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華民國衛國戰爭歷次大會戰紀實

衛國戰爭之淞滬大會戰 10:長天大捷

原作(大陸)徐志耕  編輯(大陸)黃原真
font print 人氣: 32
【字號】    
   標籤: tags: ,

長天大捷
 
天低雲暗。沒完沒了的雨絲把天地編織成一張亮閃閃的水網,這給江南的8月酷暑送來了一絲濕淋淋的涼意。

筧橋機場上,地勤人員們冒雨忙碌著。得知第4大隊的3個中隊要從河南的周家口飛來杭州,筧橋航空站總站長邢刑非常緊張地指揮著教練機入庫。他知道這是千鈞一髮的時機,一分一秒都不能耽誤。上午,空軍的多次轟炸打擊了日軍的氣焰,黃浦江畔的日軍據點被中國空軍炸毀不少,凶狠而狡詐的日軍隨時都可能來一個突然報復。

邢站長站在雨地裏,似乎聽到了由遠而近的轟鳴聲,他抬頭眺望,但厚重的濃雲擋住了他的視線。
綠色的「霍克─3」驅逐機像天神般地衝下來了。李丹桂率領的21中隊的機群飛臨了杭州上空,可是灰濛濛的雲塊和灰濛濛的雨霧看不清機場的跑道,那時既沒有塔臺指揮,也沒有無線通話,起落全靠紅白兩色的旗子指示。邢站長親自在雨地裏揮動小旗,指揮飛機一架又一架地降落。
為了防止日軍的襲擊,第4大隊的3個中隊是分三批和分三條航線由北向南飛來筧橋的,大隊長高志航因去南京公差。他將搭乘空運機趕來。

參加抗戰的中國空軍,不僅有高昂的殺敵志氣,而且大多是中央航空學校的高才生。中央航空學校是1921年由孫中山先生創建的,是中國空軍的搖籃。這裏集中了滿懷報國激情的熱血青年,造就了中國第一代的天之驕子。

雨幕中,4大隊23中隊的機群也轟隆隆地降落下來,巨大的慣性在積水跑道上飛濺起高高的浪花。
正當飛機滑到停機線的時候,突然間有人手搖著旗子飛跑過來大喊:「警報!警報!敵機快來了!」

刺耳的警報聲使濕漉漉的機場一剎間充滿了激戰的氣氛。

情報是溫州防空電臺張培蘭發來的。下午3點10分,遠處傳來轟鳴聲,不像打雷,也不像炮聲,而是飛機聲。可是什麼飛機、高度多少、數量多少都不清楚,但兵貴神速。電報傳到筧橋,還沒譯出來,溫州附近海島的黑山防空電臺又傳來一份特急電報,這份電報說:有大編隊轟炸機自東向西北飛來,因氣象原因,看不到國籍標記。

電報一份又一份地送到正在機場的筧橋特區防空指揮官蔣堅忍的手裏。蔣堅忍還兼任杭州市防空副司令,他的實際職務是中央航空學校的教育長。浙江沿海的防空監視哨和秘密電臺是由他一手籌建的。那是1935年的夏天,航校中一批有卓越學識與見解的人們從戰爭角度考慮,認為必須建立空軍的海空監視哨,於是當時的航校政訓處長蔣堅忍,就從戴笠在浙江省警官學校內的無線電訓練班中調來一個叫魏大銘的人實際負責這項工程。

網球高手蔣堅忍交給魏大銘的任務是在浙江沿海迅速建立一批海空監視哨,配有秘密通訊電臺,監視經過的飛機及船艦。一旦發現,必須3分鐘、最多5分鐘內,就能夠向杭州報告飛機或艦艇的種類、國別、數量、隊形、方向、高度等情況。這批監視哨並有當地區公所負責掩護,配有專職交通員,每月有一次補給船運送給養。顯然,年輕的中國空軍擬定了一個成熟的防空計劃。

於是,從杭州灣到甌江口外的五個小島上有了中央航校的順風耳和千里眼。

面對這兩份電報,蔣堅忍判斷這是從臺灣起飛的日軍飛機,他立即在機場上召集各單位的主管商量作戰部署。

警報一響,全場行動。筧橋航空站總站長邢刑非一身雨水地站在停機坪上指揮剛剛落地的飛機一架又一架重新升空。按照「霍克-3」式的油料箱,從周家口到筧橋的航程,所剩汽油已經不多了。

敵機馬上來臨,加油已來不及了。剛剛趕到的大隊長高志航奔跑著跨進了不是他駕駛的2109號「霍克」機的座艙,他一拉機頭,就像艦艇犁開白浪,衝起高高的水花,箭一般地射進了雲層。

驚雷般的轟鳴聲由遠而近,日軍的重型轟炸機隊呼嘯著俯衝筧橋機場,來不及升空的一架中國驅逐機被炸。這時候,高空埋伏的中國驅逐機卻以居高臨下的優勢,上下翻滾,左衝右突,把木更津航空隊的18架轟炸機衝得七零八落。

從臺灣臺北機場起飛的日本木更津航空隊,裝備有三菱海軍「96」式的重型轟炸機。這種新式轟炸機是一年前才投產的,飛行時速達1,000馬力。由於颱風暴雨的襲擊,機群已無法保持戰鬥隊形,被中國空軍一衝,早已七零八落。

高志航一鑽進雲層,立即發現下方的一架日機正低頭尋覓著什麼。21中隊的分隊長譚文也追了上去。200米,100米,50米,高志航瞄準了那團血一樣的日軍機徽,粗壯的大手按下槍鈕,有800米射程的大口徑可爾脫機槍立即噴出一條火龍,敵機拖著長長的黑煙轟的一聲,沉悶的爆炸使敵機化作了千萬片碎散的煙火!中國空軍史上的第一聲驚雷,寫下了輝煌的第一頁;也記載了一個英雄的名字──高志航。

勝利鼓舞著中國的驅逐機,飛行員們勇氣倍增。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這殺敵的機會,他們已經等了許多年!

24歲的分隊長鄭少愚是四川渠縣人,做木工的父親送他進了航校。魁梧健壯的以優異成績於航校畢業後當了教官。「七七」事變的槍聲,振奮了他保衛國家的雄心,他從航校調到空軍第4大隊。鄭少愚技術優良,作戰勇敢。

此時,又一架日機從杭州方向衝入筧橋,它好像發現了什麼情況,來不及投擲炸彈,就轉了一個彎躍入了雲中。

這時風雨交加,雨水打著擋風玻璃,激起一串串的水珠,飛轉的螺旋槳把雨水攪成一團團的氣霧。第四大隊鄭少愚駕機在雨霧中發現了目標,他一推油門,就開始穿雲破霧追擊著前面的日機。

鄭少愚追過了錢塘江,追過了紹興,一直追到曹娥江上空,才攔截住了目標。敵機一個急轉彎,又向西衝去,但鄭少愚咬住了日機。近了,近了,敵機終於進入了火網。鄭少愚一按電鈕,咚!咚!咚!一串串火舌頓時擊中了日機,日機搖搖晃晃地墜落下去,墜落到滾滾的錢塘江!

雲天上怒放著火花和煙花。「大日本」的重轟炸機隊四散亂竄,他們已經全然沒有出發時那種所向無敵的「豪氣」了,他們完全是意想不到地遇到了強大的對手。

然而,中國的空軍勇士們,此時竟猶如蛟龍入水,似猛虎出山,駕駛著綠色的「霍克-3」,緊緊地纏繞著迷彩色的日本轟炸機。空中的肉搏戰,殺得亂雲紛飛,天昏地暗。攻擊的槍彈像禮花,像爆竹,在雲天上自己的祖國寫下了壯麗的詩行。

木更津隊重轟炸機早巳像無頭蒼蠅似的四散亂飛,倉皇逃命。4大隊的驅逐機也開始亮起了油盡的紅燈,不敢戀戰,他們不得不飛回筧橋。

20分鐘的激戰創造了神話般的戰果。凱旋的勇士們跳下飛機,激動地在風雨中大喊大叫「打得好!真行!」「大隊長旗開得勝!」「打落了幾架?」地勤人員紛紛在探詢著。

當天晚上,日本廣播的數字是:「……18架出擊。13架失蹤。」據說,被擊傷的日機在返航途中又掉入了大海。

中國報紙的號外刊出了醒目的大字標題《飛將軍一戰成功,六比零大勝倭寇》。勝利鼓舞了抗戰的軍民、上海、杭州乃至全國的軍民一片歡騰!

經航空委員會秘書長宋美齡提議,8月14日被國民政府空軍司令部定為「空軍節」。
蔣介石高興地在日記中寫道:「倭寇空軍技術之劣,於此可寒其膽矣。」@(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大陸學者所纂寫的「衛國戰爭大會戰」系列,嚴謹地、忠實地記錄了大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浴血守土、報效中華之可歌可泣的光榮歷史。本欄轉載自黃花崗雜誌連載「衛國戰爭大會戰」系列〈淞滬大會戰〉之紀實,展人物春秋之史章。在中國共產黨顛倒是非的謊言蒙蔽真實、道德紛失的年代,重現大時代刻記的忠貞,滌蕩人心,誠殊珍貴。
  • B>風馳電掣宋希濂集合軍官開會,部署乘車順序,以及準備乾糧和飲水事項等等。風馳電掣的列車沿著隴海路飛奔。沿線民眾得知這是東征抗日的部隊,人山人海地鼓掌歡呼。香煙、餅乾、罐頭和糖果像天女散花般地從車窗中投擲進來。南京一鎮江一常州一無錫,離上海越來越近了,摩拳擦掌的官兵們,殺敵的熱血在胸中沸騰。
  • (shown)滬寧急電   這一夜,蔣介石徹夜不眠。夜深了,蔣介石仍然沒有睡意,他在日記本上記下了對淞滬抗戰的作戰方針及指導思想:「對倭作戰應以戰術補武器之不足,以戰略彌武力之缺點,使敵處處陷於被動地位。」
  • 劍拔弩張 對於日本朝野來說,1937年8月13日這一天,是一個吉凶難測的日子。這一天,日本內閣會議作出決定,派遣第3師團和第11師團參加上海作戰。
  • 計謀和陰謀 對於日本這個惹不起也躲不過的鄰國,蔣介石憂心忡忡。中國人抵禦侵略的傳統法寶是萬里長城。從1934年開始,國民政府動員了相當數量的人力物力,大規模地構築防禦陣地,僅三年多時間,從內陸到沿海,從北方到南國,修築了比萬里長城還要長的防線。
  • 調兵遣將震驚世界的淞滬抗戰就要開始了。… 從廬山回到南京,蔣介石鬥志昂揚。…聽說北伐名將白崇禧到達南京,消息靈通的日本記者立即發出電訊:「戰神到了南京,中日戰爭不可避免!」
  • 二、血與火的搏殺 堅韌意志蔣介石決心以武力抗擊日本的挑釁;隆隆炮聲中,淞滬前線的最高指揮官在調兵遣將;前仆後繼的攻堅戰,從江灣到楊樹浦一線全面展開;每一寸土地地都浸透了鮮血。  
  • 山東人梁鴻雲平時不太喜歡說話,他喜讀史書。「九﹒一八」事變後,19歲的梁鴻雲投筆從戎進入航校,他立志為苦難的民族英勇殺敵。懷孕的妻子和幼小的女兒正等著他勝利的消息,而戰雲密布的嚴峻形勢卻告訴他,必須隨時準備犧牲。
  • B>寸土必爭1931年創立的中央航空學校,培養了一大批年輕的空軍英雄,他們在淞滬大會戰中,搏擊長天,殲滅日機,為國爭光……。
  • 在習近平不斷強調要完成統一大業、中共上百架軍機同時擾台的今天,台灣對全球局勢的重要性這個問題,講述得最透徹的,可能還是70年前麥克阿瑟將軍對美國國會說的那句有名的證詞:「失去台灣,就失去太平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