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物】承受天命的周文王

作者:劉曉

人氣 518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8月24日訊】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長子太伯,次子虞仲,三子季歷。季歷生下了兒子昌,有聖賢的祥兆,古公想把王位傳給昌,他的長子和次子就去了南方,把王位讓給了季歷。季歷繼位後,繼續實行古公的德政,努力施行仁義,諸侯都歸順了他。

公季去世之後,兒子姬昌繼位,他被商紂王封為西伯侯,所以被稱作西伯,也就是文王。他是三公之一,但並不被商王朝看重。

周文王

西伯繼承先祖的德政,一心一意施行仁義,敬重老人,慈愛晚輩,禮賢下士。有時到了中午都顧不上吃飯而來接待賢士,許多士人因此都來歸附他。比如名士伯夷、叔齊,聽說西伯非常敬重老人,也投奔了他。

商朝大臣崇侯虎向殷紂王進讒言說:「西伯積累善行、美德,諸侯都歸順他,這將對您不利呀!」於是紂王就將西伯囚禁在羑(yǒu)裡。西伯的親人以及歸附西伯的那些賢士都為他擔心,就設法找來美女、駿馬,還有其它一些珍奇寶物,獻給了紂王。紂王見了這些寶物非常高興,於是放了西伯,還賜給他弓箭斧鉞,讓他有權征討鄰近的諸侯。西伯回國之後就獻出洛水以西的土地,請求紂王廢除炮烙這一殘酷的刑法,紂王答應了西伯的請求。

後來,西伯找到了可以輔佐自己建功立業的姜太公。在姜太公的輔佐下,西伯表面上遊樂,對商紂十分馴服,實際上卻更為積善修德,使百姓安定幸福;他還大力發展生產,使更多的諸侯前來歸附,諸侯也都來請他裁決爭端。

當時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可以說明西伯的德行。虞國人和芮國人之間因田界發生了爭執不能決斷,就一塊兒來到了周國。進入周國境內後,發現種田的人都互讓田界,因為人們都有謙讓長者的習慣。虞、芮兩國發生爭執的人,還沒有見到西伯,就覺的慚愧了,都說:「我們所爭的,正是人家周國人以為羞恥的,我們還找西伯幹甚麼,只會自討恥辱罷了。」於是各自返回,都把田地讓出然後離去。諸侯聽說了這件事,都說:「西伯恐怕就是那承受天命的君王。」於是,諸侯尊西伯為王。

西伯稱王后,改變了殷商的律法制度,並制定了新的曆法。他追尊古公為太王,公季為王季,意思就是說,大概帝王的瑞兆是從太王時開始興起的。

此外,西伯還去征討那些不馴服的諸侯和商的盟國。他先後征討了犬戎、密須和耆國。殷朝的祖伊聽說了,非常害怕,就把這些情況報告給紂王。紂王並不在意,說:「我不是承奉天命的那個人嗎?他這個人能幹成甚麼!」後來,西伯又征討了崇侯虎等,還建了豐邑作為都城。遷都的第二年,西伯因病去世,太子發繼位,這就是武王。

西伯在位大約五十年。他被囚禁在羑里的時候,據說曾經增演先天八卦為六十四卦。西伯去世後被尊謚為「文王」。

責任編輯:尚一

相關新聞
【歷史人物】周文王
禮賢下士的周文王
觀心: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原容:復興中華   清除邪靈(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