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人的快樂童年

賀先蕙
font print 人氣: 2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3月23日訊】2010年,丹麥當選全球最幸福國家,中國幸福感排第125。那麼,為甚麼丹麥會當選為全球最幸福的國家呢?一篇幾年前的文章,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甚至可以說,這次中國的幸福感被排在一百多位之後,也是因為從小奠定的教育和價值觀。正所謂「福禍無門,惟人自招」也。

丹麥的孩子在學期末交給父母的是一份「四格成績單」,上面沒有語文、數學、社會、自然的分數,也沒有老師的評語,更沒有排名。事實上,這份成績單是由孩子自己或寫或畫完成的,上面只有四個格子,分別是「最喜歡的事情」「最討厭的事情」「最擅長的事情」以及「最希望學習的事情」。

許多還不會寫字的孩子,在四個格子裡甚至只用圖畫表達。這份四格成績單是每學期末,老師與家長面談的根據。重點不是成績,而是孩子的發展、個性以及與同學相處的能力。丹麥的幼年教育強調,幼兒園必須確保孩子能與其他人互動,先決條件是孩子能有開放、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心。

不追求高分 卻有六成學生熱愛數學

對於年紀大一點的小學生,教育的重點則轉移到團隊合作和主動探索知識。在哥本哈根市郊的Hellerup初等學校,一群五、六年級的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正聚精會神地研究他們的「創新」計劃。他們決定用「火箭」來表現創新主題,用紙張、金屬片和氫氣球做成火箭,並且發射成功。在這個600人的學校裡,學生有一半的時間坐在課堂裡聽講,另一半時間則利用這種計劃的方式學習。

丹麥許多初等學校都採用這種計劃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習跨領域知識。以創新計劃為例,它長達4個禮拜,這群孩子每天從早上8點到下午2點,或者在教室裡,或者在圖書館研討這項計劃,每組都有一個4年級、一個5年級和一個6年級的學生,他們不是被動地聽課,而是主動做實驗或上網查數據。

特別的是,包括丹麥文、數學、英文、IT(信息科技)和科學等8個不同領域的老師,也打破各自授課的框架,在一旁隨時協助,刺激孩子們圍繞探索的主題,同時吸取丹麥文、英文、數學和科學等跨領域的知識。

丹麥的教學方式讓孩子養成主動、好奇的精神,並且喜愛學習。在OECD針對15歲學生所做的國際學生評鑒計劃中,丹麥孩子的絕對分數表現也許不是非常出色,但當被問到「我做數學因為我喜歡它」這樣的問題時,有59%的丹麥學生表示贊同,高於OECD38%的平均水平。

Hellerup校長克魯認為:「紮實的知識只是孩子們在學校學的基本內容,更重要的是學生必須兼具社交能力,擅長合作,能適應快速變化的世界,我們要的是能獨立思考、有自信的下一代。」

不跟別人比較 只追求自己的天賦

我很好奇,在丹麥,學校是如何選舉模範生的?克魯這樣回答:「我們沒有這樣的措施,我們也決不會這麼做!」原來,丹麥學校沒有模範生這回事。

哥本哈根大學歷史學家彥斯認為,表揚模範生是一種「非常不丹麥」的做法,「我們反對這種做法,我們希望關心那些落後的人。因為那些已經很棒的孩子,不管在甚麼環境裡,都可以有很好的表現」。

沒有模範生,只有快樂學習的教育理念,造就了小孩子不必跟別人比較,只要追求自己天賦的文化。丹麥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有安全感又自信,懂得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不急著進大學 先花一年旅遊或當義工

許多丹麥年輕人到了高中畢業,都不急著立刻進大學,而是用一年時間,通過各種方式來思考人生,可能是旅遊,也可能是做義工。葛隆維啟蒙的思想對丹麥人有著深遠的影響:增加知識固然重要,但若一個人無法體驗人生的重要,那麼所有的知識都沒有力量。

銀匠伯克佛有3個女兒,他告訴我,大女兒的志向是做演員。我問他是否會支持女兒這樣的志願。他說:「當然!她們必須傾聽自己心裏的聲音,找到自己的人生!快樂是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你必須能選擇自己的人生!」難道不會擔心女兒浪費時間嗎?「不會擔心浪費時間!我只擔心她們能不能得到好的教育、能不能快樂。」這就是典型的丹麥思維。在這個不求快的社會,孩子有時間、空間,被鼓勵去探索世界。如果有人問;「為甚麼丹麥人可以快樂?」也許答案就在丹麥人的童年教育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如果有一天,我和孩子們講起「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我的童年,他們會不會一臉的不屑或者茫然;如果有一天,我和孩子們談起花兒也有喜怒哀樂、小河裡的沙子也生活著小朋友,他們會不會只是當我在講故事或者笑我精神出了問題。
  • 希望建造大樹公園的概念,讓兒二公園充滿自然的歡笑聲與樂趣!中壢市長魯明哲12日與代表會會勘內壢兒二公園時,說出了對兒二公園未來的遠景,同時還和代表、里長們玩起了手拉手圍大樹的遊戲。
  • (shown)我深知一向樂觀豪爽的他,一定不忍見我們傷心哭泣,所以整夜裡我握住他的手,用歌聲絮語,一首首一句句,把記憶中童年的歌和事全傾訴出來……
  • (shown)我們沒辦法回到童年,又沒辦法樂觀地把自己放進童話,只有偶爾出神,片刻忘記時間和歲月,讓自己的心返璞歸真。
  • 欣欣,今年十一歲,家住在中國大陸的河北省保定市。欣欣的爸爸名叫劉永旺,是北京一家外企的總工程師,他和在大學裏當老師的媽媽在中共開始迫害前就修煉法輪功,按照真善忍的標準做人,為人豁達、熱誠,十分受人敬重。從一九九九年七月中共掀起迫害法輪功的狂潮開始,一樁樁恐怖的悲劇降臨到這個家,欣欣剛剛開始的人生之旅從此就與淚水相伴……
  • 一個國民黨將軍的女兒馮天明的故事。她的故事從她父母親的遭遇開始。她談到全家人如何被共產黨人迫害而家破人亡,談她的戰亂失散的童年,異鄉荒島流浪的少年,異國成長的青年,也談了她的極壞和極好的兩次婚姻。
  • 美國婦女黛碧‧雷納德一生中,和外星人有過多次接觸,被帶到湖下的巨大外星人城市,最早發生在她的三歲童年,最後一次是她37歲時…她的三個胎兒還被外星人不知不覺地取走…  
  • 驚覺童年是如此快樂 驚覺童年是如此繽紛 童年早已離我而去多時
  • (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導)位於中環的國際金融中心商場(ifc商場)今年聖誕節則充滿快樂的童年回憶,將傳統兒時玩意—木偶,以大人國形式重現。
  • 丹麥人常稱自己是生活在油孔裡的人, 此話怎講? 原來油孔是指丹麥人聖誕節最愛吃的傳統牛奶粥,最後放上的那一小塊黃油所呆的地方。 此話倒也的確點出了丹麥的特徵, 一個小而富有的國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