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與西方 談龍大不同

陳愷萱、陳霆
font print 人氣: 2224
【字號】    
   標籤: tags:

東方與西方 談龍大不同

龍在中國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歷史的長河中,龍有著不同的形象和多變的角色。但大體而言,東方的龍是神聖、吉祥的,在許多傳說故事中,龍多半具有神力,且龍也是中國皇權的象徵。反觀西方的龍,與東方龍的形象則大不相同,在西方文化中,龍多代表邪惡、醜陋的怪物,而象徵正義的英雄則往往有著屠龍的事蹟。

東方龍 傳說形象來自遠古

龍在中國文化中的身影可說是源遠流長,隨著考古研究的進展,龍在歷史中的起源也不斷往遠古回溯。1970年,在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過「C」型玉龍,後經考古勘查確認該玉龍屬於距今約5,000多年的遺物。出土的「C」型玉龍在龍頭的部位,有著十分明顯的形象。

1987年,對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45號墓的考古中,也發現了蚌塑龍虎。根據考古斷代和碳-14測定,墓葬的年代在距今6,500年前左右。經學者考證,蚌塑龍虎與中國傳統天文學中的四象(亦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有密切的聯繫。而這隻精心用蚌殼擺塑的龍,因為年代久遠,也被稱為中華第一龍。

除此之外,還有兩幅珍貴的戰國時期帛畫,分別是《人物御龍帛畫》和《人物龍鳳帛畫》,兩幅圖的畫面上也都畫出明顯的龍形。《人物龍鳳帛畫》描繪的是一名側身而立的仕女,她合掌作揖,頭上頂著的是一隻振翼奮起的鳳鳥,鳳鳥的左方正對著一條蜿蜒的夔龍,這隻龍占了畫面的四分之一。而《人物御龍帛畫》則描繪了一名佩有長劍的男性,正駕馭著一條龍,龍身如舟。從戰國時期的畫像可看出,當時人對龍的形象,已有了非常細密的描繪。

除了出土文物中的龍形象,在遠古的傳說中,人的始祖伏羲、女媧,也有一說認為他們是龍身人首,又被稱爲「龍祖」。而相傳,炎帝的出生即與龍有關,其母感應「神龍首」而生,死後化爲赤龍。

東方龍形象的演變

古人對龍的形象有著細密的描述,宋代羅願「爾雅翼」釋「龍」說:「俗畫龍之狀,有三停九似之說,謂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皆相停也。九似者,角似鹿、頭似駝、眼似鬼、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

而目前在民間雕刻中常見的五爪、四爪龍其實是在歷史中演變而來的,商周時期的龍多為夔龍形象,在商代,夔龍多為一鷙足而四爪,西周時期的夔龍則轉變為彎月形的二爪。

除了夔龍之外,也有一種應龍形象起源於商周,延續至秦漢、隋唐,這種應龍則多為三趾。現今人們熟知的黃龍則源於唐宋,盛於明清,而自元代開始,只有皇家可使用五爪龍的形象,民間只能用三爪或四爪龍的圖案。

清朝之後,就沒有五爪龍繪製的禁忌了,但由於五爪龍曾為皇室獨有的象徵,因此民間繪龍也喜愛繪成五爪。

東方龍的性質與傳說

談起中國關於龍的傳說和故事,那真是數不勝數,對於龍的種類也是分類細密。據《廣雅.釋螭》載:「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五角曰螭龍。」其中,應龍在三皇五帝的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據《山海經.大荒東經》載:「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目開而日出,目閉而日落。」應龍不只幫助了黃帝,在涿鹿之戰打敗蚩尤。大禹奉命治水時,應龍也曾以龍尾畫地成河,將氾濫的洪水引導入海。

龍在中國多半也具有掌管水、雨的性質。《太平廣記》中記載,唐元和末年,曾有一寺僧夢見白龍盤旋,每次夢到的隔日必有雨。這名僧人便召人建造了一尊龍像,沒想到這隻龍竟然能夠飛去,其離去時,寺中的龍像也會跟著消失。後來寺僧遂以鐵鍊繫之,爾後如有旱撈之災,向此龍祈禱皆可靈驗。

傳說中龍還可以改變形體的大小,甚至變化成人形。《西遊記》中就記載了一個涇河龍王幻化成人,去長安會見袁天罡的叔叔袁守誠,最後招引一場大禍的故事。

在中華傳統文化裡,處處可見「龍」的蹤跡。不僅在《春秋左傳》中有十幾處提到「龍」,而且商代的甲骨文中「龍」字更是象形字。按照《說文解字》中象形字的造字法「畫成其物,隨體詰詘」,必然是有物存在,才得以指物象形。如此,就更讓人琢磨不透,龍這種神秘的生物,究竟存在於哪裡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