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欣然:「四知先生」與「二十大棒」

鄭欣然

人氣 4
標籤: ,

【大紀元2012年01月31日訊】過新年了,免不了親朋好友間的人情走動、禮尚往來,這也無可厚非,但大陸時尚利用節假日給上級或關係人士送禮與花樣繁多的「紅包」,卻早已是蔚然成風了。聽到親朋見面細述著單位與個人為過年送出的「禮包」、「紅包」、「人際消費」,表情是苦不堪言。借過節大肆拉關係,無外乎想在新的一年裏「多多照顧,繼續互惠雙贏」。唉,中國傳統正統的為官做人的「風骨」這些年怎麼就被消失、不正之風就大行其道了呢?

感懷東漢名臣「四知先生」楊震,他為官清廉,不謀私利。在做官之前,他教了二十多年的書,州郡長官聘請他去做官,他都沒有應允,在五十多歲時楊震被聘為官。他始終以「清白吏」為座右銘,嚴格要求自己,「不受私謁」。後來楊震屢次升遷,升到東萊太守。在赴東萊郡太守的途中,路過昌邑縣。昌邑縣令王密是他提拔起來的官員,聽說楊震途經本地,為了報答楊震的恩情,王密準備了十斤金子,於白天謁見後,又乘深夜之機,將金子送給楊震。楊震認為王密並不瞭解他的為人。王密以為,深更半夜,沒有人會知道這件事。楊震嚴詞拒絕,「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聽了這番話,慚愧地走了。楊震「暮夜卻金」的故事,享譽千古,這個今天恐怕會被人譏笑「白給的誰不要,不要白不要」了,這都是中國神傳文化與傳統道德理念被長期割裂後社會導向下看重物質利益的人的說辭了。

古人非常注重修身,注意謹言慎行,因為古人深知「舉頭三尺有神明」的道理,即使在暗室之中也不敢輕忽隨意。他們能嚴格要求自己,思想行為符合道德規範,做事情就像時刻都有神明在旁鑒察一般不會造次。楊震知曉「天知、神知」,故浩然正行「暮夜卻金」。中國文化中儒、釋、道都告誡人們:信神敬天,擇善惜福,身體力行才能得到上天的庇護。所以在古代,人們敬天敬神,安分知命,積德行善,都相信善惡有報的天理:人積善,天降吉祥,積不善,天降災殃。所以人們不斷修正自身,秉承正行,成就了那些道德高尚的聖賢君子,為後世效仿。

而南北朝的顧協的「二十大棒」是否能穿越時空打在現代官員身上令其自慚形穢呢?顧協為官廉潔,「安貧守靜、奉公抗直」,被梁武帝拜為通直散騎侍郎,兼中書通事舍人,給皇帝起草詔書命令,參與機密,位高權重,引起很多人的羡慕,有不少人想巴結逢迎於他,送些禮物,行些賄賂,這些都被顧協嚴辭拒絕了。有一次,顧協以前的一個學生來他這裏做事,知道先生十分廉潔,沒敢以厚禮相贈,只給他送去二千錢,但是這也將顧協激怒了,他命令家人將這個學生重打了二十大棒。顧協重打送禮者的消息迅速傳開,從此以後,再也沒人敢給顧協送禮行賄了。顧協的「二十大棒」使其廉風流芳百世。

為官廉政,德高才能望眾。「禍莫大於貪」,貪權則附貴,貪利則忘義。大凡貪者都有共性,一是私心太重,二是取財無道,三是貪利而喪失理智,不辨是非,不思後果。那麼貪取來的「不義之財」能享用得了嗎?

被破壞了傳統後的人生價值多是「人生在世,吃穿玩樂,別虧了自己一輩子」。人豈不知,人生福禍哪受自己的掌控,常聽周邊人憤憤不平,慨歎人生無常。據史書上的記載:唐朝時,新平縣官吏裴璞死了之後,他的外兄華元到隴右做客,路上遇到了一位武官,後面跟著很多隨從。華元仔細一看,武官原來正是裴璞,於是驚喜的問:「您不是已過世了嗎?怎麼又任武官了?」裴璞說:「我現在的職務是西川刷掠使,專門負責管理世間財務的盈縮增減。要曉得世人的一飲一啄,都是命裏註定的,何況錢財呢!陰司都有登記,所以一個人獲得的錢財,也都有一定的限制;若是超過了限制,就會被刷掠掉。或是被自己消耗浪費掉,或是遭遇橫禍,或是做生意投資虧掉,或是疾病消散,都是由我這個刷掠使來掌管。人們經過勤勞付出所得,也只是得到了本分中應有的,沒有一絲額外的;若是不勤勞,則連本分中所有的都會失去;如若貪私妄為,性命也要搭上去。其他事情也是一樣。唯有行善可以增加福報,你應該多做善事啊!」裴璞說完之後就不見了。今天的人已經很難體會古人所說的「取之有道,得之有命」的道理,都是中共「無神論」帶給人險惡、陰霾的人生際遇啊。

中共的「不正之風」興盛於官場,卻殃及百姓,為給「官老爺」送滿意「紅包」叫苦不迭。如果中國能回歸神傳文化,重建傳統道德,當官的勤政愛民,百姓各盡其責,人人恪守天道,盡享傳統敬天文化所帶來的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和諧安寧,這會多美好啊。

相關新聞
鄭欣然:逼百姓簽「承諾」的居心太歹毒
鄭欣然:微子的今世情結
鄭欣然:史話魏文侯選相
鄭欣然:聖誕節的思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