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讓華人感到興奮的倫敦新概念住宅

人氣: 158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7年07月14日訊】Blackheath(即SE3郵編區)是擁有倫敦最大開放空間的地區之一,距離倫敦市中心只有大概七英里的距離。這裡有良好的社區環境和許多優秀的學校,而且當地的房子很多有Help to Buy和共用產權計畫,被仲量聯行(JLL)評為倫敦10大房價可負擔的地區之一。也是這些原因,Blackheath地區受到了專業人士和家庭的歡迎。

Blackheath地區屬於Lewisham行政區,位於倫敦市中心以東大約七英里,北面有格林威治,南面是Lee Green。充足的綠色開放空間、豐富的當地文化生活、許許多多的戶外咖啡桌、餐館和精品店給Blackheath帶來繁榮的鄉村的感覺。

巨大開放空間

Blackheath擁有巨大開放空間,每年十一月份都會舉辦非常受歡迎的煙花表演。Blackheath地區的希思(Heath)也是倫敦馬拉松賽的開始之地。

樣樣俱全的村莊

Blackheath 地區有三個很大的超市(Tesco Superstore、Marks and Spencers和Sainsbury’s)。Blackheath Village內也有獨立商店、酒吧、餐館和市場。這樣的一個樣樣俱全的村莊在倫敦比較少見。

在Old Dover Road上有當地的圖書館。Blackheath還有健身場所Miracle Fitness Bootcamp和網球俱樂部Blackheath Lawn Tennis Club。

房屋風格多樣

Blackheath地區幾乎擁有每個時代的風格的房屋——喬治亞的房屋(Georgian houses)、典雅的攝政時期別墅(Regency villas)、維多利亞時代的排屋(Victorian terraces)、大的排屋被改建為現代的公寓、愛德華七世時的建築、維護良好的五十和六十年代的房屋等等。

眾多優秀學校

Blackheath地區有一些被教育部評為「出眾」(Outstanding)和「優秀」(Good)的中小學,也有多所優秀的私立學校。

捕获

三個火車站通往倫敦中心

該地區沒有地鐵站,但它有三個火車站 – Blackheath、Kidbrooke和Westcombe Park火車站,Blackheath和Kidbrooke站出發的火車經倫敦維多利亞(Victoria)、查令十字(Charing Cross)、通過倫敦橋(London Bridge)到達到Cannon街;Westcombe Park,火車也通過倫敦大橋(London Bridge)到Cannon街。附近的距離Blackheath只有火車一站距離的Lewisham地區有DLR輕軌鐵路可到達金絲雀碼頭。為方便居民,當地也有不少公交車。作為富裕的格林威治地區的鄰居,Blackheath也越來越被人們重視。

地區新樓盤推薦

「凱德布魯克村」——歐洲第二大的住房項目

總投資額10億英鎊。作為倫敦標誌性的復興工程,被稱為歐洲第二大的住房專案,僅次於英國奧運村。

綠地環繞的清新社區

在「凱德布魯克村」所占據的270英畝(1.1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其中半數為開放綠地(136英畝),包括南部的成熟自然保護區Sutcliffe公園、新建的卡托爾公園(Cator Park),建築物之間還有大量的林蔭路。卡托爾公園內有巨大的人工湖,以及噴泉和小型流瀑。此外,公園內還計劃建造網球場和其它體育設施。

考慮到華人做飯油煙大的烹飪習慣,開發商在廚房中準備了排放式的抽油煙機,樓盤大多為開放式設計的起居室/廚房。廚房內置全套德國高級Neff廚房電器。考慮到華人客戶做飯油煙大的烹飪習慣,開發商在廚房中準備了兩種抽油煙機:迴圈式(Re-circulating)和排放式(Extractor),相信大部分華人買家會挑選排放式的抽油煙機。

Berkeley Homes Urban House at Kidbrooke Village 的臥室。
Berkeley Homes Urban House at Kidbrooke Village 的臥室。(Berkeley Homes)
Berkeley Homes Urban House at Kidbrooke Village的陽臺。
Berkeley Homes Urban House at Kidbrooke Village的陽臺。(Berkeley Homes)
Berkeley Homes Urban House at Kidbrooke Village的大廳。
Berkeley Homes Urban House at Kidbrooke Village的大廳。(Berkeley Homes)

通暢便利的交通網絡

樓盤北端就是Kidbrooke火車站。坐火車到倫敦橋交通樞紐只需15分鐘。交通非常方便。

管理到位、設施齊備的社區

整個社區由專門的物業公司管理,居民會所除了商務設施之外,還提供了私人影院、休閒套房,設備齊全的健身房、定製泳池以及24小時禮賓服務,都是包含在物業管理費中提供給社區居民的免費設施。社區也有專門的停車場。

【關鍵信息】

樓盤:「凱德布魯克村」(Kidbrook Village)的「城市之家」第二期樓盤
地址:Wallace Court,40 Tizzard Grove,Greenwich,SE3 9FD(衛星導航參考SE3 9YY)
參考價格:起價91.5萬鎊,剩餘戶型有限。具體參考網站。
特點:10億英鎊復興工程、歐洲第二大的住房項目、學區房、車站在社區內、节水节能、360度景观天台
樣板房開放時間:每天10點至6點開放(每週四開放至晚8點)
地址:Wallace Court,40 Tizzard Grove,Greenwich, SE3 9FD。
網站:www.kidbrookevillage.co.uk
電話:020 8150 5151

【買家故事】我們為什麽如此喜歡Kidbrooke Village

——華人夫婦談感受

比爾•郭和他的太太妮可(Bill and Nicole Guo)是一對居住在倫敦的華人夫婦。在倫敦一區的Earls Court附近住了一年之後,他們然後決定搬家,遠離一區的喧囂。他們受夠了只適合短期居住而且又小又昂貴的房子,決定在倫敦東部找房,然後他們發現了伯克利集團(Berkeley)在倫敦東南格林威治(Greenwich)開發的Kidbrooke Village。

朋友介紹

比爾說:「我們那個時候剛結婚,還想要住在倫敦,但是不想住在市中心,因為那裡不適合我們的生活方式。2015年10月,一個好朋友兼同事提到,他在Kidbrooke Village買了一套公寓,那裡挺不錯的,建議我們去看看,他沒有說太多,因為他希望我們自己做決定。」

看房後立即買下

於是,比爾和太太去Kidbrooke Village看了房子,結果讓他們非常滿意。比爾說:「我們看了房子,對那個地區非常喜愛,甚至比我們的朋友更喜愛那裡。看了「城市之家」(Urban House,Kidbrooke Village特別開發的一種戶型)之後,不到24小時的時間,我們就出價了,我們很輕鬆的就作出了這個決定。」

全新概念的住房

他們買下的房子是英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伯克利集團(Berkeley)推出的頗受歡迎的Kidbrooke Village「城市之家」。樓盤為新建的三層樓別墅、環保節能。屋頂有一個360度無遮攔的觀景天臺。

「城市之家」並不僅僅是本次開發專案的名字,而是一種全新的房屋概念,完全是為了現代人的生活要求而設計。它與英國現有的獨立、半獨立、連排別墅、公寓都不一樣,堪稱是第五類房屋。這也是英國大型房地產開發商首次自己設計並且建造新概念住房。

「城市之家」的設計有一個獨到之處,那就是三層樓的別墅可以輕鬆地進行改建,以適應家庭人口變化對住房需求的變化。比如,當子女成年離家後,家長可以把一樓改建成一個單獨的公寓,自己居住或者對外出租,省去了換房搬家的麻煩。

室內空間寬敞、節能環保

比爾說:「看城市之家的時候,真正打動我們的是那裡的空間很大。我們可以留朋友過夜、在屋頂陽臺招待客人,有了孩子之後,也有地方讓孩子住。這些空間比我們在其它地方看的房子都更加物有所值。它還很節省能源,不需要做太多的維護,所以我們只管入住享受生活就可以了。」

綠地面積大、景色美

Kidbrooke Village整體也給比爾和太太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比爾說:「Kidbrooke Village很吸引人,那裡的綠地面積很大,我們從新家可以看到非常美的景色。住在離公園如此近的地方,讓我想到海德公園。這裡把住宅區和商業區分開,我也很喜歡。」

適合家庭居住

對於這對夫婦來說,擁有兩間額外的臥室也很有用。比爾說:「我的父母一年要來看我們兩次,這樣他們能夠跟我們住在一起,而不用住酒店,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陪父母,可以帶他們到格林威治觀光,到倫敦轉轉。我的弟弟現在在倫敦上學,他也可以和我們一起住。在中國,大家庭住在一起,這很正常,他能跟我們一起生活,我們很高興。」

小區對面就是火車站

Kidbrooke Village的地理位置也很方便,從那裡去倫敦市中心和英格蘭東南很方便,業主出了小區對面就是Kidbrooke Village火車站。比爾和太太認為,一個欣欣向榮的社區應該有的東西,這裡全都具備了。

比爾和太太說:「我們對於Kidbrooke Village將來的計畫很興奮,這裡是安家的完美地點。商店、酒館和餐館很適合招待朋友,小學就在附近,住在這裡的人很多,很容易交到朋友。」◇

綜合報導|明曦

責任編輯:文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