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炎症性腸病增踞亞洲第二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9月12日訊】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表示,炎症性腸病新增個案在亞洲不斷上升,香港的新增個案近20年更排在亞洲第二位,中大正建立一個全港炎症性腸病資料庫,以統計患者人數及增加市民的認知。

炎症性腸病是慢性非傳染病,病理成因未明,主要分為克隆氏症及潰瘍性腸炎,患者會嚴重腹瀉、腹痛,排便次數不規律兼帶有血液和粘液。嚴重者更可能出現併發症如急性腸道膨脹(即毒性巨結腸症)或腸穿孔,約三分之二的患者一生至少要進行一次手術。炎症性腸病現時沒有根治方法,患者一般在20至40歲發病,患者會長期受疾病困擾,影響生活質素,更成為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

20年來,炎症性腸病在亞洲的發病率不斷上升。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助理教授黃秀娟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跟9個亞太區國家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炎症性腸病的整體發病率為每10萬人中有1.37人,男性患者比女性多。香港的炎症性腸病新增個案高踞亞洲第二位,每10萬人有3人患病,推算全港超過4千人患病,與1991年至2001年時比較,增加了3倍。

由於這個病在本港是相對較新的疾病,缺乏有系統的數據,醫生和患者可能因意識不足而忽視表徵及延誤診斷,導致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正建立一個全港炎症性腸病資料庫,本地14間公立醫院會參加統計,統計本港炎症性腸病患者數目,提升市民對這種病的認知,從而減低延誤診斷的情況,讓病人及早就醫。由於醫生及患者容易將炎症性腸病與腸胃炎混淆,延誤診治,呼籲若腸胃不適持續超過一個月,出現體重下降,就應該求診。◇

相關新聞
香港感染EV-71腸病毒病例超過去年
香港一歲男嬰染腸病毒71型
香港短訊
10月16日香港簡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