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評論:中印關係錯綜 雙方暗自較勁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1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曾去執編譯報導)印度與中國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近年來中共崛起,印度尾追其後,其影響力也越來越受到國際的重視,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的元首紛紛帶領其經濟代表團拜訪印度,與這個新興的南亞大國尋求更親密的關係。

根據《紐約時報》的一篇評論,2009年英國首相卡梅倫訪印,獲得隆重的接待。接著1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對印度的成長也大表驚訝。法總統薩科奇於12月初與印度簽署核子交易,而俄羅斯總統梅德維傑夫離開印度前也與印度建立「特別伙伴」關係,簽署一批國防裝備合約。

評論說,在此車水馬龍的情況下,中共總理溫家寶12月中旬的到訪算是有些例外。溫家寶的確與印度之間獲得商業交易、宣布新的貿易目標,也提出中共友好的保證。但溫氏之旅也同樣凸顯中印之間貿易的失衡、疆界的糾紛,以及喀什米爾的問題日益惡化。印度的外交部門以前不願就這些問題招惹中共,但現在印度的態度則越來越顯得強硬。

印度覬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而至今唯獨中共未明確表示同意的立場。但是更讓印度不安的,是中共與印度的仇敵巴基斯坦是老戰友,中共為維護巴基斯坦而蓄意挑釁。再者,中共擴大對南亞各國外交與經濟的影響力,對斯里蘭卡、尼泊爾與馬爾地夫的事務介入得越來越多。

在印、美關係與日俱進之時,溫家寶的訪印應該有助於解決兩國間的緊張關係。在中共領導人中,一般咸認溫家寶對印度較友善,其2005年的初次訪印被認為是他與印度總理辛格同意解決疆界糾紛的一項突破。

評論說,自從當年中印發生一場短暫的戰爭後,這幾十年來雙方對疆界的爭議仍然不斷。中共認為擁有阿魯納恰爾邦的主權,而印度則認為擁有西藏地區的部分主權。2005年的談判大家樂觀的認為賠償的協議可以達成。不過後來交易數字上漲了10倍成為600億美元,而溫家寶又設定新的目標為1,000億美元。

印度方面現在抱怨這項交涉一面倒向中共,對中共有利,而印度的股份公司面臨諸多進入中國市場的障礙。雖然溫家寶保證協助印度的股份公司在中國銷售產品,但印方表示懷疑。

同時中共以喀什米爾是爭議區為由,對印度所控制的喀什米爾,不管是誰全都發給特別簽證,而不是標準簽證,這一點惹惱了印度。不久之後,中共連負責掌理喀什米爾的印度將領也拒絕其赴中國軍事交流。印度則中止兩國所有的軍事交流作為報復。印度原以為溫家寶此次前來會改變特別簽證政策,但是他只是呼籲加強外交諮商。

印度的評論員發現,中共國營媒體的報導已經更新中共的主張,認為兩國紛爭的地區大約長1,240英里,而印度則認為有2,175英里。其間的差異大致就是印度所控制的喀什米爾,以及中國的西藏地區。中共忽略這一段疆界,在於支持巴基斯坦的主張,質疑印度所控制的喀什米爾的歸屬權。

溫家寶離印前所簽署的兩國聯合公報,最能顯示雙方的糾結加深。中共的基本主張是「一個中國政策」,認為台灣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在過去的公報中,印度同意這種說法,但這一次卻省略這種聲明,顯然是因為印度的惱怒。

評論說,印度與中共在氣候變遷與國際貿易政策仍有合作,而有些印度外交官抱怨,由於媒體的挑釁與戰略分析家強硬的態度,往往使得雙方關係積極的面向被忽略了。中共國營媒體報導近來完成一條喜馬拉雅山的隧道,這些報導似在吹噓中國工程技術的偉大,但印度眼中則視為一種警告,表示中共在靠近印度的國土增建了一段基礎設施。

同時印度也對中共的水利建設心生警惕,憂心其影響印度境內雅魯藏布江下游的水域。

某些印度分析家認為,印度與中共的緊張關係增進了印度與美國的關係,奧巴馬在訪印時,提到印度與美國是「明確的伙伴」(defining partnership),他鼓勵印度不但要在南亞、同時也要在東亞— 也就是中共的後院 —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印度總理辛格月前曾訪問日本、馬來西亞與越南,發展貿易與外交關係,展現其「東向政策」的作為。

一位資深的外交官員說:「我們所面臨的挑戰促使我們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因此我們與美國、日本及東南亞各國的關係越來越重要。」

相關新聞
中印關係不友好 戰略利害重於經貿利益
專訪陳破空:中印關係解析
觀察人士:中印關係密切仍存猜忌
中印關係焦點 貿易、領土爭議和間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