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筱雲:德國能源政策何去何從?

張筱雲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10月19日訊】一九九八年,反核的德國紅綠政府上台後全力推動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通過立法程序,以漸進方式關閉境內十九座核電廠,三十二年後實現無核家園夢想,這也是以反核起家的綠黨最高原則與心願。德國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宣告核電末日的來臨,不僅環保人士鼓掌喝采,大家也拭目以待,因為這不但是德國的問題,也是全世界的問題。

立法三年多後,今年十一月,即將按照計畫關掉第一座,位於北德的史塔德(Stade)核電廠。核能可以捨棄,

但電不能一天不用,雖然,德國政府一副胸有成竹,實際上也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方式,抱船到橋頭自然直僥倖心態,認為可以慢慢從長計議。

目前為止,德國的核能依賴度佔所有能源的將近三分之一,而所有替代能源當中,綠黨人士獨鐘風力,認定它最具遠景和潛力。實際上,德國其他天然資源發展空間有限,河川落差不夠大、日照太少、火力製造太多污染、天然氣有限,基本上選擇性不多,所以,綠黨極力鼓吹風力發電:「我們有全世界最領先的技術,最高的發電量,每年減少一千四百萬公噸廢氣排放,甚至可以科技外銷(例如已經在日本建造四個風力發電廠,另外六個正進行中)」,因此,在資源分配上取得最大優勢(風力補助金額佔百分之七十三;水力百分之十四;廢料沼氣發電百分之七;太陽能百分之三;垃圾發電百分之三)。

在此政策下,當局卯足全力,在德國北部及東部共建造一萬四千多座風力發電塔,提供四萬六千個就業機會,可是,目前為止提供的電力不到需求總量百分之五。尤其,這幾年來,它像無底洞(今年又要額外追加二十億歐元),電費高昂之外,還要人民繳所謂的「環保稅」,近年來節節上漲,從一九九八年的年的二億八千萬歐元,二○○○年的八億六千萬,二○○一年十二億,去年十七億,到今年的二十億,而且,短期之內只攀升,不會下降。

目前聲勢旺盛的反對黨懷疑這是「扶不起的阿斗」,已經擺明不支持態度風力發電,如果「改朝換代」,紅綠政府下台,沒有國家政策及財力支援的風力工程還能撐多久?專家也表示,風力供應不穩定,經常必須「靠天吃飯」(德國一年平均刮風得日子約七十七天),二○○一年刮的風比往常減少百分之二十,二○○二年也減少百分之十,而今年夏天暑熱空前,更是「風不吹、草不動」,風力運轉幾近停擺。所以,既不能保證應付基本需求,也無法取代其他能源。而綠黨描繪的藍圖:研發海上風力發電塔(工程已經在Borkum附近進行),以便更加「招風引電」,允諾二○一二年成本能降到和天然氣電價一樣。同時,預計二十五年後,百分之二十五的供電需來自風力。部分能源專家認為是過度樂觀的「幻想」,海上如何打地基支撐一百多公尺的高塔?在二○○五年正式開始生產電力之前,一般仍採取保守觀望態度。

除外,也有來自民間的反對聲浪,主要理由是:太貴(成本是一般的三倍)、浪費太多納稅人的錢,電力太小效果不彰,破壞環境美觀(老百姓對這龐然大物並無好感)、噪音太大(發出類似直昇機的螺旋槳聲,晚上必須關掉,否則附近居民無法入睡)。太多不定因素,使得投資者卻步(今年上半年已經比去年減少百分之二十三),股票持續低迷(例如最具規模的Nordex一年之內從四點五歐元降到不到一歐元)。連現任經濟部長克萊蒙特(Wolfgang Clement)也質疑:「我們是否把風力發電廠蓋在不颳風的國度?」

由於替代能源困難重重,前途堪慮,最近一期的明鏡週刊(Nr. 41,2003)以台灣正在興建中的貢寮核四電廠作為標題照片,舉證核電有的重返舞台(Comeback)可能,所謂「核能復興運動」。報導中指出,根據世界核子委員會提供的資料數據,全世界包括美國、南韓、日本、中國、南非、俄羅斯,甚至台灣在內,共有三十三座核電廠正在興建中,此外,還有二十七座已列入計畫。歐盟能委員會主席帕拉契歐(Loyola de Palacio)女士說:「我相信,未來的二、三十年人類還是離不開核能」此外,今年的氣候反常也是推波助瀾因素,發表震驚學術界「蓋亞(Gaia)理論」的英國科學家羅夫洛教授(James Lovelock)無奈表示: 「如果要避免溫室效應所帶來的災難,似乎必須大舉回歸核能發電這條路上。」

為了讓核能更安全、更乾淨,二○○○年開始,美國科學家便從事核能「第四代」改革工程,這是一項國際合作計畫,參加的共有巴西、法國、英國、瑞士、南非等國,按照時間表,到二○三○年為止,將具體解決安全及廢料問題。雖然如此,核電廠畢竟是高危險的東西,誰也不能保證和回答的問題是:萬一發生類似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怎麼辦?

還有,就算翻案,重新立法,德國能源業者已擺明不吃回頭草,表示恕不奉陪,幾十年來,民眾的示威、抗議、強烈反對已經讓他們吃足苦頭。實際上,它已成「過街老鼠」,問卷調查顯示,百分之八十以上民眾不贊成把核電廠建在自己的家園。這麼一來,最有效的辦法恐怕是從鄰近國家購買能源,如此,豈非「掩耳盜鈴」,反核到最後,真相竟是鴕鳥式的「自掃門前雪」?德國物理學會副主席史沃羅(Markus Schwoerer)教授說:「核電很難捨棄,無論是自家生產或從別國進口」,但是,在「一家烤肉萬家香」的時代,就算德國境內核電廠絕跡,如果二百公里以外的鄰國,或方圓二千公里內有一、兩百座核電廠(例如僅西歐地區便有一百四十二座),一旦出事,結果不是一樣?

這種情況下,德國能源政策何去何從?目前為止恐怕是無解的難題。

張筱雲寄自慕尼黑城郊@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氫彈之父」泰勒辭世
業者:美國石化業營運不佳將影響市場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