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交涉藝術的世界:通用的協商技巧

高杉尚孝

人氣 73
標籤:

特別值得一提的,任何語言皆能通用的協商技巧

前面提過,本書是以筆者擔任主講的NHK英語節目為基礎所構成。所以,本書的初衷無疑是「以英語進行的交涉」。

談到交涉,常有許多觀眾以「異文化交涉」這個觀點,提出「歐美的談判與日本人的談判,究竟哪裡不同?」之類的疑問。

的確交涉形態上大體會呈現出文化上的差異,但面對這種問題時,最危險的答案莫過於「日本的交涉形態是協調型,歐美則是競爭型」,這樣極度地類型化、甚至只能說是個人偏見般的回答。

無論交涉對象是何許人,重要的是,掌握住自己眼前的對手是以什麼樣的戰術面對此次交涉,然後,致力將其導引成能夠提高雙方滿意度的有效協商。

本書中所解說的各個交涉戰術,全都是無分亞洲或西方,常見的代表性手法,對您一定會幫助。

當然,對交涉對象的文化背景加以留意,有利無害。

不過,若打從一開始就斷定「因為對方是阿拉伯人,一定會用高姿態展開談判」,或是「由於對方是美國人,八成會提出沒有讓步餘地的底限來」等等,反倒會矇蔽了自己用來參透對方戰術的雙眼,非常危險。

我認為,時時刻刻都抱持著「眼前的談判對象,不曉得會使出什麼樣的戰術來」的心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讓我們進入13個策略性溝通技巧的世界

以上,雖然筆者縷縷述言,但最快的學習方式,便是把技巧套用在實際案例上,看看會發生什麼樣的結果。話不多說,讓我們趕快開始進入交涉藝術的世界!

優秀的談判人員必須具備什麼樣的能力?

一個優秀的談判人員究竟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當然,對於協商的基本有所理解是必備的。此外,也要有高度與人溝通的能力。

其他像是分析狀況的能力、抽解問題的能力、擬定替代方案的能力,都有其必要。最後,不只是對外的交涉,具備組織內的交涉能力也相當重要。

拆解複雜事件,掌握各要素之間關連性的能力―狀況分析力

分析力,是指將複雜的事件拆解成一個個有意義的「單位」後,對其進行結構式掌握,並找出各要素之間關連性的能力。

由於日本文化向來習慣以模糊曖昧的方式「感受」整體狀況,使得多數人對於「將事件徹底拆解」的訓練顯得十分不足。

完成拆解後,接著就要思考所拆解的各個要素之間有著什麼樣的關連性。好比處於何種因果關係?是附屬關係?還是獨立事件等等。

掌握問題的本質―問題抽出力

在完全掌握整體事件後,是否具備「能夠從諸多要素中,找出問題本質」的能力,就變得至關緊要。

而這便是問題(Issue)抽出力―在諸多疑問交錯的情況下,鎖定必須加以解決的真正課題。

能提高彼此滿意度的解決方案―提出替代方案的能力

當問題的本質明確化之後,接著就是擁有提出具體解決方案的能力。此時,重要的是,必須擬定數個替代方案,再從中選出最佳的選項。

「解決方法只有一個」的淺薄想法,絕非一個優秀的談判人員應有的思考方法。

舉個發生在我身上的失敗經驗。當時,我受邀到某企業進行一場演講。由於演講的時間安排在下午,所以我打算在那之前先簡單吃個午餐,於是信步走進他們的員工餐廳。

沒想到,那個餐廳只能用員工識別證消費,完全沒辦法收現金。我既然是個經驗豐富的談判專家,怎麼能夠說句:「啊,是這樣嗎?」就摸摸鼻子走人呢?

但無論我怎麼向對方懇求說「我是講師」或是「拜託,我真的很餓」等等,由於系統原本就設計成不收現金,所以店員也無能為力。

那時,我腦子裡除了浮現「那馬上讓我成為公司員工」、「我付雙倍價錢」之類毫不實際的替代方案外,想不出其他辦法。

結果,我落得得在餓著肚子的情況下演講的窘境。人處於飢餓狀態時,腦子實在轉不動啊。

開始演講後,我突然靈光乍現。其實有個單純且可行的解決方法―麻煩身為員工的店員幫我買午餐,我再付現金給他。只不過,方法雖然想出來了,但為時已晚。

身邊也有必須交涉的對象―組織內的交涉力

最後,還有一點。一個優秀的談判專家,也必須擁有對組織內部的交涉力。

出乎意料地,許多時候最棘手的交涉對象,並不是公司外部人士,反而是內部同仁。有能力對外交涉,也要有能力對內協商,才是理想的狀況。

Situation─推測協商對象到目前為止的狀況,以及對將來的期待

本書將交涉定義為「找出能夠提高雙方滿意度的協議案的過程」。而交涉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將對方所追求的內容與在意的事明確化」。

在此,為各位介紹一種能夠將對方在交涉時可能會抱持的疑問,具體勾勒出來的方法―SCQA(Situation, Complication,Question, Answer)分析。

這種以情境來理解對方立場的方法,是企管顧問用來將客戶的疑問明確化時,所經常使用的手法。把它用在談判場合中,藉以勾勒出對方在意的重點,也非常有效。@(待續)

摘編自 《你一定用得上的交涉術!-掌握對手最渴求的目標、對抗惡意攻擊,讓彼此滿意度大增的13種溝通技巧》 麥田出版 提供

相關新聞
笑臉贏家 拉近溝通距離
溝通互動與合作 教學組有效率
重溝通相關懷 14幸福家庭受獎
澳洲研究:烏龜在胚胎蛋裡能彼此溝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