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失傳百年古老泥染技術 再現風華

人氣: 212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12月5日報導】(中央社台中5日電)弘光科大文化創意產業系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舉辦「有形文化資產研習暨研討會」,文創系助理教授廖倫光重現已失傳的大肚山薯莨泥染技術,並開發出文創產品,期待能再現風華。

廖倫光指出,2年前帶領學生採集大肚山的紅土嘗試染布,進一步調查後,發現大肚山染布方法十分多元豐富,包括藍染、薯茛染、薯茛泥染、泥染等,清代文獻中便十分推崇台灣薯莨泥染黑衣。

其中,又以大肚山西側山麓染整最為知名,「牛罵溪濯之」便是運用牛罵溪紅土泥漿進行溪染。

廖倫光表示,自己實際操作薯茛染試驗,布料煮染或冷染日曬成品,一面為棕色或淺褐色,另一面是較暗的深棕色效果,若是加上紅土泥染的作用,成品傾向更深的深褐色乃至黑色,這是利用薯茛中的單寧成份與河泥中的鐵離子,發生「螯合反應」而生成的黑色物質反應。

廖倫光說,中國大陸將另一種薯茛泥染手法染製而成的「香雲紗」,指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泥染及薯莨泥染曾是大肚山傳統產業,透過田野調查、查閱文獻、實作,已可重現台灣在地的薯茛泥染方法,後續將著重於薯茛泥染的推廣及文創產品開發。

廖倫光今天除了發表「大肚山泥染的歷史考證與發展」論文外,也在成果展中展示他與學生的薯茛泥染作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