗,也注意到擎天崗環形步道旁的草地,也新增長了不少芒長。喦嶺土地廟旁的擎天崗五角涼亭,石柱上「消滅共匪酬壯志,復興中華定中原。」的對聯刻字則依舊在,只是今日重見,就別有一番感慨了。

半個世紀以前,政府念念在茲,希望早日「反攻大陸,解救同胞」;半個世紀之後,政府則滿心期待,希望大陸同胞早日來台旅遊,以解救台灣經濟。如此看來,也是一種「滄海桑田」了。

旅遊日期:2008.07.23 (寫於2008.08.02)


–本文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http://www.tonyhuang.idv.tw/@


擎天崗環形步道(四年前)。

擎天崗環形步道(今日景觀)。


魚路古道。

擎天崗五角涼亭。

「消滅共匪酬壯志。」(亭柱對聯)


金包里大路城門。


魚路古道。


魚路古道回望獅子頭。


遠眺大油坑。


大石公。


魚路古道森林路段。


魚路古道小土地公廟。


打石場解說站。


許顏橋。


許顏橋。


番坑瀑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彰化市.八卦山
自爆說話不可信  澳在野黨魁惹風波
艾伯特儘量避開自由黨議員約翰遜醜聞
北市.中山大同.臨濟護國禪寺.圓山公園.大龍峒保安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