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勵精圖治

陸真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487
【字號】    
   標籤: tags:

【釋義】勵:奮勉、振作;圖:設法、謀求;治:治理好國家。表示要振奮精神,力求把國家治理好。

【例句】二戰之後,遭受戰爭創傷的國家,勵精圖治,積極恢復和發展本國的經濟。

【近義;反義】雄才大略 發憤圖強;禍國殃民 喪權辱國

這個成語,出自漢班固《漢書.魏相傳》。紀元前74年,漢昭帝去世,執掌朝政大權的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立劉詢為帝,史稱漢宣帝。霍光憑著迎立之功,加封萬戶。他的親朋好友,都在朝中擔任要職。每有奏章,總是霍光先看,然後再稟告天子。宣帝在霍光面前,也非常謙恭,百依百順。

紀元前68年,霍光病死。漢宣帝擺脫了束縛,親理朝政,他採納了御史大夫魏相的建議,削去了霍氏官職,並改革了上書奏章的舊制。不久,許皇后被霍光的老婆所害的陰謀被揭露,霍氏滿門抄斬。從此,皇帝振作精神,力圖把國家治理得繁榮昌盛。對派往地方的官吏,漢宣帝都要親自召見,先聽其言,後觀其行。

在丞相魏相的配合下,勵精圖治,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的有力措施,終於使國家逐漸興旺起來。

宣帝在位25年,終於使已經衰落的西漢王朝,出現了興旺的局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