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筱云:德国能源政策何去何从?

张筱云

人气 7
标签:

【大纪元10月19日讯】一九九八年,反核的德国红绿政府上台后全力推动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通过立法程序,以渐进方式关闭境内十九座核电厂,三十二年后实现无核家园梦想,这也是以反核起家的绿党最高原则与心愿。德国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宣告核电末日的来临,不仅环保人士鼓掌喝采,大家也拭目以待,因为这不但是德国的问题,也是全世界的问题。

立法三年多后,今年十一月,即将按照计划关掉第一座,位于北德的史塔德(Stade)核电厂。核能可以舍弃,

但电不能一天不用,虽然,德国政府一副胸有成竹,实际上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方式,抱船到桥头自然直侥幸心态,认为可以慢慢从长计议。

目前为止,德国的核能依赖度占所有能源的将近三分之一,而所有替代能源当中,绿党人士独钟风力,认定它最具远景和潜力。实际上,德国其他天然资源发展空间有限,河川落差不够大、日照太少、火力制造太多污染、天然气有限,基本上选择性不多,所以,绿党极力鼓吹风力发电:“我们有全世界最领先的技术,最高的发电量,每年减少一千四百万公吨废气排放,甚至可以科技外销(例如已经在日本建造四个风力发电厂,另外六个正进行中)”,因此,在资源分配上取得最大优势(风力补助金额占百分之七十三;水力百分之十四;废料沼气发电百分之七;太阳能百分之三;垃圾发电百分之三)。

在此政策下,当局铆足全力,在德国北部及东部共建造一万四千多座风力发电塔,提供四万六千个就业机会,可是,目前为止提供的电力不到需求总量百分之五。尤其,这几年来,它像无底洞(今年又要额外追加二十亿欧元),电费高昂之外,还要人民缴所谓的“环保税”,近年来节节上涨,从一九九八年的年的二亿八千万欧元,二○○○年的八亿六千万,二○○一年十二亿,去年十七亿,到今年的二十亿,而且,短期之内只攀升,不会下降。

目前声势旺盛的反对党怀疑这是“扶不起的阿斗”,已经摆明不支持态度风力发电,如果“改朝换代”,红绿政府下台,没有国家政策及财力支援的风力工程还能撑多久?专家也表示,风力供应不稳定,经常必须“靠天吃饭”(德国一年平均刮风得日子约七十七天),二○○一年刮的风比往常减少百分之二十,二○○二年也减少百分之十,而今年夏天暑热空前,更是“风不吹、草不动”,风力运转几近停摆。所以,既不能保证应付基本需求,也无法取代其他能源。而绿党描绘的蓝图:研发海上风力发电塔(工程已经在Borkum附近进行),以便更加“招风引电”,允诺二○一二年成本能降到和天然气电价一样。同时,预计二十五年后,百分之二十五的供电需来自风力。部分能源专家认为是过度乐观的“幻想”,海上如何打地基支撑一百多公尺的高塔?在二○○五年正式开始生产电力之前,一般仍采取保守观望态度。

除外,也有来自民间的反对声浪,主要理由是:太贵(成本是一般的三倍)、浪费太多纳税人的钱,电力太小效果不彰,破坏环境美观(老百姓对这庞然大物并无好感)、噪音太大(发出类似直升机的螺旋桨声,晚上必须关掉,否则附近居民无法入睡)。太多不定因素,使得投资者却步(今年上半年已经比去年减少百分之二十三),股票持续低迷(例如最具规模的Nordex一年之内从四点五欧元降到不到一欧元)。连现任经济部长克莱蒙特(Wolfgang Clement)也质疑:“我们是否把风力发电厂盖在不刮风的国度?”

由于替代能源困难重重,前途堪虑,最近一期的明镜周刊(Nr. 41,2003)以台湾正在兴建中的贡寮核四电厂作为标题照片,举证核电有的重返舞台(Comeback)可能,所谓“核能复兴运动”。报导中指出,根据世界核子委员会提供的资料数据,全世界包括美国、南韩、日本、中国、南非、俄罗斯,甚至台湾在内,共有三十三座核电厂正在兴建中,此外,还有二十七座已列入计划。欧盟能委员会主席帕拉契欧(Loyola de Palacio)女士说:“我相信,未来的二、三十年人类还是离不开核能”此外,今年的气候反常也是推波助澜因素,发表震惊学术界“盖亚(Gaia)理论”的英国科学家罗夫洛教授(James Lovelock)无奈表示: “如果要避免温室效应所带来的灾难,似乎必须大举回归核能发电这条路上。”

为了让核能更安全、更干净,二○○○年开始,美国科学家便从事核能“第四代”改革工程,这是一项国际合作计划,参加的共有巴西、法国、英国、瑞士、南非等国,按照时间表,到二○三○年为止,将具体解决安全及废料问题。虽然如此,核电厂毕竟是高危险的东西,谁也不能保证和回答的问题是:万一发生类似美国“九一一”恐怖攻击事件,怎么办?

还有,就算翻案,重新立法,德国能源业者已摆明不吃回头草,表示恕不奉陪,几十年来,民众的示威、抗议、强烈反对已经让他们吃足苦头。实际上,它已成“过街老鼠”,问卷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以上民众不赞成把核电厂建在自己的家园。这么一来,最有效的办法恐怕是从邻近国家购买能源,如此,岂非“掩耳盗铃”,反核到最后,真相竟是鸵鸟式的“自扫门前雪”?德国物理学会副主席史沃罗(Markus Schwoerer)教授说:“核电很难舍弃,无论是自家生产或从别国进口”,但是,在“一家烤肉万家香”的时代,就算德国境内核电厂绝迹,如果二百公里以外的邻国,或方圆二千公里内有一、两百座核电厂(例如仅西欧地区便有一百四十二座),一旦出事,结果不是一样?

这种情况下,德国能源政策何去何从?目前为止恐怕是无解的难题。

张筱云寄自慕尼黑城郊@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美国“氢弹之父”泰勒辞世
业者:美国石化业营运不佳将影响市场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