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希心思食意】寫食經者的剖白

圖/文:以希

人氣 5

【大紀元2015年01月06日訊】 第一次與大紀元的讀者們攜手踏入新的一年,確是值得興奮,希望2015帶來的是和諧滿足與喜樂。
 
年終前一次飯聚,某朋友打趣著問我:「我經常上館子吃飯、非常愛飲愛食也喜歡下廚,對美食烹飪一樣有研究,是否跟你一樣都是食家?」我的答案:「你當然是!」任何上館子時會叫菜、上市場會買菜,坐下來會吃喝的人士都是食家!在社交媒體發達的今天,經常在空氣中分享與飲食有關的一切照片者,亦屬食家!Foodie(食家)是流行詞語,也是社交語言,有花費能力或是社交傳播高手,喜歡吃飯時拿著手機不停將食品照傳出去者,都有資格當食家。
  
我嘛,反而不是食家,而是一名以餐館飲食業為工作對象的「填格子」動物!因是職業,故得經常與飲食為伍;既是自由工作者,便要更加抓緊。去學習研究,擴展自己的知識領域和飲食空間,這應該是寫食經與做食評人的應有態度!我的所謂工作哲理一點也不複雜,橫豎要做,何不認認真真,要求嚴謹,從中取樂?還得冒著體重不住上升之險,何妨吃得快快活活,敬業樂業!
  
趁新年度的開始,且在此剖白一些我對餐館的基本要求,看看讀者諸君同意否。順便分享數則也許你也碰到過的上館子的趣事,
  

通爽乾淨的正門:

到溫哥華旅行的一位香港飲食業前輩問我:「開門營業,大門亮麗光鮮流通是形象代表,也是所謂的風水!何以這兒地方大空間多,卻見到不少亞洲食肆的正門入口裡裡外外總是亂糟糟的?」我語塞。
  

茶樓茶要靚:

泡壺靚茶是上茶樓的享受之一,可惜從茶壺裡倒出來是溫熱淡茶的次數是愈來愈多,茶費卻照收。有位部長不耐煩地說:「等水滾要時間,你等不等?」
  

飯要熱:

上館子吃的飯未必一定新鮮熱辣。

上中國餐館,吃到一碗或一碟熱飯是應該的吧?曾在某茶樓吃到一碟似是別的食客退回的溫涼炒飯,放在廚房一段時間,未有翻熱便端上我們的桌上。溫東某飯店端來的一碗白米飯看得出是送進微波爐「叮」熱的隔夜飯,一下子便又乾又溫。要求老闆娘可否拿來一碗新鮮的熱飯,她答道:「吃和菜而已,何來這麼多的要求,難道將舊飯都倒掉?」便轉身離去。

你自己跟師傅說:

到某高級酒家吃晚飯,師傅下手太重,有些菜餚實在鹹得過份,於是告知經理。他笑著說:「又不是我做的,不如你自己跟師傅投訴去!」
  

不用泡茶:

另一位飲食傳媒業者親身經歷這樣一件事,她與好友上某超高價酒樓寫宴會菜單,雖只有三數席,卻每席千多元。酒樓經理與兩人在角落坐下,對侍應生說:「不必泡茶,來壺滾水便可,她們來寫菜單而已,不是來飲茶的。」
  

對不起,我不清楚:

知否這是什麼?侍者也未必知曉。
  
 

餐館經常推出是日精選、廚師推介等餐目,當席的樓面人員必需知道是什麼。曾在某意大利餐館花了十多分鐘來叫菜,當我們問「今天是什麼湯?意粉的做法?主菜是啥?有何素食?」等有關是日餐單的問題時,對方的回答都是:「對不起,我不清楚。」然後跑去後面問廚房,如是者前後走問了四五回,同行的女友終於忍不住說:「一開始時為什麼不寫下來?」他顯出一臉的愕然:「我怎麼知道你會問這些問題?」 ◇

責任編輯:鄧林

相關新聞
【以希心思食意】西岸月餅一樣甜
【以希心思食意】越南菜「棒」得傳統
【以希心思食意】奧谷您好!
【以希心思食意】甫芳詩 (Provence) 獻上蕃茄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