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傷害 但求獲得安慰與撫平

米媽
font print 人氣: 11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一向早睡早起的我,輾轉難眠一晚!徵得同意後,將這個陳述公開,我不知道做為一個老師與母親角色的我,這些建議是否適合。但希望閱讀這篇文章的讀者們,可以回饋更積極的想法、建議,或給予鼓勵。

我的老大被班上同學霸凌,多數家長告訴我,孩子交到學校老師手上,如果處理不當,老師可能會特意在班上製造事件,讓同學們聯合排擠我的孩子,或是對身旁的教師們散播謠言,設法抹黑孩子與家長。基於對孩子的保護與無力轉學的考量,我選擇不發聲,默默承擔。

這些日子以來,孩子帶著恐懼的眼神上學,我每天都擔心不已。而轉學與不轉學的念頭也持續在我的心中發酵,因為我的孩子在事件中受的傷不只是外表的傷口,還有內心……。

我感到很深的自責,卻又無能為力。孩子變得很消沉,同學對他有著輕視,當孩子跟我訴說學校這些事時,我只有心痛與流淚。鄰居建議我轉學,但是現在多數的老師與學校是冷漠的,「校園傷害事件難道不會再度發生?」的疑問不斷在我心中縈繞……。

坦白說,現今的校園裡的確存在許多難解的問題。有責任感、熱心的老師會以令人信賴的方式處理問題,將傷害降到最低。有些老師則避之唯恐不及,甚至企圖將事件引導至無關痛癢的情節。

講究紀律與在乎孩子的學校,明白啟動校園輔導機制的重要性,懂得採用理想行政與輔導人員做為老師的支援,一起解決難題。但是,多數家長卻在遇到校園傷害或不適任教師事件中,被迫默默帶著孩子及傷口離開。饒是令人不勝噓唏與無奈!

這封信,讓我花了很多時間思考,面對這個問題,我必須提岀理性與實際的建議:

1、先確認孩子的傷勢。帶孩子到醫院開立驗傷單,驗傷單也可做為學生保險的申請。

2、啟動學校輔導機制,對受傷的孩子與傷害別人的孩子做深度輔導。必須理解傷害同學的人,他的環境背景、傷害的動機是有意或無意。如果決定將孩子留在原校,建議讓孩子以寬恕的心與對方誠摯地溝通。當然採取任何步驟前,確保孩子安全是必要的。不過,保持距離未必能保持安全,這是最令人頭痛的顧慮。

3、與對方家長直接溝通,避免事件以訛傳訛,或消息傳遞不實。如果家長只是單方透過學校溝通恐有誤解,最好親自做確認。

4、檢視校方是否積極處理。有經驗與愛心的老師懂得如何澄清事件始末而不是搪塞,會持續做追蹤與觀察。另外,詢問班上其他目擊同學以便理解過程。切記,這部分要多方蒐集資料,因為孩子在陳述時有可能誤判,或因著同儕情誼而相瞞。

5、給予孩子更強大的家庭支援,讓孩子知道即便在班上遭受排擠,仍有家人守護。

6、建立孩子的形象與價值觀。這部分須做深度討論與觀察,必須理解孩子的需求,不只是講道理,還要了解孩子內在的自尊與情感。建立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或帶進信仰中,引導孩子清楚的表達負面情緒與事件。

7、檢驗所有的資訊。同學是否受到暗示,如激怒、毀謗或謠言,而對孩子做出不善的舉動。孩子在學校是否必須面對老師的眼神與貼標籤動作;是否必須在同學惡意激怒時,控管情緒與自我防衛。由於孩子的校園生活在這段時間會比較辛苦,家長應該用自信與勝任態度,給予孩子陳述與宣洩情緒的空間。

8、家長宜避免自責與挫折感。孩子在校園中,正承受著他人的排擠與輕視,身為家長的人必須更堅強、更有力量。

9、孩子若對環境表現出極大的不信任,要好好親眼觀察孩子的行為。同學對孩子的指陳可能含有惡意,家長須做查驗。相信孩子是一個重要的正向力量。孩子向下沉淪或向上提升,來自家長的信念與態度。

10、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對方家長可能會全力護短,但,許多明理的家長懂得道歉與管教。

11、尋找學校的協助與溫暖力量。孩子過去的指導教師,或是醫護、輔導、社團活動老師,都是孩子生命中的天使,他們對孩子的了解與支持,可以讓孩子知道學校仍有溫暖的力量。◇

                ──摘錄自「米家的慢走與樂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對於那種總是欺負他人又屢教不改的學生該如何教育呢?我相信這是所有的老師最頭痛、最棘手的問題之一......
  • 蘿拉認為,每個人都應阻止欺凌行為,但家長和教師應承擔大部分責任。「有些孩子甚至被欺凌致死。」 學校裡面這樣的事時有發生。
  • 「大人要常常提醒自己,當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往往是他們最需要愛的時候,霸凌的發生只是求助的一種方式。如果我們習慣在事發後揪出罪魁禍首處罰,以為這就是處理,其實反而加劇了校園中的不平等,孩子學會的不是尊重,而是以暴制暴。」
  • 西澳家長們現在開始使用GPS技術來監控自己孩子們每天的行蹤。自從兩個月前發生了兩名學生從珀斯一家小學翻越圍欄逃出學校事件後,加上一個多月前又有兩名幼童從珀斯一家假期托管所被拐騙並性侵後,這種具有追蹤功能的手錶一路暢銷。
  • 上週一下午發生的一樁意外事件後,南珀斯區的學生們被警告在上學和放學路上一定要保持警覺。Floreat Park小學也在上月發信給家長,籲注意可疑男子出沒。Ursula Frayne 天主學院位於Victoria Park區,校長帕克(Veronica Parker)給所有家長發了一封信,詳細介紹了週一發生在當地一所小學附近一名學生和一陌生者之間的恐怖事件。
  • (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孩子在幼稚園或者學校被打後,應該忍讓還是應該還手?最近大陸官網熱傳一段父親教孩子:「她再打你,你就打她。」跟帖的多數網民都認同要「以牙還牙」的作法,有評論稱這種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變得自私和暴力,如今學校暴力事件頻發,每個孩子都是受害者。
  • 當梅利莎(化名)問母親她是否可以在家上學時,她只有7歲。在讀二年級的這一年中,她經常被同學欺負,辱罵、掐以及揪頭髮。
  • 自1996年以來美國校園至少發生50起震驚全美的槍擊案,幾乎所有凶手均是學生或畢業校友。被殺的有校長、老師、學生。在2012年2月底,俄亥俄州的小城高中威士敦(Weston)又發生17歲的學生持槍殺害三位學生的凶案。心理學家分析這些凶手的共同處:四分之三的凶手覺得在學校受到欺侮,被迫害、被孤立。
  • 學生霸凌行為的發生,多與社會環境變遷、家庭功能喪失等因素有關。校園霸凌不僅是教育問題,也是社會問題,除有賴中央、地方、各級學校及社會各界,尤其需要學生家長共同關心及持續面對,方能有效降低發生機率,進而予以杜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