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華:港為區內首選資管中心

大陸資金出走首站 曾俊華冀吸引更多基金 提升港金融競爭力

人氣 6

【大紀元2015年10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梁珍、王諾報導〉大陸政局不穩,加上經濟放緩壓力和人民幣貶值預期,中國外匯儲備連續第五個月下降,儘管跌幅有所收窄,但顯示資金外流的速度仍在加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市場擔憂中國因素或拖累全球經濟,香港亦難以獨善其身。不過香港作為中國資金出走的第一站,在政經動盪中有危亦有機。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近日赴美,向世界推薦香港。

在習近平訪美後,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近日到訪美國,在華盛頓與美國財政部部長傑克盧舉行會議,又與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弗曼,討論環球經濟前景。他又在華盛頓一個午餐會上論述香港最新的發展和商機,以及香港多方面的獨特營商優勢。

港基金管理業務創新高

曾俊華提及,在中國和全球經濟推動下,香港成為區內首選的資產管理中心,去年香港的基金管理業務合計資產錄得逾2萬2千億美元的歷史新高。

他又說,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一直吸引各地資金和企業來港投資和營商,去年香港股票市場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位列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截至今年8月底已有超過1,800間企業在港上市。

他表示,大陸與香港基金互認安排於今年7月實施,容許大陸及香港基金直接開放予零售投資者,稱這是一項突破,深化兩地的投資。長遠而言,期待吸引更多基金來港,提升香港作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的競爭力。這亦有助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鞏固香港全球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

目前全球跨境人民幣結算有七成在香港進行,去年經香港銀行處理的貿易結算接近6萬3千億元人民幣,按年增加63%。

六成大陸企業的投資首選

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表示,據ODI(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數據顯示,逾60%大陸企業走出去第一站,首選香港。 「香港是中轉站,因為他們對海外市場不了解,直接從大陸走出去有很多不便之處,首先是到香港,成立投資公司,或者投資控股公司,從這裏出去利用香港第三大金融中心的優勢,對他們比較方便。」

他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應重點發展三個方面,人民幣離岸中心、大陸企業的資產管理中心、大陸富人的財富管理中心。

港具人民幣離岸中心優勢

香港城市大學金融財務系客座教授,前花旗銀行高級私人銀行家陳鳳祥認為,香港是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也是世界有名的資產管理中心,尤其是管理人民幣資產。「香港各種金融工具都有,無論是外匯、債券,衍生工具、股票,香港法制也是世界公認的,所以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香港最有優勢,無論是新加坡還是英國等都無法取代香港。」

資料顯示,香港參與人民幣業務開始於1993年,6千元現鈔可攜帶出境;2004年創建人民幣清算行為人民幣兌換、存款、匯率和銀行卡4種銀行業務奠下基石;2007年點心債面世吸納人民幣遊資以及2014年底「滬港通」開通等等。

陳鳳祥認為,大陸企業很早就來港做貿易,語言又通,香港交易所等經常來往大陸推廣宣傳,也都吸引大陸企業來港設點。

此外,為鼓勵非本港企業來香港投資,政府正立法研究企業稅務優惠,以增加吸引力。

資金外流 港信貸壓力大

不過大和資本亞洲區首席經濟師賴志文認為,香港的角色之一,在於為大陸提供很多外國資金流,大陸企業大借美元債,很多時候都是透過香港平台。「如果資金繼續外流,香港一定受到很多的信貸壓力。」

香港銀行業境外貸款中很大一部份為對中國的貸款。投資者也在擔心香港銀行業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經受住大陸經濟放緩的衝擊。

評級機構穆迪對香港金管局的數據進行分析,8月份香港銀行業的境外貸款餘額較7月份下滑2.2%,至2.318萬億元,是2011年1月份該數據下滑1.5%以來的最大降幅。

穆迪高級分析師Sonny Hsu表示,8月香港貸款需求可能也受到了人民幣貶值的影響。

責任編輯:陳玟琦

相關新聞
港涉的士投訴去年逾1.2萬
茶飲店員工被拖糧 港工會籲招聘平台設監管機制
港慢性腎病免費篩查計劃8月開始
港反修例、國安案審期大幅超預計 案件輪候時間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