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僧不瘋 還有神通

作者:宋寶藍 整理
明 吳彬羅漢 卷。(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876
【字號】    
   標籤: tags: , ,

中國歷史上有不少僧人道士,看似瘋癲卻又非同尋常。宋朝出現過幾位瘋僧,除了「顛僧」濟公,瘋僧風波和尚以外,還有一位是吳僧伽,在民間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

吳僧伽是宋朝時期江西贛州信豐縣的僧人,法名文祐,俗姓吳。當初,他落髮出家後四處遊歷,輾轉來到贛縣㞦嶺,獨自搭建了一所小庵,在那兒修行了很長時間。後來他離開小庵後,客居於江西雩都縣(今於都)妙淨寺的僧伽院,在那兒做院裡的主事僧。於是人們稱他為「吳僧伽」。

瘋僧不瘋 未卜先知

吳僧伽有時瘋瘋癲癲的行走在街市上,人們不知道他是怎麼回事。在路上遇到善良的人,他就恭敬地給對方作揖行禮。如果碰到貪婪、凶暴、不仁的人,就罵人家豬狗不如。惡少聽了很氣憤,大吵大鬧地驅趕他。吳僧伽就跑到竹林中,躲避這群人。

吳僧伽有時瘋瘋癲癲地行走在街市上,人們不知道他是怎麼回事。圖為清 程志道摹丁雲鵬羅漢 卷(局部)。(公有領域)

當他進到竹林後,呼天搶地地求救,還拍著一根竹子說:「這麼大的竹林,都要變成掃帚了。」不料,不到十天,竹林裡上萬棵竹子全都枯萎了。這座竹林的主人原本是個凶惡狠毒之輩,竹林枯萎後,他家也就衰落了。

巧的是,妙淨寺的後面也有一片竹林,裡面有一棵巨竹。忽然一天晚上,吳僧伽跑到巨竹下,拍著竹子,昂首高歌。在寂靜的夜晚,他的歌聲響徹四方。

一連幾個夜晚,他都是這樣唱著。寺裡的僧人受不了,於是就把那棵巨竹砍倒了。出乎意料的是,竹子倒了,卻從竹根處長出一個很大的紫靈芝,長約一尺左右,很是奇異。

鄉民虔敬齋僧 瘋僧送「二珠」

雖然吳僧伽常瘋瘋癲癲行走於城裡,不過有些百姓認為他不同尋常。縣裡有一個居民叫曾德泰,已經上了年紀,依然沒有子嗣。他跟妻子商量要一起供養吳僧伽齋飯,向他祈求子嗣。夫妻二人只是剛剛決定,還沒來得及去請。

第二天早晨他們剛起來,吳僧伽就自己推門進來了,好像他有他心通一樣,已經看到了夫妻二人的心中所想。曾德泰見到他大吃一驚,趕緊恭敬地供奉他齋飯。

吳僧伽離開之前,對曾德泰說:「應當如何報答你們呢?只能送給你們兩顆珠子了。」後來曾德泰的妻子連續生了兩個孩子,正應了僧伽所說的「二珠」呢!

雖然吳僧伽瘋瘋癲癲,縣裡有一個居民叫曾德泰,跟妻子商量要一起供養吳僧伽齋飯,向他祈求子嗣。圖為清 金廷標《白描羅漢‧羅漢(十二)》。(公有領域)

洞悉纖毫小事

在一些小事上,吳僧伽也表現出他未卜先知的能力。有一次,吳僧伽向一個民婦要蔬菜吃,希望她能多準備一些。民婦答應了。這天,民婦準備了許多蔬菜放在桌上。她的丈夫回來後,見到桌上擺著那麼多蔬菜,生氣地責備她太浪費了。

這時吳僧伽來了,向民婦要了許多醬醋,蘸著醬醋開始吃生菜。他一直不停地吃,把自己給噎著了好幾次。民婦說:「吃飽就行了,何必全吃完呢?」吳僧伽說:「免得你們夫妻二人吵架。」

因為蔬菜很多,吳僧伽為了避免浪費,也為了不讓他們夫妻二人因此吵架,堅持吃完了。民婦的丈夫聽了他的話大吃一驚。吳僧伽沒有問,就已經知道剛才民婦挨罵的事了。

定應師揭謎底 瘋僧原來是真佛

雩都縣縣民孫德俊一心學佛,他前往汀州武平(今福建龍巖)慶岩寺禮拜定應和尚。定應師對他說:「你們雩都就有佛,為什麼跑到這兒拜我呢?」

孫德俊問:「誰是佛呢?」定應師說:「就是我的徒弟吳僧伽啊。你把我的扇子帶去,送給他吧!」

孫德俊帶著定應的扇子回到雩都。客船剛靠岸,吳僧伽已經站在岸上等他了。他對孫德俊說:「我師父送給我的扇子在哪兒呢?」

孫德俊將那把扇子混雜在幾十把汀扇之間,吳僧伽看了一眼,從中直接抽走了定應師送的那把扇子。吳僧伽顯現的神奇事,人們耳聞目睹知道不少。所以,漸漸的人們不再說他是瘋僧了,多稱他是生佛。

吳僧伽顯現的神奇事,人們耳聞目睹知道不少。所以,漸漸的人們多稱他是生佛。圖為明 張宏畫《布袋羅漢》,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吳僧坐化 再現神跡

吳僧伽行走於民間多年,展現了不少神跡。或許,他濟世教化百姓的使命將要完成了,到了他要離世的時刻。一天晚上,吳僧伽遍訪同寺的僧人,坐在蒲團上,對僧人行禮說:「請多珍重!請多珍重!」僧眾聽後,都是一片茫然,不知道他在表達什麼。

當天夜裡,吳僧伽端坐在蒲團上圓寂了。這一天是宋真宗大中祥符乙酉年(1009年)六月六日。吳僧伽坐化以後,一陣奇異的香氣瀰漫著屋室,一連幾天都沒有散去。於是眾僧商量不要火化他的肉身,而是漆成真身保留下來。

可是,六月六日這天,有一個雩都的商人正在四川做生意。他在蜀地的一座橋上碰到了吳僧伽,還問他去哪啊?吳僧伽佝僂著身軀,卻走得非常快,說:「少幹,少幹。」意思是,我有點兒事急著要做。後來那名商人回到家鄉後,才知吳僧伽已經在六月六日那天圓寂了。

吳僧伽圓寂七十多年後,神宗元豐八年乙丑年(1085年)冬天,有一個僧人忽然來到贛州城居民桂安雅的家中,請他為寺院貢獻木材做佛龕。桂安雅問他:「師父,您是誰呢?」那名僧人說:「我是雩都妙淨寺明覺院的吳僧啊!」

桂安雅答應了要貢獻木材後,送僧人出門,可是剛跨出門檻,僧人就消失了蹤影。桂安雅四處詢問是怎麼回事。有人告訴他說:「明覺院就是僧伽院。」而吳僧原來就是吳僧伽啊!

南宋翰林院學士洪邁收錄這一故事時,吳僧伽的真身依然保存著。洪邁出生於宣和五年(1123年),洪邁寫這篇故事時,吳僧伽的真身已經保存了一百多年。

從《夷堅志》記載的這篇故事來看,修行有術的吳僧伽不僅真實存在,還有預言能力、他心通等功能呢!*@#

(據《夷堅丁志》卷八)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默默無聞的鄉邑,在七年內出了三位狀元,民間故事因禪師讖語的準確預言,在流傳中更為生動多彩。
  • 北宋時期,蔚州(河北蔚縣)城內有一座寺院,寺院的佛塔中供奉著一尊鐵塔神,據說十分靈驗。城裡的百姓都很尊敬祂。當(契丹人建立的)遼國將要(被金國女真人)滅亡時,有蔚州的居民看到鐵塔神在城外奔走忙碌著什麽,於是趕緊跑到寺裡去看,發現這個神像滿身都是汗。蔚州的老百姓雖然感到很訝異,但是都不明白到底是怎麽回事。
  • 《夷堅志》記載金朝時,,河中府(今山西永濟)發生嚴重旱災。也有一位龍君捨身降雨,不僅解除了旱情,最終也得以超脫,成為菩薩的一員龍眾。
  • 湖北布政使陳寶箴評價彭玉麟:「不要錢,不要官,不要命。」不要錢財,不要高官厚祿,打仗不要命的儒將,卻有著痴情奇絕的一面,淡泊官場,遺世獨立,一生酷畫梅花,梅花也像是他的知己,與其魂夢相依。
  • 鄰人欠下官家不少錢,如果不及時償還,就會獲罪。他家境貧窮,無以償還。只好將女兒賣給商人,得錢四十萬。曾公亮卻叫鄰人不要把女兒賣給商人,改賣給他比較好?
  • 通往沙洲的路上,得過一道溝。溝上有一座橋,夏季河水暴漲,常常會沖走橋板;冬天,橋板則被乞丐盜走。橋沒有了,對過往行人很不方便。當地有一名仵作名叫蘇長,常帶著兒子們進山,挑選了七塊堅硬的大石片,安置在河溝上,搭建了一座簡易的石橋。從此,往來行人再也沒有為此受到困擾。
  • 明朝正德初年,有一位王姓商人,是安徽人,已經年過三十還沒有子嗣。他的姑父擅長相面術。有一天見到王某,其姑父面露憂愁之色,對他說:「你到十月應該有大難,不能夠逃脫,怎麼辦呢?」
  • 「藥王」孫思邈淡泊名利,仙風道骨,不慕仕途。他的學識和道行高深,「精識高道,深達攝生」,深懂得古今的修行攝生之道,相傳他活到141歲,外貌非常年輕,人們從他身上看到修道的神奇,尊敬他如洛下閎、安期先生之類的神仙。孫思邈有哪些神通呢?
  • 岸上有一棟高樓,半夜裡,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燒,樓中人張惶呼叫,亂成一片。林孝廉忽見一個少婦,只穿內衣短褲,從樓上墜入船中。林孝廉見少婦衣不蔽體,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長袍拿過去,給她蓋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進船艙休息。自己則挑燈站在船艙外面,守護著她。
  • 雷州半島南渡河畔小鎮窯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國家各項運動對個人命運深刻影響下,展現堅強生存的意志。(fotolia)
    徐生原可考上狀元第一名,但因他背女子過河時吟誦的詩句,流露出不正的想法,他中第一名狀元的資格便被褫奪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