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等大行按揭回贈清零 凸顯揭示香港經濟持續收縮

羅奇:香港面臨「中國震盪」

人氣 48

【大紀元2024年05月13日訊】(大紀元特約記者高明輝香港報導)香港過去3年出現移民潮及外資撤出,經濟受到多方面打擊,最新跡象體現在按揭市場上。香港滙豐銀行以及數家大行今年取消了大部份按揭現金回贈,僅保留了極少數按揭貸款品種的現金回贈。業界認為反映本港經濟疲弱令商業貸款需求減少。最新數據顯示香港優質辦公室空置率創下新高,金融、地產同時告急,曾經發表「香港玩完論」的羅奇(Stephen Roach)在社交媒體表示,香港在政治及經濟上正面臨「中國震盪」。

4月中旬,滙豐銀行(005)、恒生銀行(011)及中國銀行(2388)將一般樓宇的按揭貸款慣例中的現金回贈降至零,僅保留按揭保險及高成數按揭部份的現金回贈。現階段主要是大行採取此新政策,但是行家預計中小銀行亦必將跟進。

此現象的直接原因是銀行按揭貸款的利潤極低。滙豐銀行5月9日數字顯示,1個月拆息為4.1厘,而H按(「H按」意指依據HIBOR即香港同業拆借利率計算的按揭利率)的封頂利率為「P-1.75厘」,以滙豐的最優惠利率(P)5.875厘計算,5.875%-1.75%即4.125厘,按揭利率跟資金成本持平。銀行按揭貸款的利潤低到了幾乎沒有利潤的程度。

不過,低利潤本身並不會真正造成銀行對按揭貸款業務的政策的轉變。按揭業務本為低利潤業務,即使在美國長期超低利率壓低了香港的貸款利率時,香港銀行仍積極在按揭貸款上推出回贈爭奪業務,這是因為盈利較高的商業貸款規模大,銀行需要大量的低風險按揭貸款來降低銀行的整體貸款風險,也就是進行對衝。

星之谷按揭轉介莊錦輝表示,本港經濟仍疲弱,企業貸款的壞帳率上升,銀行因此對商業貸款實施更為審慎的政策,從而不再需要大量的低風險抵押貸款對沖;加之資金成本偏高,住宅抵押貸款邊際利潤微薄,影響到銀行對抵押貸款業務的態度。

金管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香港所有認可貸款的機構的貸款及墊款總額為10.09萬億港元,較2019年的10.89萬億港元下跌7.35%。
香港銀行貸款變動 2019年 2024年 變動
貸款及墊款總額 10.38萬億 10.09萬億 -2.79%
其中住宅按揭貸款 1.46萬億 1.85萬億 26.53%
住宅按揭貸款知總貸款比例 14.12% 18.37% 4.26知百分點

單位:港元 資料來源:香港金管局

該局去年底進行「信貸狀況展望意見調查」,約70%的受訪認可貸款機構預期未來3個月的貸款需求將維持不變,信貸需求很可能持續疲弱。

不過,住宅按揭貸款額最新為1.85萬億港元,較2019年上升26.53%,住宅按揭佔總貸款比例由2019年的14.12%升至今年3月的18.37%。整體銀行貸款業務收縮,而按揭業務則持續擴張。同時,按揭拖欠比率由2019年的0.03%升至今年3月的0.09%,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達32,073宗,創20年新高。

《金融時報》以「香港房地產慘痛的蕭條」為題報道,形容香港四大地產商對市場調整越發不安,因部份發展商在樓價下跌前曾大手買地;又指出恒基地產(012)旗下的The Henderson目前出租率僅得60%,差過該發展商原定目標的八成出租率;報道亦引述消息指興建中的長江中心二期,截至今年3月的出租率僅得10%。

造成地產市場的蕭條的原因既顯而易見,也眾所周知。5月初,《華爾街日報》將亞洲總部由香港搬到新加坡。總編輯Emma Tucker在內部通函中表示,「一如我們報道的許多公司一樣」,該報會將亞洲運作重心由香港轉移至新加坡。

香港統計處資料顯示,2023年外資在港的地區總部為1,336間,較2020年的1,504間,下跌11.17%;僅服務香港的「當地辦事處」卻上升6.94%至5,392間;駐港機構2023年合共9,039間,較2020年微升。外資將香港由總部地點降格為地區辦事處。

事實上,最有前景的人工智能(AI)投資都不再視香港為首選。《華爾街日報》報道,亞馬遜(AMZN)旗下雲端業務亞馬遜網絡服務(AWS)宣布至2028年,在新加坡投資約85億美元,並集中在人工智能(AI)雲端運算。今年較早前,AWS公布投資日本150億美元、去年亦宣布在印度投資130億美元,用以擴充數據中心基建。

過去科技業一般會選址香港作中國及東南亞基地之一,唯今次AI雲端運算企業競賽,香港並並不在各科技龍頭的計劃之內。微軟(MSFT)行政總裁納德拉(Satya Nadella)早前公布在馬來西亞及印尼投資39億美元AI雲端運算基建,並會在泰國建立首個數據中心。蘋果(APPL)總裁庫克(Tim Cook)亦宣布投資2.5億美元在新加坡擴張辦公室;輝達(NVDA)行政總裁黃仁勳去年亦訪問新加坡、馬來西亞及越南。

曾經發表「香港玩完論」、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羅奇更在社交媒體X表示,香港的房地產市場比其他主要房地產市場更容易出現波動,香港不僅未能如其他市場免受疫後的困擾,政治及經濟上還受到「中國震盪」(The China shock)的影響。(詳見另稿)@

責任編輯:陳玟綺

相關新聞
高鐵票水電燃氣費齊漲 中共能擺脫通縮?
中國房市蕭條 為何印度越南卻炙手可熱
兩城徹底解除限購 拋棄「房住不炒」了?
墨爾本房地產最受海外買家追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