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債券成交銳減 財經專家:金融危機或來臨

【大紀元2013年12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雙綜合報導)中國大陸金融系統6月發生錢荒事件後,債券市場從7月份以來出現大幅下滑,近幾個月的債券市場成交量銳減,而債券收益率則一路飆升至9年來的最高水平。業內專家表示,「錢荒」後的中國貨幣環境與債券市場已經發生根本性轉變,長期利率與短期利率都進入上升通道,融資成本持續增加,或進一步預示金融危機的來臨。

大陸債券市場成交量銳減35萬億

據《華爾街日報》中文網12月2日報導,11月份,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交量為人民幣1.7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2,857.1億美元),略高於10月份的1.42萬億元,但遠低於以及去年同期的7.14萬億元,以及今年3月份創出的年內高點8.26萬億元。

數據還顯示,債券市場7-11月份的月均成交量只有1.41萬億元,上半年月均成交量為5.25萬億元,2012年全年月均成交量6.15萬億元。

換言之,11月債券同比交易量下滑了80%。而2013年1-11月與去年同期比減少了35.25萬億的交易量。

《華爾街日報》認為,債券成交低迷,一是因許多投資者對貨幣政策收緊的風險保持警惕,二是監管薄弱的影子銀行提供了回報率更高的產品,分走了部份資金。利率環境的改變已經給這個曾經迅速擴張的金融領域帶來巨大影響。

融資條件惡化 導致國債收益率飆升

此前,由於流動性枯竭而導致中國國債發行停滯。英國《金融時報》11月20日報導稱,中國2家政策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不得不推遲或大幅減少中國債券發行,原因是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枯竭以及爭奪投資者資金的競爭激烈,使得融資成本不斷上升。

過去10年來,因為信貸供應充足則投資渠道有限,中國以銀行業為首的金融機構一直大量購買債券,並且一旦買進就不打算賣出,持有直到債券到期。然而這種情況在2013年6月錢荒發生後,局面發生了徹底改變。

國開行在11月中旬,被迫將一筆擬議的240億元人民幣(合39億美元)的發債交易削減60%,並支付超過5.5%的收益率。

《金融時報》報導說,目前,五年期AAA級債券的收益率為6.25%,較6個月之前高出175個基點。這種融資成本的快速上漲,通常反映出資金緊張的借款方正承受很大壓力。

國海證券副總經理Duan Jihua對《華爾街日報》表示,國債收益率近期飆升主要是因為融資條件惡化,此外,在中共政府尋求經濟去槓桿化之際,市場對貨幣政策趨緊的預期日益增加。

央行一直維持資金面偏緊的局面,通過放短收長的扭轉操作穩步提高利率,也就是融資成本,央行實際至少加息2-4次。萬得資訊(Wind Info)和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數據顯示,受此影響,中國基準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11月20日觸及4.72%,為2005年1月以來最高水平。記錄高位是2004年11月觸及的4.88%。

利率升高 企業融資意願不降反升 凸顯債務危機

大陸獨立財經評論人士牛刀在其12月5日的博文中表示,從利率來說,無論央行採取甚麼降息降准,放出天量信貸,或者實行天量逆回購,所有的貨幣工具和金融工具都使上了,都無法打壓利率,這足夠說明市場的力量最終將摧毀泡沫。因為利率的飆升,最終將會增加所有投機成本,直至蠶食所有投機獲利。

這個狀態會持續多久呢?在美元升值的週期可能一直會持續,而且,會伴隨中國國債利率的持續走高。

財經評論人士周彥武認為,利率提高絲毫不影響企業和機構的融資意願,他們只想拿到資金,而不在乎成本。這也從反面證明在經濟放緩的北京,融資需求卻在飛速增加。其原因在於很多企業和機構都在借新還舊來維持資金鏈,和正常運轉,而債務則像滾雪球一樣擴大。

按照惠譽最樂觀的測算口徑,2013年中國信貸增速達到20%來算,中性估計2014年的信貸與GDP比值將達到250%的水平。

周彥武表示,儘管債券收益率普遍提升,但是遠遠跟不上資金成本增加的速度,保險、銀行都對債券失去了興趣,保險和銀行熱衷於更高收益的產品。單從貨幣供應情況看,資金面似乎寬鬆,而債券市場一下子流失了80%的數萬億的資金,同時銀行信貸規模沒有大幅度的增加,因此只有一個去處,表外業務或影子銀行。

「末日心理」恐致金融危機系統爆發

儘管中共銀監會和央行對金融系統的表外業務和影子銀行的風險心知肚明,然而卻投鼠忌器,一方面想要控制金融系統的表外業務風險,一方面又怕銀行業績暴跌,利潤和資產規模縮水而亦步亦趨。

牛刀表示,中國的債務人,不管是政府的公司,還是私人都不管成本多高,只要能借到錢就不管以後怎麼還。這種末日心理,會害了很多人。

周彥武認為,金融機構只求利潤不顧風險的做法,注定其必然遭遇危機,而即便發生危機,金融機構的決策者也無須負責,更加劇了危機的規模。再加上投資效率極其低下的地方債,過剩產能行業累積的天量貸款,這就像一個炸彈,已經在冒煙了,只差一把火。當美國QE縮減開始時,那怕微量的資金流出,就會導致企業或機構的資金鏈斷裂,債券違約,貸款變呆賬,這個炸彈就引爆了。

同時,央行放水是無濟於事的,放水進入銀行系統,再進入企業和機構,這是個緩慢的過程。銀行系統一旦斷水,無資金發放貸款,全國至少有50%的企業會立刻破產倒閉,至少1億人失業。金融崩潰立刻導致社會崩潰,機場裡擠滿了欠薪逃跑的企業主和債主,飛機翅膀上都人滿為患。即使央行再印錢,這些人也難回來了。

(責任編輯:肖笙)

相關新聞
美「債券天王」葛洛斯增持國庫券
不當銷售債券 摩根大通賠投資者45億美元
房貸債案 摩根大通與美司法部達成和解
中共央行首席研究員預警 三重金融危機逼近中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