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慘澹李強沒招 專家:中國人面臨大挑戰

人氣 5244

【大紀元2023年07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寧海鐘、駱亞報導)中國經濟持續慘澹,7月12日股市大跌,市場情緒跌至冰點。同時,國內外需求疲軟,在全球通脹之下中國反而通縮。中共總理李強6月曾傳要出台救市「一攬子政策」,未有下文。分析認為,李強救經濟沒招,習近平已準備倒退回戰時經濟狀態,中國人將面臨巨大挑戰。

中國股市大跌 市場情緒跌至冰點

7月12日,中國三大指數(滬指、深證成指、創業板指)下跌,上證指數跌幅為0.78%,滬深兩市4000隻以上個股下跌,市場情緒跌至冰點。

中國股市曾是亞洲地區遙遙領先的最具吸引力市場。但隨著中國經濟陷入困境,投資者已將目光轉向別處。

7月11日,彭博資訊(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中國銀行股指數較5月份的今年高點下跌了14%,市值蒸發了770億美元,使該行業的股價處於歷史最低估值的風口浪尖。

彭博7月9日報導,隨著股票基金中鎖定的資金到期,中國股市正面臨一波拋售潮,加劇了一系列擔憂,拖累了市場情緒。

根據晨星公司(Morningstar Inc.)彙編的數據,過去三年中被困在共同基金中的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合280億美元)的現金即將被釋放。

安聯投資(AllianzGI)在全球管理著約5600億美元的資產,今年在區域性委託和基金中減持了中國大陸和香港股票。根據彭博社彙編的數據,安聯中國股票基金在過去一年中下跌了21%。

在房地產市場上,儘管官方放寬調控政策以刺激購房需求,但房地產市場復甦態勢仍然減弱;由於對房地產行業的持續擔憂,中國資產的拋售本月進一步加劇。MSCI中國指數已從1月份高點下跌超過20%,進入熊市。

在汽車市場上,根據中國乘用車協會(CPCA)10日發布的數據,今年6月,中國的乘用車銷售年增率為負2.9%。

國內外需求疲軟 為何全球通脹、中國通縮?

中共官方10日公布的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0%,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率更跌到-5.4%。這代表國內外需求同步疲軟。

《華爾街日報》11日引述專家認為,中國疫後重新開放但經濟復甦陷入停滯,中國顯然面臨重大通貨緊縮壓力,如果通縮預期固化,恐將出現下跌螺旋。

旅美經濟學家黃大衛(Davy Jun Huang)7月12日對大紀元表示,在俄烏戰爭之後,全球面臨巨大的通脹壓力,但中國反而是通縮,這有內外兩個因素。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un Huang)。(黃大衛授權)

來自國內的因素,就是過去的三年疫情防控,以及當局對民營經濟的整頓,加上人們存款已消耗得差不多,年輕人的失業率增加,造成了整體內需非常不足。從外需方面來說,表面上是國外的通脹壓力導致消費力低下,更深層的原因是從中美貿易戰和俄烏戰爭之後,越來越多的外國訂單轉移到東南亞國家和其它可以替代的國家。

黃大衛歸結說,「外需和內需的不足夾擊,就導致了中國經濟現在跟全世界不同,別人在通脹,中國在通縮。這個情況是比較嚴重的,會面臨經濟衰退,甚至是一個螺旋式的下跌。伴隨中產階級收入縮水,失業率增加,貧窮指數增加。」

分析:通縮比通脹更加難以治理 李強沒招

香港《信報》7月7日有專欄文章認為,中國市場低迷,除因美國加息預期升溫,亦緣於當局「救市大招」遲遲未至,令投資者漸失耐性。

巴克萊(Barclays)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常健5月間寫給客戶的報告也指出,中國需要全方位的協調行動穩住房市,並提高消費者和企業信心,以打破通膨下降或通縮循環。

6月16日,中共總理李強在國務院常務會上說,「研究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一批政策措施」。

李強在7月6日這次座談會上又指出,要注重打好政策的「組合拳」,圍繞穩增長、穩就業、防風險等,及時出台、抓緊實施一批針對性、組合性、協同性強的政策措施。

但到目前為止,中共決策者一直沒有推出大規模刺激計劃。

當局去年底開始喊話支持民企,李強3月就職後也頻頻喊話。但陸媒「財經十一人」6月12日披露,民營房企仍在等待救援,認為地產紓困政策效果不彰,民企幾乎貸不到款、債發不出去及受反腐影響,籲當局放鬆監管,恢復市場信心。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共當局一直沒有推出大規模刺激計劃,原因之一在於債務負擔加重,且政府主導的投資回報減少。雖然央行6月間調降了幾個關鍵的政策利率,但許多專家認為,由於經濟前景黯淡,這些舉措在提振需求上恐收效甚微。

彭博社7月10日援引安聯投資(AllianzGI)亞太區股票首席投資官雷蒙德‧陳(Raymond Chan)表示,中國的貨幣和財政刺激措施只能起到提振股市的作用,而結構性改革是長期提振所必需的。

香港《經濟日報》7月12日專欄文章也指,中國經濟現在靠刺激是不行的,因為任何刺激都有負作用,有的留下後患無窮。所以有人堅信中國經濟還得走大改革之路,但今天的中國要改革什麼、怎麼樣推行改革,不僅是難救近火的遠水,還面臨另外一些難解之題。

黃大衛對大紀元表示,正常來說一個經濟體出現通縮,會比通脹更加難以治理,一般要從產業結構、生產力結構、社會需要等很多方面來進行調整。

「東西貴了你可以通過收緊銀根,讓大家不要去亂消費,就可以把通脹消除。(如果)大家沒有錢去消費,商品供過於求,沒有人去購買,這情況就相當於你要讓大家富起來,相對來說是困難重重。」

黃大衛表示,中國經濟要復甦,已經不是出台經濟政策能解決的,要改變目前的國際關係、國際貿易關係。另外,中國經濟由於銀行的呆外帳,人民幣的增發量太大,經濟結構方面也出現了很多難以修改的問題。

李強7月6日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時,首先吹捧在習近平領導下「經濟呈現回升向好態勢,一季度實現良好開局,二季度延續恢復態勢」。然後甩鍋外國,稱「世界政治經濟形勢錯綜複雜,對我國發展帶來諸多影響」。

華裔經濟學者李恆青7月12日對大紀元表示,李強在去年10月的二十大成為中共的第二把手,到今天已經九個多月,今年3月正式上任總理。實際上李強接手到現在為止拿不出任何的辦法來。

美國華裔經濟學者李恆青。(李恆青授權)

他認為雖然李強一上任就提出來要調查研究,中國老百姓盼著他有大招,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在等大招,但李強只是玩文字遊戲。

「比如在記者會他說中國有人才紅利。結果今年1158萬的大學畢業生,連就業都沒辦法解決,20%到30%的人畢了業就變成失業人口。(他)放不出什麼大招,能夠用的各種各樣的政策幾乎都用完了。」

習近平做最壞打算 學者:中國人面臨巨大挑戰

6月7日,習近平在內蒙古視察時稱,中共構建「國內大循環」是為了保證「極端情況」下經濟能正常運行。就是當別人不給開門時,自己還能活下去。

此前的5月30日,習近平在中共國安委會議上稱,要堅持「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李恆青指出,現在所有的問題,房地產、地方債、出口問題、就業問題、撤資問題、外匯問題、人民幣匯率問題,都是疊加的,都是連鎖反應,環境越來越困難。

李恆青認為,問題的根本在於習近平基本的戰略就是往後退,完全退回到文革的時代,政治上大一統,經濟上回歸到戰時經濟,用軍管方式來管理經濟,最後甚至就用配給制。他做了最壞打算。

「他(習)現在做的基本打算是這個。這也是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一個巨大挑戰,我們是不是要(對中共)逆來順受?」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胡錫進炒股是接政治任務?被指當李強啦啦隊
【中國禁聞】李強稱去風險是偽命題 專家解析
德總理一席話 李強避西方去風險化努力受挫
達沃斯峰會李強拉關係 中美緊張局勢降溫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