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放眼2030 台第3次國土空間計畫問世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謝君蔚台北22日電)啟動第 3次國土發展計畫,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出版「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計畫摘要」,放眼2030年,以「塑造創新環境,建構永續社會」為總目標,提出空間發展策略及行動計畫。

這是政府繼1979年、1996年分別核定實施「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國土綜合發展計畫」以來,第 3度對國土空間提出發展策略。

為了這套新計畫,經建會自2006年提出構想,2008年開始研究,去年 3月邀集產官學界代表召開「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規劃全國會議」,研擬具體建議,今年 2月經行政院核定通過。

經建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處長張桂林表示,1979年第 1次開發計畫著眼於實質公共建設,例如鐵路電氣化、機場等工程建設。第 2次計畫開始談及開發造成的環境問題,提出「永續發展」概念,主張國土開發要注意「三生」,即生活、生產、生態。

他表示,第 2次計畫至今已逾10年,近來台灣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引發的環境衝擊、兩岸關係改善、外來移民對人口結構的改變、所得分配不均及知識經濟變革等挑戰,勢必要對國土空間發展做一全面性規劃,發展經濟成長之餘,也要兼顧環境永續發展。

「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計畫」確立以「塑造創新環境,建構永續社會」為國土空間發展總目標,創造台灣能具備「安全自然生態」、「優質生活健康」、「知識經濟運籌」與「節能減碳省水」的國土發展新願景。

張桂林指出,這項計畫正是為了因應台灣面臨這麼多內、外在環境因素而提出的國土發展基本政策方針,讓國家「治理(governance)」理念能更加順暢,作為國家層級最高的國土發展指導原則。

他解釋說,這是上位的國土發展計畫,希望各中央部會及地方政府在發展任何有形或無形建設前,能依計畫中的指導性策略,考量那些建設能帶來最大效益,而優先推出。

他表示,例如這項計畫針對運輸網絡發展,提出高鐵可考慮往南延伸構想,但如何延伸,應該由相關主管機關衡量區域整體發展,包括考量產業、觀光需求,以及財務、成本效益,做出審慎評估。

張桂林說,這項計畫可以說放眼2030年,以2030年作為參考點,因為人口預測、土地耗用若沒有設立年限,很難推估數據。但很多事情的發展具有延續性,因此計畫中並沒有太著眼於數據,而是採動態檢討、彈性調整方式,因應未來時空改變。

至於「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計畫」與正在推動立法的國土計畫法草案有何關聯?

張桂林指出,國土計畫法在確立土地使用管制層面,例如都市及非都市土地劃定、變更;「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計畫」則是規劃國土「三度空間」發展的指導性策略及行動計畫,涉及層面明顯不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