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山蘇姬 The Lady》愛、人格與信念

楊安娜
font print 人氣: 327
【字號】    
   標籤: tags: , , ,

1947年,陽光照耀的緬甸午後,幼小的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翁山素姬)頭插著紫色蘭花,坐在後院的椅子上與離家上班去的父親招手道別。父親轉過身,微笑著向她揮手,陽光正好灑在他黝黑的臉頰上,折射出一道道慈愛的光輝。她萬萬沒有想到,眼前那身著軍裝的高大背影漸行漸遠,卻成為了自己腦海中對父親的最後記憶。當天下午,父親昂山將軍為爭取緬甸獨立而被槍殺於自己的辦公室內……

多少年後,長大成人的昂山素姬從英國再次回到久別的緬甸,她在這片仍舊被軍隊、機槍和暴力所籠罩的國度裡親眼目睹了緬甸人民為爭取自由所付出的血與淚。她血液中湧動的責任感漸漸甦醒,在丈夫和緬甸自由之士的幫助下,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那條家父為之付出生命而不惜的艱難民主之路。於是,隨之而來的磨難像暴風雨般無情地襲向這個外表柔弱的嬌小女子。面對殺人如麻的野蠻政府,她既沒有軍隊也沒有金錢,更沒有像對手一樣龐大的權勢和家族,卻憑藉著那份高貴的人格和堅定的信念贏得了所有緬甸民眾的心……當影院的大銀幕上聲畫閃爍,導演盧貝松運用精煉流暢的鏡頭語言,帶領觀眾走入了一片由光影織就的真實故事之中:那是關於一朵美麗的鋼蘭花,在緬甸的鐵窗中傲然綻放,娓娓唱出一段可歌可泣的人性讚歌。

盧貝松說,他看了楊紫瓊轉來的《昂山素姬》劇本,過程中哭了多次,然後他把劇本合上,就此展開為期18個月的電影製作。

重映鐵的事實

我從來覺得,欣賞一部人物傳記片總會比觀看商業大片來得充實。因為那些故事都源自於這個真實的世界,其背後所承載的一段段厚重歷史往往賦予影片一種借古喻今的深遠意向。作為一部典型的傳記式影片,《昂山素姬》(臺灣譯做《以愛之名:翁山蘇姬The Lady》)特別令人感動,或許因為電影中描寫的時代正好與現在重疊,所以在觀影同時,那份與時代並存的真實感鮮活得令人振奮:每一聲槍響、每一個身影、每一個被銀幕放大的瞬間都在重映著不久前發生的鐵一般的事實——那不是杜撰的虛幻故事,更不是久遠的縹緲傳說,而是我們身邊正在發生的、真實的、尚未完結的歷史。

在影片中,有不少畫面直接描寫緬甸軍政府殘暴的專政統治:當昂山素姬從英國回到緬甸照顧生病的母親時,她在醫院親眼目睹了政府軍隊追捕民運學生的可怕場面。戴著紅領巾的政府軍人一旦抓到可疑的年輕人,即可肆意開槍擊斃。其冷酷和殘忍,以及那種使用暴力時所表現出的肆無忌憚,在巨大銀幕上被清晰的呈現在每一位觀眾眼前。

影片中有這樣一段經典對話:在囚禁昂山素姬之後,緬甸政府代表來到她家裡與之談話。他們說:「你可以自由選擇,是要丈夫孩子,還是要這個國家。」昂山素姬反問道:「這算什麼自由?」這種赤裸裸的對強權的揭露無疑好似一記響亮的耳光,重重打在當今尚存的所有專政國家臉上。難怪此片剛剛在海外上映便被中國政府嚴厲封殺,不過這種愚蠢的做法恰恰是對號入座,弄巧成拙。

扮演紅領巾殺人狂的緬甸青年

值得提及的是,影片中有一個非常特別的角色,他飾演緬甸政府軍隊中一個年輕凶狠的士兵。每每他的出場,總是帶著張揚的狂妄和殺人不眨眼的冷血;他的名言:「我戴著紅領巾,我就有權這樣做(殺人)!」那種抽出槍來射殺的動作如此嫻熟到位,像是受過千萬次的訓練,將這個角色的心狠手辣、毫無人性表現得淋漓盡致。

大導演盧貝松(Luc Besson)在《昂山素姬》的特別公映會上將這位緬甸演員的故事告訴了現場觀眾:原來,這個年輕的非專業演員並不是真正的軍人,他只是一個普通的緬甸市民。在前幾年的動亂中,緬甸軍方幾乎殺害了他所有的家人。當導演需要一個熟識當地軍人作風的演員時,他自告奮勇,並出乎意外般將那種冷血殘暴的神情演繹得入木三分。

我聽到這個故事後,覺得鼻尖一陣酸楚。試想他在大銀幕上留下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都源自於自己的親身經歷。他要看過多少遍才會將這些軍人的言行深植入腦海?他又是怎樣掘開內心的傷口,一點點將慘痛的記憶複刻上銀幕?又是什麼令他願意去掘出心碎的過去並將其公諸於世?不得不感嘆,這個取材於真實專政國家的故事離我們太近了!那一個一個接連閃過的鏡頭似乎在與當下的世人進行一種靜默的對話:「看看吧,我們的世界正在發生著什麼!?」於是乎,所有的情節都充滿了一種令人折服的巨大張力,在不知不覺間為觀眾帶來一種達至心靈的強烈震撼感。這部電影將強權對於民眾造成的傷害表現之深刻,那是我始料未及的。

坦然走向成排槍口的正氣

影片最讓人難以忘懷之處,要數導演對主角昂山素姬的刻畫了。他不僅準確表現出女主角身為女人細膩真實的一面,更是對她豐富而充實的精神世界進行了精彩的釋義。還清晰記得影片中非常經典的一幕:當昂山素姬開始在緬甸各地以民主領袖身份進行演講和訪問時,緬甸軍方端著機槍,架著軍車,肆無忌憚的駛進素的私人住宅,強行驅散聚集在這裡的民運人士。一時間,那種獨裁政府特有的野蠻、殘暴和專橫霸道展露無遺。

片中一幕描述昂山素姬以緩慢、平穩的步履,走向一排以機關鎗指向她的軍人,那是昂山素姬在整個爭取民主過程中的一個轉捩點。這是對非暴力抗爭一個有力的呈現。

href=”/i6/1203112228111858.jpg”>
片中一幕描述昂山素姬以緩慢、平穩的步履,走向一排以機關鎗指向她的軍人,那是昂山素姬在整個爭取民主過程中的一個轉捩點。這是對非暴力抗爭一個有力的呈現。(圖片提供 : 高先電影)

此刻,昂山素姬恰好歸來,於是軍人們立刻舉起槍枝,強硬命令他們停止一切活動。銀色的槍管在銀幕上一字排開,泛著霸道、冰冷的寒氣;緊接著,叫囂、威脅、恐嚇接踵而至,氣焰猖狂、不可一世。正值僵持之時,昂山素姬卻隻身朝著軍隊走去。這個身著粉色衫裙、頭插五彩鮮花的瘦小身影毫無畏懼地穿入了這片冰冷的槍陣之中,在一排排機槍和軍隊裡放出耀眼的光芒。就這樣,她緩緩來到軍官面前,軍官慌忙掏出手槍直逼她的腦門。於是她漸漸閉上眼睛,似乎要坦然擁抱死亡。在這個被慢鏡頭拉長了的經典瞬間,那張美麗的臉上沒有絲毫恐懼,一雙平和的眼眸中閃耀著不可動搖的意志,其神采遠遠超越一個普通世人的勇敢,似乎達到了另一種境界——那種境界被她心中的信仰所充實著、被強大的精神力量所加持著;那是一種用物慾、利益或者任何生死威逼都永遠觸及不到的高度。當這種內在的精神力量體現到真實的世界中時,則成為了一種強大的正氣之場,在瞬間震懾住了所有在場的士兵,令其心生畏懼,倉皇而逃。

我凝視著大銀幕上楊紫瓊在慢鏡頭內出色的表演,不得不暗自讚美她細膩到位的演技,將這一場景中昂山素姬由震驚到堅定再到超然的情感變化演繹得相當精準。怪不得許多觀眾在看完最後一個鏡頭之後驚呼:「楊紫瓊真是把昂山素姬演活了!」

為求真實,楊紫瓊花六個月學緬甸語,為的是演好昂山素姬一場對民眾講話的片段。

源於愛,阿里斯大義成全

除此之外,在《昂山素姬》一片中最令人動容的看點之一要數女主角和丈夫阿里斯(Michael Aris)之間那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了。尤其是丈夫阿里斯,他對昂山素姬至死不渝的愛情不僅包含著信任、坦誠和強烈的責任感,更難能可貴的使他能夠不計回報,對妻子給予無限的包容和付出:當昂山素姬決定要成為緬甸的民主領袖時,阿里斯沒有責怪她置家庭於不顧,一心一意輔佐她、鼓勵她;當昂山素姬被軟禁在緬甸家中與世隔絕時,阿里斯在歐洲四處奔波,向挪威遞上諾貝爾和平獎的申請書,只為讓世界不要遺忘自己的妻子;當阿里斯身患絕症時,緬甸政府一再拒發入境簽證,想要逼迫昂山素姬離開緬甸。昂山素姬在電話那頭顫抖著、決定要回英國陪他走完最後一段時光,然而這個忍受著病痛折磨的高尚男子卻拒絕了妻子的好意。他鼓勵妻子要堅持到底,切莫因一時心軟枉費了以前所有的努力。他知道,一旦她回到英國,緬甸政府絕不可能再讓其返回了。

看到此處,阿里斯所表現出的人性光輝與緬甸政府的卑劣行徑形成一種強烈反差,人格的高貴與低賤在這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和對比。


在戲中對昂山素姬丈夫米高.阿里斯(Michael Aris)的描述是多年來被外界忽略的部分。(圖片提供 : 高先電影)

影片中有一個相當經典的場景:當丈夫最後一次到緬甸探望妻子時,他們兩人相擁在二樓的小陽臺上。昂山素姬向丈夫坦白道,如若他覺得離開自己會更幸福,那麼她絕不會阻攔他。但阿里斯卻回答道,緬甸並不是將他們分開的障礙,反而是將他們維繫得更加緊密的橋樑。可見,他是一個懂得去愛的人,他深知在自己眼前的這個人是世界上最值得去愛的女人。既然如此,那些因堅持信仰所必須承擔的痛苦只能令他們的愛情更加堅固,又怎會引起一絲一毫的裂縫或疏離呢?試想如若阿里斯在面對緬甸政府的威脅時反而去責備自己的妻子置家庭於不顧,那麼他就等於站在了強權的一面並與之聯手對付自己的妻子。這樣的人不僅可悲,更是值得譴責的。

在目前這個所謂的現代社會中,人們為了利益而忙碌、而奔波,還有多少人記得那種為所愛之人不求回報付出、同甘共苦的美好心境呢?每每提及愛的意義在於為他、在於承受時,人們總是習慣性的拿出「太過理想化」、「不可能」、「不現實」等等擋箭牌掩蓋住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如果人們一旦忘記了愛的本質而以個人得失來衡量愛情,那麼人們就將真正忘卻人類情感中最美麗的一面。

封閉長城內的精神食糧

電影《昂山素姬》帶給人太多的感動和思考,時而可歌可泣、時而心酸憤慨、時而發人深省。因為改編自真人真事,它的每一個細節都是在認真考究和忠於事實的前提下創作而成的。不計所有電影語言所必須的誇張和放大、抹去那些藝術式的點綴和手法,這部戲裡充滿著濃郁的對人性、善惡和普世價值觀的釋義,實為一部不可多得的佳片。

只可惜中國大陸的朋友們沒有辦法在影院的大銀幕上觀賞到此片,正如美國中文網路雜誌《北京之春》的總編胡平分析所講,對中國政府來說,《昂山素姬》顯然並不僅僅是「部分內容涉及違規」:「我覺得它(禁令)不是針對某一個片段,是對片子本身。」很顯然,中國廣電總局的禁令並不令人感到意外,不過依照以往的經驗,這樣的禁令反而會幫《昂山素姬》擴大宣傳。網友們很可能會私下相傳,越來越火熱,相信它將會是封閉的長城內不可多得的絕佳精神食糧。

--轉自《新紀元》264期 http://www.epochweekly.com/b5/266/10496.htm
**PDF版訂閱52期一年美金$10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長期生活在中國的比利時神父雷震遠回憶抗戰時期的中國寫下《內在的敵人》這本書。美國前任總統胡佛推薦:雷震遠神父用他個人的經驗和觀察,寫出這篇悲慘動人的故事。在這本書裡揭露出共產主義在行動上及赤裸裸的恐怖的真相。我願向那些希望切實明瞭瀰漫在全世界上的這個魔鬼勢力的全國人士們,推薦這本書。魏德邁將軍推薦詞:這本書寫得最動人,是我看到關於寫中國的書籍中最有啟迪性的一本。
  • 來自比利時的天主教神父雷鎮遠,就在中國對日抗戰的漫天烽火中,堅持留在中國,留在信徒與中國的百姓中。整整八年的歲月,他與中華民族的命運同步,他的回憶錄以當時底層百姓的眼光,忠實地紀錄了那個時代真實的中國。
  • 張仰文縣長的信差黑夜裡到來,我曉得他在深夜時分送信給我一定是有些重大事件發生。信差的面部沒有什麼表情。但我卻極感不安,趕快撕開書信,在朦朧的光線下閱讀下去。 …安國縣,一個五萬人的縣城在沒有警察、沒有任何行政當局下是多麼地危險,尤其是日本軍隊離得這麼近,還有大批生人夾雜在難民群裡繼續湧來。
  • 如果說阿琪雅娜的神奇在於繪畫和詩歌創作方面無師自通,並沒有受過任何名師指點,這也不實事求是。她確實沒有受到人間的任何名家指點,但還是有人指點的,那就是來自上天的信息傳遞──耶穌教她繪畫。阿琪雅娜的網站(http://artakiane.com/)的年點擊率超過了1.5億次。很多人對她的成就羨慕不已,卻忽略了她對神的虔誠和篤信在先,神才給她能力創作出驚人詩句和畫作,為的是讓她成為證實造物主確實存在的一個活的見證。
  • (shown)兒時編織故事的靜止時光,少時狂索知識的生命探求,蓄積成金士傑源源不絕的創作之泉。像是歷史上修煉的苦行僧,也像追求真道的詩人,不管外在世界如何快速運行,金士傑以他一貫中等偏慢的速度,掀開了臺灣舞臺劇歷史新頁。
  • 大陸民運人士王丹的父母將來台自由行,引發關注。王丹今晚在臉書上說,反對部分人士認為大陸對他「不錯」,「不能回國探視家人,有何不錯可言?說到底是為理念而付出的代價。」
  • 賈伯斯(Steve Jobs)在里德學院的旁聽生涯,對於後來蘋果電腦的美學設計風格,有深遠影響。
  • (shown)「一日一蘋果」曾是一句養生口號,在喬布斯帶有東方特質、講求人性需求的創意下,新時代「一人一蘋果」的潮流口號也在世界掀起陣陣浪潮。當世人流連在蘋果帶來的新體驗時,喬布斯安靜離開了人世……
  • 欣逢中華民國建國百年雙十國慶大典,中樞於台北總統府前廣場舉行隆重慶祝儀式,在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旗海飄揚下,國人充滿欣喜情緒高昂,緬懷先烈感動莫名。尤其是今年扶老攜幼返國參加國慶的僑胞人數爆增,他們紛紛表示:在建國百年雙十國慶日不能缺席一定要回來。馬英九總統在大會上揭櫫政府自由、民主、均富的治國理念,正是實踐國父孫中山先生當年建國的理想,最後馬總統帶領全體振臂高呼:中華民國萬歲,台灣民主萬歲。透過電視衛星畫面我們也可看見,全球各地熱愛中華民國的僑胞們,亦利用假日在僑居地擴大舉行升旗典禮,當大家目送美麗的國旗冉冉升空迎風昂揚之際,人人心中默禱中華民國國祚永固國運昌隆。值此舉國歡騰國恩家慶的光輝十月,觸景生情追憶感懷兩位愛國音樂教育家:李抱忱博士與先父計大偉教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