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談心:課業壓力大怎麼辦?

張麗芳(台灣/ 國小校長)
font print 人氣: 536
【字號】    
   標籤: tags:

自從東瑜上了國中,課業壓力便不再像國小一般輕鬆。他對老師每天規定的課業有意見,又是講義、又是測驗卷,東瑜認為老師出的功課實在太多了,以致於根本抽不出多餘時間看閒書。

東瑜一向與母親頗能談心,便與媽媽分享一則故事:

一位年輕人向神射手拜師學藝,三年過去了,年輕人的箭法已經相當神準。他每天看師父練習射箭時,經常沒有拉滿弓,而他則是非常認真的拉滿弓,「嗖!嗖!」飛箭射出,兩枝箭雙雙命中靶心。這時,年輕人更有自信了,他終於開口向師父請求一較高下,「好!」師父答應了他。

師徒競技開始,徒弟信心滿滿的搭起弓箭,「嗖!嗖!嗖!」三箭射出,全部命中靶心,他既得意又謙讓的請師父上場。只見師父不疾不徐的走向前,站穩腳步,搭起弓箭,用力拉滿弓,「嗖!」一箭射穿靶心上徒弟的其中一枝箭,「嗖!嗖!」兩聲,連續射穿前一枝箭。這時,徒弟看得目瞪口呆!

這時,徒弟不得不佩服師父的神技,並謙虛的向師父討教。師父說:「平日你在練習彎弓搭箭時,總是把弓拉到最滿,雖然箭法進步神速,但精神與壓力都太過緊繃。其實射箭應注重內心的平靜,在最緊要關頭全神貫注,奮力一擊,這樣才可發揮臨界點的最佳表現。」

東瑜接著說:「學校老師每天要求那麼多的課業練習,我們就像徒弟一樣,每天都得繃緊神經,這樣長期積累下來,豈能有好的表現?」媽媽認同東瑜的辛苦,也肯定他能夠從日常事件做批判性的理性思考。

媽媽問:「你認為老師要求那麼多,會不會給自己增加麻煩?」東瑜同意。「既然老師會更加辛苦,為什麼還要自找麻煩?」東瑜還在想。「你認為自己的臨界點在哪裡?」東瑜繼續思考。

「我們其實都不太清楚自己的臨界點究竟在哪裡,所以要接受各種挑戰,做各種的嘗試。」媽媽繼續說:「好比在爬樓梯,我們原以為自己只能爬到二樓,這個樓層就已經相當豐富有趣,也是自己的極限了。可是,經過平日的訓練,不知不覺中,其實我們可以輕易踏上更高階的樓梯,或許有朝一日,我們還可以爬上最頂樓,俯瞰大地的美景。老師可能在測試每位學生的臨界點,也試著提高學生的臨場爆發力,他們不厭其煩的增加學生的能量,我們是否應該感謝老師?」

東瑜笑著搖搖頭,無奈的接受老師交付的功課,但似乎也找到另一種看待此事的態度與方法。他慧黠的告訴媽媽:「看來我得更妥善安排時間,才能享受更多的自由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7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縣二十二日電)三重市「快樂FUN假趣暑期夏令營暨替代役大哥哥攜手活動」一連五天在三重榖保家商舉行,有三十七位大學、碩士學歷替代役男發揮所長,為一百零三位中低收入戶的小朋友補習功課,讓這些較弱勢的小朋友透過遊戲學習情緒管理,也加強課業。
  • 這麼說可能有些突然,不過,「父母的笑臉能讓孩子成績進步」的確是不爭的事實。其實,孩子們一直都在仔細觀察父母的表情。
  • 教育不是說只能發生在學校的課堂裡,父母在幫助孩子學習的方面,起著最重要的作用。父母們與學校老師一起配合,可以使他們的孩子對學校的各方面感受良好,進而幫助孩子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 (據新唐人電視台報導)8月22日,南加州學院在洛杉磯阿罕布拉市舉辦“申請大學經典講座”吸引很多學生、家長前來聆聽。該院創辦人安德魯.郭表示,成功進入名校的關鍵由學業成績、情商和逆境應對能力等三個因素所決定。
  • 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來自父母的高壓、單調的學習程序、難以跟上同齡人的步伐、過度分心以及對取得學業成功感到絕望。如何確保孩子未來的學業成功呢?
  • 作為父母,你是否經常為如何讓孩子保持對學習的興趣而苦惱?這並不奇怪,因為孩子們受到遊戲、社交軟件和許多其它各種形式的干擾,這些干擾的輪番轟炸,可能使他們無法學習。
  • 孩子們天生就有好奇心。他們渴望探索周圍的世界,像海綿一樣吸收新信息和技能。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的某個階段,這種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作為家長或老師,你可以使用一些簡單的策略來培養孩子對學習的熱愛。
  • 在教育4至7歲的孩子時,有一個絕對不可忽視的重要概念。那就是在教孩子學習時,必須要守護「兒童人權」。
  • 最終,要想解決「如何學習」的問題,父母就要先整理好自己的想法。提示和引導孩子走上自發、主導、有趣和高效的學習之路,正是4至7歲孩子的父母應該扮演的重要角色。
  • 在家輔導孩子學習時,你可能會問自己「我怎麼知道孩子是否學到東西了?」這也是孩子剛開始在家遠程上學時,父母最常問的問題之一,因為在家學習與傳統的學校教育有很多不同。如果你想衡量孩子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或者還有哪些內容是孩子還不知道的,那麼下面的一些方法會對你有幫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