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識分子反思 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萬青年十萬軍

我的抗日從軍行 14

作者:孫國棟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下篇
二、二零一師炮四連

疥頭排長又喜歡對我們講述一些日兵兇殘的故事。譬如狙擊手是被縛在樹上的。如果一旦被敵方發現,就必死無疑。因為他是被縛在樹上,不能逃走,必待接班的人爬上樹替他鬆了縛,然後他又把接班的人縛好才離去。接班的人要等下一接班人為他鬆縛。所以狙擊手一被發現,他必被敵人射殺。後來,疥頭排長還指點給我們看叢林中大樹上其時還看得見的,被縛著的日本狙擊手的遺骸──一具腐爛了的屍體吊在樹上,既陰森可怖,又殘酷得使人心寒。

日軍又有一種「敵後堡壘」的戰術。在緬甸戰場作戰是寸土必爭的,肉搏戰很激烈。每日能夠推進二三百公尺,就算是很大的收穫。日軍為了應付這一戰況,特別設計出這種「敵後堡壘」的戰術──在每條戰線上建築不少小堡壘,這種小堡壘建築得非常堅固,而且大部份藏入戰壕中,祇露出堡壘的小圓頂,可以四面發射機關鎗,每一堡壘祇有二三名駐守兵。野戰炮無法轟倒它,當我軍推進二三百公尺時,這些小堡壘就落在我軍的背後,在我軍的背後開槍,使我軍前後受敵,我軍祇得退回原地。所以如果不先攻破這些小堡壘,就無法向前推進。但要攻破這些小堡壘很困難,因為很難消滅堡內的日兵。除非你能到達堡壘的入口處,往裡丟手榴彈,炸死堡壘內的守兵,然後才能攻破一小堡壘。所以中國軍欲攻破小堡壘,必先審明小堡壘機關鎗的每個死角,然後從死角處用多人一齊伏地前進的方式爬行而前。再用多挺機關鎗密集射擊,壓制日軍的機關鎗,使日軍的機關鎗無法對伏地前進的中國兵士射擊。於是伏地前進的兵士,必有少數可以到達小堡壘的入口處丟手榴彈。故此要攻破一小堡壘,必傷亡不少伏地前進的兵士。疥頭排長帶我們觀看日軍遺留下的敵後小堡壘,使我常常想到我那次受禁閉的原因,正是因我伏地前進的姿勢不對而引起的。我不知我當時反抗班長指導行為是否適當。伏地前進的方式在戰場上是常常要運用的。

我從各方面觀察,發現中國軍人就體格的外型看,是不如英、美軍士魁梧,但是由於訓練的嚴格,體能決不在英、美士兵之下。而且表現得比英、美士兵靈活、敏捷、勇敢、堅韌、鎮定,尤其戰鬥精神的強韌,都是英、美軍人所不及的。英、美軍士當他估計敵人的形勢比自己強時,或者敵人的火力比自己大時,便輕易撤退。中國軍人當發現敵人形勢比我好,或敵人的火力勝於我時,則必加倍堅忍奮發,發揮生命的大能力以克服困難。這是中國遠征軍與英、美遠征軍不同的地方。

當民國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中國遠征軍初到緬甸戰場時,是與英軍併肩作戰的。英軍輕易撤退,有時撤退得太匆忙,甚至未及告知中國軍隊,因此中國軍隊常常吃虧。中、英兩軍的戰鬥精神不同,配合很困難,所以緬甸戰爭初期,中英盟軍大敗。被逼從野人山退入印度。野人山是個極大的原始叢林,當撤退時,以新三十八師殿後作防衛,所以新三十八師吃的苦頭最多。疥頭排長告訴我,當時每日祇有二小時睡眠,飢餓、疲勞,加上野人山的瘴厲,與遍地毒蛇猛獸,以至不少人睡下後即不能再起來。所以屍體常排成一行列。因此一提到緬甸初期戰役與野人山撤退情況,新三十八師的老兵多憤憤不平。認為遠征軍司令部對孫將軍不公平。我不知道遠征軍司令部是否真的對孫將軍不公平,但新三十八師的老兵常表現這種心態。

新三十八師退入印度後,在藍伽努力整訓。民國三十二年(一九四三年),將新三十八師、二十二師和三十師合編成新一軍。新一軍除了三個基本師之外還有各種特種兵團:如炮兵團、汽車兵團、工兵團、化學兵團、輕重兵團、戰車營、高射炮營等,組成一支中國最現代化的新軍。孫將軍當時任副軍長仍兼新三十八師師長。開始反攻緬甸。並重新考慮各同盟軍隊的性能,作新的安排──以中國軍隊為前線作戰的主力,美軍擔任後勤給養,當中國軍隊攻下城鎮後,交由英軍防守。孫將軍為前線指揮,並晉陞為新一軍軍長。從此同盟軍戰功彪炳,收復了孟拱、密支那、八莫、南坎、臘戍、曼德勒等地,把日軍趕出緬甸。老兵們提到新一軍的戰績,竟有感奮至落淚的。老兵們又告訴我,孫將軍的神經系統是最健康的,當戰事緊張時,他詳細部署作戰計劃,執行後,說我休息,一會,他便能馬上入睡,有時攻打重要的城市,敵軍堅守,久攻不下,孫將軍常誓言:不攻下此城不刮鬍子。所以常見孫將軍鬍鬚滿面地攻下名城。他的智慧、堅韌、決心與毅力,使新一軍從印度整訓後,再反攻緬甸時,便成了常勝之軍。(待續)
@

--轉自黃花崗雜誌第六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作者前言: 中華民國三十三年(公元一九四四年),「十萬知識青年從軍運動」是我國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動人心弦的一幕。當時我投筆從戎,加入青年軍二零一師,其後奉調到緬甸戰場,及勝利歸來,匆匆過了五十八年,竟因種種原因,未曾把當時的點滴記下,而今垂垂老矣。日月遷逝,我從軍的經歷,恐將隨我生命的消逝而隱沒,則對我此生不免有辜負之感。於是撥冗抽暇,把當時所見所聞,盡所未曾遺忘者記下,雖一點一滴之微,卻寓有我民族艱苦奮鬥以雪百年國恥的痕跡。我能參加青年軍,實覺無負此生,足以自壯。 二零零二年七月七日記於美國加州
  • (shown)孫國棟先生(1922-2013),著名歷史學家。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孫國棟先生就讀於重慶國立政治大学三年级,為響應國民政府「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毅然投筆從戎。其後奉調到缅甸戰場,服役於新一軍孫立人將軍麾下。他曾從歷史學的角度以及親身參與了抗日戰爭的經歷談抗戰,在接受美國舊金山希望之聲廣播電台的採訪時指出,「共產黨領導了抗日戰爭是違反事實」。歷時八年的抗日戰爭共有大小戰爭四万幾千次。在戰場上犧牲的中國戰士達7百萬,抗日戰爭最關鍵的二十二次大會戰都由國民政府領導,尤以淞滬大會戰的戰略上的意義、殲敵之多以及其戰事的慘烈居20多次大會戰之首。
  • (shown)孫國棟先生(1922-2013),著名歷史學家。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孫國棟先生就讀於重慶國立政治大学三年级,為響應國民政府「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毅然投筆從戎。其後奉調到缅甸戰場,服役於新一軍孫立人將軍麾下。他曾從歷史學的角度以及親身參與了抗日戰爭的經歷談抗戰,在接受美國舊金山希望之聲廣播電台的採訪時指出,「共產黨領導了抗日戰爭是違反事實」。歷時八年的抗日戰爭共有大小戰爭四万幾千次。在戰場上犧牲的中國戰士達7百萬,抗日戰爭最關鍵的二十二次大會戰都由國民政府領導,尤以淞滬大會戰的戰略上的意義、殲敵之多以及其戰事的慘烈居20多次大會戰之首。
  • (shown)孫國棟先生(1922-2013),著名歷史學家。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孫國棟先生就讀於重慶國立政治大学三年级,為響應國民政府「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毅然投筆從戎。其後奉調到缅甸戰場,服役於新一軍孫立人將軍麾下。他曾從歷史學的角度以及親身參與了抗日戰爭的經歷談抗戰,在接受美國舊金山希望之聲廣播電台的採訪時指出,「共產黨領導了抗日戰爭是違反事實」。歷時八年的抗日戰爭共有大小戰爭四万幾千次。在戰場上犧牲的中國戰士達7百萬,抗日戰爭最關鍵的二十二次大會戰都由國民政府領導,尤以淞滬大會戰的戰略上的意義、殲敵之多以及其戰事的慘烈居20多次大會戰之首。
  • shown)孫國棟先生(1922-2013),著名歷史學家。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孫國棟先生就讀於重慶國立政治大学三年级,為響應國民政府「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毅然投筆從戎。其後奉調到缅甸戰場,服役於新一軍孫立人將軍麾下。他曾從歷史學的角度以及親身參與了抗日戰爭的經歷談抗戰,在接受美國舊金山希望之聲廣播電台的採訪時指出,「共產黨領導了抗日戰爭是違反事實」。歷時八年的抗日戰爭共有大小戰爭四万幾千次。在戰場上犧牲的中國戰士達7百萬,抗日戰爭最關鍵的二十二次大會戰都由國民政府領導,尤以淞滬大會戰的戰略上的意義、殲敵之多以及其戰事的慘烈居20多次大會戰之首。
  • (shown)孫國棟先生(1922-2013),著名歷史學家。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孫國棟先生就讀於重慶國立政治大学三年级,為響應國民政府「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毅然投筆從戎。其後奉調到缅甸戰場,服役於新一軍孫立人將軍麾下。他曾從歷史學的角度以及親身參與了抗日戰爭的經歷談抗戰,在接受美國舊金山希望之聲廣播電台的採訪時指出,「共產黨領導了抗日戰爭是違反事實」。歷時八年的抗日戰爭共有大小戰爭四万幾千次。在戰場上犧牲的中國戰士達7百萬,抗日戰爭最關鍵的二十二次大會戰都由國民政府領導,尤以淞滬大會戰的戰略上的意義、殲敵之多以及其戰事的慘烈居20多次大會戰之首。
  • (shown)孫國棟先生(1922-2013),著名歷史學家。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孫國棟先生就讀於重慶國立政治大学三年级,為響應國民政府「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毅然投筆從戎。其後奉調到缅甸戰場,服役於新一軍孫立人將軍麾下。他曾從歷史學的角度以及親身參與了抗日戰爭的經歷談抗戰,在接受美國舊金山希望之聲廣播電台的採訪時指出,「共產黨領導了抗日戰爭是違反事實」。歷時八年的抗日戰爭共有大小戰爭四萬幾千次。在戰場上犧牲的中國戰士達7百萬,抗日戰爭最關鍵的二十二次大會戰都由國民政府領導,尤以淞滬大會戰的戰略上的意義、殲敵之多以及其戰事的慘烈居20多次大會戰之首。
  • (shown)孫國棟先生(1922-2013),著名歷史學家。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孫國棟先生就讀於重慶國立政治大学三年级,為響應國民政府「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毅然投筆從戎。其後奉調到缅甸戰場,服役於新一軍孫立人將軍麾下。他曾從歷史學的角度以及親身參與了抗日戰爭的經歷談抗戰,在接受美國舊金山希望之聲廣播電台的採訪時指出,「共產黨領導了抗日戰爭是違反事實」。歷時八年的抗日戰爭共有大小戰爭四万幾千次。在戰場上犧牲的中國戰士達7百萬,抗日戰爭最關鍵的二十二次大會戰都由國民政府領導,尤以淞滬大會戰的戰略上的意義、殲敵之多以及其戰事的慘烈居20多次大會戰之首。
  • (shown)孫國棟先生(1922-2013),著名歷史學家。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孫國棟先生就讀於重慶國立政治大学三年级,為響應國民政府「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毅然投筆從戎。其後奉調到缅甸戰場,服役於新一軍孫立人將軍麾下。他曾從歷史學的角度以及親身參與了抗日戰爭的經歷談抗戰,在接受美國舊金山希望之聲廣播電台的採訪時指出,「共產黨領導了抗日戰爭是違反事實」。歷時八年的抗日戰爭共有大小戰爭四万幾千次。在戰場上犧牲的中國戰士達7百萬,抗日戰爭最關鍵的二十二次大會戰都由國民政府領導,尤以淞滬大會戰的戰略上的意義、殲敵之多以及其戰事的慘烈居20多次大會戰之首。
  • (shown)孫國棟先生(1922-2013),著名歷史學家。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孫國棟先生就讀於重慶國立政治大学三年级,為響應國民政府「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毅然投筆從戎。其後奉調到缅甸戰場,服役於新一軍孫立人將軍麾下。他曾從歷史學的角度以及親身參與了抗日戰爭的經歷談抗戰,在接受美國舊金山希望之聲廣播電台的採訪時指出,「共產黨領導了抗日戰爭是違反事實」。歷時八年的抗日戰爭共有大小戰爭四万幾千次。在戰場上犧牲的中國戰士達7百萬,抗日戰爭最關鍵的二十二次大會戰都由國民政府領導,尤以淞滬大會戰的戰略上的意義、殲敵之多以及其戰事的慘烈居20多次大會戰之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