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笑:溫家寶佯病來遲 另有隱情

李天笑

人氣 1

【大紀元2011年08月05日訊】當溫家寶站在修葺一新的動車追尾現場托病來遲時,他應了「多難未必興邦,多演勢必穿幫」的網評。在收拾的乾乾淨淨、不見一滴血跡和一片殘骸的現場,溫喪失了擅長的悲情演技。溫既不痛哭,又不發火,更無感歎。而且不出所料,溫家寶的多日來接見外賓、主持會議等活動很快被一一曝光。

難道溫真的不知道在網上人肉搜索高度發達的今天,他的佯病注定要栽的嗎?不一定。溫家寶佯病來遲,另有隱情。

首先,溫家寶要撇清與江系副總理張德江「清理現場、儘快通車」處理方針的關係。溫此行的重中之重是要讓外界知道,他與胡都是主張「救人第一」,而張並沒有按他和胡的指示去辦。

據報導,在7月24日政治局常委緊急會議上,溫主張對鐵道部動大手術,進一步徹查該部一大批腐敗與瀆職大案,整頓高鐵系統,對高鐵等大項目實行「公司化」營運等。但遭到其他幾個江派常委反對。結果溫成為少數,連鐵道部長盛光祖需不需要引咎辭職也未能定案。於是溫取消了24日立刻到溫州的打算,以保持沉默來與「鐵老大」 背後的江勢力劃清界線,並聲明張德江的包括在意外發生後馬上把車頭「毀屍滅跡」 等非法行為與國務院總理無關。

另外,溫家寶關於 「救人」 的話也直指周永康。溫州撞車後,官媒報導有4人分別作出重要指示,即胡錦濤、溫家寶、周永康、張德江。目前,胡溫公開了自己的指示內容,張德江被公開了其指示內容。只有一個人沒有公開和被公開其指示,那就是周永康。張德江在趕赴溫州出事現場時,得到了三個人的指示:胡錦濤、溫家寶和周永康。周永康到底給張德江下了甚麼命令,就是揭開這次處理事故引起全國公憤的秘密所在。

也就是說,與中共在大雪災和汶川地震中的內斗表現一樣,這次也是內斗貫穿始終。溫中途出場,在解脫自己的同時,也拿張德江做替罪羊,不但劍指一向是江系重鎮的鐵道部,也劍指江系重臣周永康。而溫到現場第二天,江系李長春控制的中宣部立即接連向全國各大媒體發出凍結撞車事故報導的指令。因中宣部禁令,《21世紀經濟報導》《中國經營報》《新京報》《錢江晚報》《華商報》等被迫臨時撤版換稿。但就在中宣部下禁令之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抓好重大突發事件和群眾關注熱點問題的公開。江胡兩派一場惡鬥。

其次,溫稱病遲到是因為他不敢真的實行「救人第一」。其實中共向來草菅人命。對溫家寶而言,「救人第一」只是一種站在黨的立場上的表態和裝飾。如果溫真的第一時間到現場指揮救人,那麼就會發現在車廂殘骸中的遇難者遠遠不止現在公佈的40人,這個死人數目會大大打擊黨的形象。但如果溫在現場與張德江一樣,草草結束搜索救人,那溫會引起公憤,成為眾矢之的,「親民」形象就此玩完。這兩件事,溫都不願意和不敢做。

不管溫本人是否有良知、人格是否高尚、內心是否親民,這與他在公開場合代表中共領導的表現會有重大區別。作為個人,溫有可能會有良心發現。但作為中共政權的總理,他在為中共做事時,他的人性服從黨性。他必須按照黨的需要說話和辦事。因此,溫選擇了維護黨的形象,托病不去溫州現場救人。但他又十分愛護自己的羽毛,打出了一個即可保護自己,又能回擊江系的「救人第一」說法。有人送溫一個「影帝」 稱號。實際上,溫將「救人」和「親民」表演得越動人,就越能起到漂白中共的作用,這與他本人富有人情味並不矛盾。

再次,說到表演,溫這次之所以佯病來遲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溫即使去了現場,他能表演或作秀的空間也很小。高鐵撞車與地震和雪災的區別是:地震和雪災還能從表面上把責任推給天災所致,而高鐵撞車無論從硬件到軟件再到調度都是人禍所為。當地震、雪災、水災發生時,溫或慷慨激昂,或涕淚漣漣,因為畢竟有一個自然原因,高姿態容易把預防和搶救中的責任掩蓋過去。但車禍則不然,即使溫有再高的作秀水平,也無能為力,因為畢竟人為失責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原因,很難掩蓋。既然無法歸咎自然,溫只有推托有病迴避。

從時間上看,溫與張德江剛剛共同出席了京滬高鐵首發儀式,又是鼓勵又是讚揚, 煞是熱鬧。那邊「安全、便捷、高效、綠色」 、「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話音猶在耳邊,這邊就出了重大事故。溫表情再豐富,戲碼說得再溜,哭笑反差太大,臉上的肌肉一時恐怕也忙不過來。溫冒然出場不但會顏面無光,還極可能遭到情緒激動的民眾「圍攻」,不得脫身。因此「影帝」也有怯場的時候。

最後,7•23撞車慘禍不巧正好發生在溫家寶11天「大病」之中和中共領導人北戴河避暑期間,而且撞的又是胡錦濤的「和諧號」。因此,胡被「和諧」了,溫和張在兩個「快閃」之後都即返北戴河消失了。這就是黨和人民的不同待遇,也是陳勝吳廣越來越多的原因。 ◇

相關新聞
【紀元專欄】拉弗曲線:政府漲稅 稅收不一定增加
李靖宇:大陸社會自殺殺人頻傳 未來希望何在?
【人物真相】高層內鬥 江派核心曾慶紅成焦點
【人物真相】習的寵臣鍾紹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