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愛宗:從趙莊鎮政府製造「假地震」看謠言與恐怖

昝愛宗

標籤:

【大紀元11月10日訊】11月6日《三秦都市報》披露這麼一起「因謠言引起的『恐怖』事件」:10月13日晚,澄城縣趙莊鎮政府為讓群眾撤離已成為危窯的窯洞,搞了一場「假地震」,弄得人心惶惶,引發混亂,不少人受了傷。其實,這里根本沒有發生地震,而是鎮政府製造謠言,為了別的目的而製造的一起「假地震」。

有史以來,謠言與恐怖是相伴的,因謠言引發的恐怖可以化解,但留在人們心頭的恐怖卻無法得到及時的消除。謠言可怕,製造恐怖謠言的人更可怕。在中國,也並非沒有謠言與恐怖的土壤。2001年「911」期間,遠離美國的中國城市上海、深圳等也紛紛傳來有人拿麵粉當作炭疽郵寄,鬧得人心惶惶,郵政部門迅速採取措施,以一萬防萬一,果斷採取了禁止郵寄白色粉狀物的措施。由此看來,民眾中確實有某些極端的個人,幸災樂禍,或因別的目的,而製造謠言,製造事端,是他們別有用心,惟恐天下不亂。

謠言五花八門,神乎其神,比如龍年,總是流行穿紅衣辟邪的說法,1988年、2000年,兩個龍年都有此現象。還有一些聳人聽聞的謠言藉助愛滋病的傳染與流行,推波助瀾,比如在河南上蔡縣一個居住著愛滋病患者的村莊飽受謠言之苦,謠言傳到地里長的西瓜上,以至於該村農民種的西瓜在縣城裡一個也賣不掉。謠言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十年前在南京就發生過關於愛滋病的謠言:南京捲煙廠生產的「全福」牌香煙染上了愛滋病毒,市民大驚,整個南京城就像炸了鍋,該香煙無人問津,儘管廠長在報紙上「鄭重聲明闢謠」,專家研究認證,無濟於事,最後企業莫名其妙地損失100多萬元。

所以說,耳邊紛紛嚷嚷的謠言並非與你我無關。從歷史上看中國,曾經飽受謠言之苦的日子距離現在並不遙遠。1987年6月20日,內地成千上萬的人聽信「深圳海關將開閘三天,內地居民可自由進入香港」的謠言,潮水般的人群湧向深圳特區沙彎檢查站一帶,沿途公路、山坡、村舍頓時人滿為患,充滿了瘋狂地喧嘩和騷動,有人被擁擠的人群踩傷,有人被強盜打劫,有人違法闖關,有人哭天喊地,也有人被混亂的汽車、拖拉機撞死。1987年下半年,上海一殺人搶劫犯作案後逃跑,一時間,上海大街小巷到處流傳著該嫌犯的消息,有說「兇犯是開著桑塔納轎車來的,一共三人,蒙著面,大模大樣地走進銀行,我朋友當時就在場」,有說「那傢伙是失戀後去搶劫銀行的,現在已經自殺了」,有說「聽說那傢伙已經辦好簽證了,搶了鈔票後艱苦飛到日本去」,還有人持否定意見,說「那傢伙就在附近幾個區活動,夜裡出門小心點」。通過這些真假難辨的謠言,真不知道生活在當地的人該怎麼選擇誰是誰非,孰真孰假,一時間使人更加恐懼了。謠言的流傳,暴露了人心不穩的一面。一方面,傳播謠言的人是別有用心的,另一方面,謠言也在檢驗世態人心是不是「集體無意識」。如果謠言當道,我想這應該是政府信息公開披露部門和新聞輿論的失職,政府信息公開披露部門及新聞輿論眼下尚沒有涉足的,正好為謠言開闢的流傳途徑。有時候,人為的封鎖新聞,控制輿論,阻止信息公開披露,讓報導這個,不讓報導那個;讓評論這個,不讓評論哪個,只能使現代化的信息社會失靈,就像人的兩隻耳朵只有一只管用,另一只已經失聰了,值得對謠言半信半疑。

2001年10月27日,雲南永勝發生6.0級地震,造成1人死亡,220人受傷。雖然新聞輿論及時關注,但也沒能擋住謠言的「入侵」:「某地某時將發生地震」、「這裡氣候太反常了,肯定要地震」……說得有鼻子有眼的地震謠傳在昆明等地不脛而走,對當時的政治、經濟、社會造成嚴重危害。為此,雲南省地震局擬訂中國第一個地震謠傳應急預案,以有效控制與應對各種地震謠傳。緊接著,有關職能部門及時發佈新聞,說明真實情況,相信謠言將會隨之自動化解。

關於地震謠傳,記得這種情況早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時候就已經發生過,當時全國處處都建有各式各樣的地震棚,但是此後地震並沒有在全國發生,謠傳隨之自動化解。現在,唐山大地震時過二十五年了,可是還是有人相信謠言,看來謠言有很大的民間市場。現在我們不能不承認,有時候,謠言就像無聲無息爆炸的定時炸彈一樣可怕,使更多的人受到心理傷害。精神分析人士認為:人們迷戀謠言,因為謠言能給人一種滿足感和優越感。傳播謠言的人總是把其看作別人不知道的秘密,當他們向別人傳述時,常會得到對方的讚賞和羨慕。法國著名謠言研究家勒莫說:「謠傳並不是一種人為的現象,它的根子是人們感到自己欠缺了甚麼,它存在的基礎是人希望對事物有進一步的瞭解或是人們對隱約感到的威脅的一種反映。」謠言像是一種擺脫困境的方法,卻又包含著某種陰暗的犯罪心理,尤其是社會陷入一個不安定的處境時,往往造成人們心理上的「神經質」,一有風吹草動,就會謠言四起。所以說,在這個時候,必須正視謠言,用事實批駁謠言,用更真實更透明的新聞輿論工具化解謠言,使謠言不攻自破。

謠言是社會的毒素,需要發動社會力量進行淨化,尤其是報紙、電視、網絡、廣播等大眾傳媒,應承擔的責任更大。對政府信息披露部門及新聞媒體來說,一方面要向社會及時提供更真實、更迅速、更廣泛、更透明的新聞信息,另一方面還要大量向公眾灌輸建立公民個人尊嚴、社會責任感、道德和秩序、法治建設等人文思想,做到防範實際存在的危機,消除隱患,同時做到減輕謠言的危害。@(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昝愛宗:小論沒有文學的浙江和倒掉了的浙江作家
昝愛宗:從施瓦辛格當選加州州長建議張藝謀競選廣電部長賈平凹競選文化部長
昝愛宗:讓美國人的退休傳統成為我們的退休傳統
昝愛宗:如果程維高及其子女早日看到這本書就好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