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信任教育(下)

作者:林金郎
font print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很多孩子一定曾抱怨:師長從來都不信任他們!當然,「天下父母心」、「師長絕對不會害你」這樣的陳腔濫調,孩子是聽不進去的,所以不妨反過來想,孩子有做到可以被信任嗎?

師長與孩子的不信任關係,往往產生於雙方對成就與自由度認定的落差。師長大多認為孩子還不夠好,或可以更好(如果要求考全班前3名,那至少有30個,也就是90%的學生是不符合師長期待的),所以需要再付出更多,因而也會再督促其更加努力,減少其自由空間。

但孩子大多無法認知「前途」之類的議題,而陶醉在眼前的歡樂裡,甚至為了滿足慾望,而做出偷雞的事,如讀書時間偷打電動或看漫畫、挪用零用錢、跟朋友借款,甚至為了跟「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而說謊欺騙父母……這些無非都是因為害怕師長反對,做出的欺騙行為,也因此導致父母的不信任,懷疑與約束也就更加劇烈了!

找到親師生的平衡點

這時,師長與孩子不妨心平氣和的談一談,找到彼此對成就的平衡點,在孩子還沒成年之前,父母都是法律監護人,絕對有「輔導」(但非命令或強制,否則雖沒犯法,卻可能適得其反)的職責,如果雙方達成協議了,那孩子就應該確實做到,不要用欺騙的方式投機取巧,這樣師長自然會安心給予應有的自由。

我有一朋友,當過棒球隊隊長勇奪市冠軍,升上高中後,他爸爸堅持要他退隊,並幫他制訂每日讀書作息表,要求他密切配合以便日後考上好大學。我朋友痛苦不堪,並覺得父親這樣的規劃並未切合他的特性,不見得是效率最好的。於是他跟爸爸反映,如果他可以達到父親的要求,就不要管他打棒球或作息的安排。他父親原本不答應,但他說:「你連機會一次都不給我,我不服氣!」他媽媽也覺得應該給孩子一次機會試試,孩子才會心服口服,何況誰說孩子一定做不到?於是便遊說他爸爸,他爸爸終於讓步答應。

後來我那朋友連續3年都達到父親的期望,他父親便沒干涉他,他也一邊努力讀書,一邊打球。後來升大學時,他覺得自己的球技和身形都不如人,很難在棒壇打出天下,於是抉擇念一般理工科,卻把棒球運動當成一生摯愛,身體非常健康,談起美國大聯盟簡直就是專家,也成了他的第二專長。

彼此信任與被信任

至此,我們都了解了,信任不只是一廂情願的「我相信你」,信任也需要養成,它還關乎到雙方的誠實、鼓勵、觀察、傾聽、尊重、諒解、包容、溝通、協調、退讓、承諾和達成,我們先做到以上的特質,值得「被信任」,對方自然會信任我們,雖然信任是雙方的責任,但由我們自己先做起,才是最好的信任(而非要求對方先做到),我相信你一定做得到,大家一起加油唄。(看唄,我是用「你一定做得到」而非「你一定做得到吧?」這就是信任的態度喔!)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喜新厭舊」在孩子面對新同學、新學校、新住所時往往並不適用,這些「新」給孩子帶來的不一定是興奮,而是不安、擔憂,甚至有些恐慌:見不到原來的好夥伴了,不能很快融入新的群體……我們做父母的,不得不承認,世上沒有一根魔術棒可以讓我們揮動,一下就把孩子的憂傷抹掉,但我們可以給他們找找結交新朋友的途徑,抑或傳授一些建立新友情的技巧,讓孩子儘量平穩、愉快地度過這段過渡時期。
  • 回頭想想,我們有多久沒省思自己是否充滿自信?
  • 這件事對於我來說是一個教訓,沒有仔細研究,就主觀臆斷,自己把「Mufti Day」變成了「Muffin Day」, 險些鬧了一個大笑話。
  • 馮曦今年12歲,在學校是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在家是位懂事聽話的好孩子。她的母親謙虛地表示自己並沒有用什麼特殊的教育方法,更不像其他的家長,給孩子上那麼多的補習班。
  • 開車送孩子上學已經10年了。原本不會開車的我,在孩子轉學後,因為路程較遠,開始了送孩子上學之路。沒人相信我會做這麼久,當然也包括我自己。
  • 上天很公平,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只有一次的機會,度過了就不能回頭重來。我們真要努力思考許多事情。
  • 「你買兩份相同的報紙回來做什麼?」看到2年級的陽陽買報紙回來後。蔣老師夫妻驚訝地問他……
  • 教育孩子,大人有責任,也總是恨鐵不成鋼,彼此之間因而有磨合的過程。但這個過程一定要陷於緊張,或養成責備、懷疑、否定口吻說話的習性,或說出責備的話,傷害彼此的感情嗎?
  • 「為什麼要聽爸爸的? 爸爸也要聽我的!」Alan發出不平之鳴。 有時候Alan覺得,我對他的要求太多了,他似乎想要多一點空間,可以自己決定自己想要幹嘛。Alan的抱怨,我完全可以理解。他在抗拒我建立的規則,他的抱怨,有時也能讓我反思自己,是不是還有更好的辦法讓雙方都覺得滿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