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發現過動兒 關鍵人物是老師

人氣: 26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11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郁玫臺北報導)學齡兒童有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場合的表現過動或是常無目的性的活動等行為,而且不論如何教導都難以把行為規正,這樣的狀況是屬於過動兒還是好動兒呢?要如何診斷治療呢?

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兒童心智科醫師張學岺表示,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注意力不足過動障礙症),簡稱為過動症,因腦部額葉的功能異常,是確切的腦部發育的疾病,男童的罹病率是女童的3~4倍。以現今的醫學程度,兒童心智科以及兒童精神科的專家醫師可以透過症狀、量表、檢測、以及問診,確切診斷。若不及早診斷,孩童除了學習成就低、自信心低落,更有可能因此受到過份的體罰,若持續置之不理,成年後犯罪、發生車禍的比例將比一般人高。

她指出,一篇刊登在Annals of Family Medicine的研究顯示,患有ADHD的兒童有46.4%是因為學校老師建議來就診的,再來是30.2%由家長主動發現,顯示老師在ADHD疾病扮演的重要角色。老師能發現、觀察、輔導孩子的問題,因此透過衛教活動與各個學校配合宣導,希望能提升老師對於ADHD學童的重視。

張學岺分析,ADHD學童有服從的困難,越大的孩子越會出現對立反抗的問題。這些學童對國小老師在教學上最大困擾的就是擾亂上課秩序、對國中老師而言是與老師頂嘴,除此還有與同學有衝突、作業繳交困難的問題。一位ADHD的學童在就醫之前,大家都遠離他,上課容易惹老師生氣,成績也常常很差。

總是要把他們的煞車系統修好,才有機會用方法讓他們融入環境。張學岺說,資源班可以讓ADHD學童學習情緒管理、社交技巧以及課業加強,對於這群孩子有益,但是許多同學會因此嘲笑他們智力有問題、讓他們被貼上不必要的標籤。其實仍有一些教學上的策略可以讓他們融入原來的班級,包括座位安排遠離窗戶、門口、同學互助、互動式的教學方式取代單向教學,讓孩子跑腿消耗一下精力等,但重要的是仍須讓醫師評估孩子的嚴重程度是否需要用藥。

張學岺提出,雖然老師普遍認同醫療的成效,但是仍有三成的老師不建議或反對以藥物治療,認為會有副作用以及擔心成癮的問題。經由長期研究已證實合併治療以及行為療法,是最有效改善過動、衝動的症狀,以中樞神經興奮劑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相對安全的藥物,使用藥物的好處大於不治療。

張學岺提醒,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兒童青少年精神領域中治療效果最好的疾病,若能早期積極地以藥物合併行為療法來幫助孩子,就能讓孩子矯正過去不好的生活習慣,儘早開始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