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透明化

三位大師看21世紀的致勝關鍵(2)

華倫.班尼斯 Warren Bennis、丹尼爾.高曼 Daniel Goleman、 詹姆斯.奧圖 James O’Toole

人氣 5
標籤: ,

數位技術是如何在全球創造出更偉大的透明化的?在開始瞭解這個之前,首先有必要來看一下二○○一年發佈的不透明指數。

它的提議者名叫喬爾.庫爾茲曼(Joel Kurtzman),在他二○○七年出版的書《全球優勢》(Global Edge)中說到,前普華公司(Price Waterhorse Coopers)的CEO詹姆斯.斯基羅(James Schiro)提出了「國家的透明度是否可以衡量」的問題,這個指數是作為對它的回應。庫爾茲曼和他的同事推斷:即使透明本身無法衡量,但不透明(透明的缺乏程度)是可以衡量的。

這個最終指標估計出,大約五十個國家由於缺乏透明而付出的經濟代價。他們從五個領域來評估每個國家:商業和政府腐敗情況、法律系統的低效率、經濟政策的消極面、財務和政府治理中的不足部分,以及規章制度中有害的層面。

每個領域都有一個得分,同時也有一個總體的不透明排名。數字越大,國家的開放程度越低。在最近一次(二○○五年)的指數中,美國是全球五個最透明的國家之一。

它的總分是21分,落後於得分最佳的英國(14分),另外還有芬蘭、香港,以及慢慢趕上來的丹麥,它的總分是22分。在透明榜另一端的是尼日利亞,它是最不透明的國家,得分是60分。

黎巴嫩稍微好一些,還有印尼和沙烏地阿拉伯,它們的得分都是50分。中國的總分頗為公正,是48分。

庫爾茲曼和同事認為:行賄、欺詐以及不能執行的合約,還有其他和不透明有關的冒險,「代表了(全球)商業真正的成本」。在他們看來,比起讓人色變的自然災害和恐怖主義,這些頻繁的小規模投機作為終究會對經濟造成了更大的危害。

「這些(和不透明相關的)投機干涉了貿易,增加了成本,減緩了成長,讓未來變得更加難以預測」,作者寫道,「這也阻擋了很多投資者。」

在二○○四的一則報導中,佛羅裏達對沖基金的投資主管馬特.費什巴赫認為,「好的投資關係,關鍵都是透明—也就是對正在發生的事情進行查看和交流的能力。這對一個公司,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來說,都是一樣的。」

在評估一個國家的新聞,尤其是與透明度有關的新聞時,記住它的不透明指數是很有用的,比如中國。

儘管共產政權仍在試圖控制國內以及與外國的資訊流通,但中國正在走向更加偉大的由技術引導的開放。截至二○○八年,中國已經有2億1000萬網路用戶和4700萬個部落格。

儘管中國政府一直不辭辛勞的管制網路,比如對流覽穀歌網頁的人有所限制,但公民還是在通過互聯網揭發一些最為令人不安的,中國人各方面的生活情況。

長久以來,徇私受賄的官員一直在為禍中國。二○○五年的不透明指數中,中國的腐敗得分非常驚人:65分,這個得分足以讓它列入研究中的十個最腐敗的國家,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印尼、巴基斯坦、俄羅斯,以及位列榜首的黎巴嫩,但是普通線民的集體力量摧毀了一些持續許久的不良行為,比如花錢收買員警。

又比如說,在河南和山西的一些煤礦和磚窯發生綁架兒童,迫使其成為童工的事件,中國的一些父母在網路上抗議。二○○七年六月,《華爾街日報》報導了這件事。政府派出了超過4萬5000名員警趕赴這些地區,救出了500多人,逮捕了超過150人。

這些父母在網路上發起的宣傳攻勢功不可沒。在家長選擇網路之前,有些人已經嘗試和當地官員聯繫,尋找自己的孩子,但有些人被阻擋。但正如一位家長告訴《華爾街日報》的,「我們找到了當地公安,但他們為了保護磚窯老闆而選擇不幫我們。」

中國新一代電腦知識份子的崛起並沒有讓所有的中國官員擁護「公開透明」。除了對部落格的內容嚴加審核外,很多事情都讓美國官員議論紛紛。中國政府仍然試圖掩蓋其難堪的祕密,包括最近由於污染所引發的疾病,很多人英年早逝(每年75萬);還有,爆發了在豬身上發現了類艾波拉病毒的事件。

中國仍然嚴加控制國內的主流媒體,並密切監視國外媒體。除了網路壓力,其他力量也使中國更加開放,尤其是中國十分希望能在二○○八年的奧運會與二○一○年的世界博覽會上順利地給西方人留下好印象。

而西方人在鉛污染玩具、爆炸輪胎、有毒牙膏、假冒偽劣的糖尿病測試條,以及其他危險的中國輸出品事件後,也需要更為透明化的中國。

但是,中國線民和擁有拍照手機的公民有十億之多,其潛在力量不可小覷,這點即使對一個長期掌控資訊的政府來說也一樣。

二○○七年四月,中國推出了公開政府資訊的新規範,要求自二○○八年五月一日起,將有關土地使用、公共衛生調查,以及其他官方活動的資料都公開在網路上。

公民第一次能夠向政府部門索取資訊,並在十五天內得到答覆。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對於威脅「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正常經濟運轉、社會穩定」的資訊,公民仍不得接近。

中國式的傳統作風是,在四月頒佈新規定之前,內容絕不能對外透露。但內部人士認為,新規定是(中國走向)開放道路上的一個真正的轉變。

香港大學的媒體專家在二○○七年三月對《華爾街日報》說,「這個新法規改變了中國人對於資訊的臆斷,它讓公開資訊成為常規而非特權。」@(待續)

摘編自 《透明領導力:讓一切變得簡單、坦誠,三位大師看21世紀的致勝關鍵》 臉譜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第一夫人激勵底特律學生努力學習
維省司法廳官員:一切都令人驚嘆
俄總統罕見批評普京
夏小強:富士康連環跳的「雙刃劍」和多方博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