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希望孩子多運動 父母該如何做﹖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09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郁玫報導)父母希望孩子不要宅在家,又想要增加孩子的運動量,該如何有效進行呢﹖刊登於今年7月《身體活動與健康期刊》(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的一篇研究結果顯示,父母們必須自己多加運動才行。

此項研究由美國猶太健康醫院醫學助理教授Kristen Holm主持,研究範圍囊括83個家庭,目的是協助年齡介於7~14歲,有過重或肥胖問題的孩子控制體重。該方案鼓勵父母與孩子,透過每天走路超過2,000步來增加運動量,整個過程皆以計步器追蹤。

父母的活動量影響孩子活動力
研究結果發現,當某些日子母親們走路達到或超過2,000步時,孩子們平均走路會超過2,117步;當母親沒有達到目標時,孩子則最多走1,175步。研究員指出,在此方案開始後,發現先前活動量較低的孩子,反而走得比先前活動量較高的孩子來得多。

研究員也發現,依整體而言,當母親多走1,000步時,孩子們會多走196步,類似的結果也出現在父親與孩子之間。此研究證實父母與孩子的活動量是相關的,當父母的活動量增加,孩子的活動力也變強,這樣的影響在週末更是特別明顯。

親子一起運動可以增進感情
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表示,大家不妨想像一個畫面,父母陪著孩子,在夕陽西下前的黃昏一起慢跑著,這是一個多美的畫面。因此,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要孩子多運動,不如就陪他一起運動。在親子之間共同設定一個目標,不管是跑3,000公尺還是游1,000公尺,一起努力達成,甚至鼓勵孩子去超越自己,那種共同完成一件事的感覺,其實就是增進親子情感的好方式,而運動時的談天,更是改善家庭溝通問題的有效潤滑劑。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說,運動能產生好心情,已經過許多研究證實。由董氏基金會在2011年進行的「台灣五大都市國、高中學生運動狀況、壓力源與憂鬱情緒之相關性調查」結果也顯著發現,當受訪學生的父母是常運動者,受訪學生有運動習慣的比例會高於沒有運動習慣者,這也呼應了上述研究,父母的運動習慣確實會帶動孩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