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對伊戰爭對中國能源的影響

標籤:

【大紀元2月28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陳蘇2月27日報導) 由於美國解除伊拉克武裝的戰爭有可能打響,國際石油價格最近以來不斷攀升,日益 依賴石油進口的中國應當如何應對目前的局勢,確保自身能源安全呢?

從1996年起,中國就已經從一個石油出口國轉變成為一個石油淨進口國。被稱為世 界加工廠的中國每天需要大量能源來保證經濟的正常運轉與增長。現在中國是僅僅 位於美國和日本之後的第三大石油進口國,每年的進口總額達165億美元。中國每天 從中東地區進口原油79萬桶,佔中國進口總量的百分之60,其中主要的來源國是沙 特阿拉伯,阿曼和伊朗。

*已感受油價壓力*

美國武力迫使伊拉克解除武裝的戰爭迫在眉睫,研究中國能源問題的全球變革研究 所資深研究員傑夫﹒洛根說,國際市場已經把戰爭因素考慮進去,油價節節升高。 戰爭還沒有爆發就已經對中國經濟產生了影響:“中國的石油價格基本上跟國際油 價接軌,因此中國的經濟已經受到了油價上升的影響。現在的油價大約在35美元一 桶的水平上,中國的經濟已經感到油價上升的壓力。”

據有關統計,中國在最近一輪的油價暴漲中每天大約需要多支出1千5百萬美元,合 計80億美元。洛根預計,戰爭一旦打響,人們還會看到新一輪國際油價的暴漲。現 在人們不知道這場戰爭將要打多久,也不知道薩達姆﹒侯賽因是否會兌現諾言,不 摧毀伊拉克的油井。種種不確定因素增強了依賴石油進口的國家確保能源安全的迫 切性。

*可能惡化能源安全*

研究中國能源問題的全球變革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傑夫﹒洛根說,中國的經濟發展政 策恐怕會使中國在未來更加依賴石油進口。他說,一旦中東局勢出現不穩定,將使 得中國的能源戰略安全進一步惡化。“中國對石油的需求在瘋狂增長。這是因為越 來越多的人擁有汽車,經濟增長的速度也很快。中國政府實際上正在推行以汽車工 業為支柱產業的政策,希望汽車工業作為增長點,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以求穩定 中國經濟的增長率。”

洛根說,中國石油戰略安全顯得特別脆弱的一點是,中國的石油加工技術還不夠發 達,只能加工某些國家出產的原油,從而限制了中國石油來源的廣泛性。英國簡氏 防務周刊亞洲特派員平可夫說,中國已經對此採取了一些措施:“中國通過確保能 源來源的多樣化,尤其是加強同俄羅斯的聯繫,使中國進口多重管路,不過多依賴 一個地區。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2001年7月訪問俄羅斯時,中俄簽署了中俄石油管道 的可行性研究協議。中國將負責本國境內的管道鋪設,工程計劃於2003年動工,2005年 完工。 ”

*調整能源戰略*

此外,美國全球變化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洛根說,中國的石油公司在過去幾年裡在國 外大量投資,不但在中亞國家,如哈薩克斯坦大量投資之外,也在設法在非洲國家 蘇丹,南美國家秘魯和委內瑞拉等國投資。洛根說,中國在它的幾個老油田幾近枯竭的同時努力尋找新油田。雖然渤海灣和新疆找到了新的石油資源離大量生產還有 距離,但中國目前自產石油的產量相當穩定。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正在積極開發天 然氣能源,洛根說,這些都是中國在調整能源戰略。

*成為最大進口國趨勢*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亞洲特派員平可夫說,盡管中國大大增強了危機感,提高了對能 源戰略的認識,但是中國還沒有做好石油儲備的工作:“中國到目前還沒有做好自 己的石油戰略儲備的工作,甚至都要2005年才完成30天戰略石油儲備的方案。到了 2010年,也就是說,台海危機會進一步激化的一天,才能做好90天應急的方案。” 平可夫說,戰略石油儲備是一項重投入的巨大工程,需要巨額資金,動輒上10億美 元。他認為中國修建戰略石油儲備的設備仍然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

由於中國的快速經濟擴張,專家們預計中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將從目前的百分之25, 提高到2005年的百分之35左右,到2010年可能上升到百分之60到80,最終有可能取 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有關人士擔憂,中國與美國將在爭奪世界 石油資源方面成為對手,洛根說,人們實際上已經關注美中兩國競爭能源的問題了: “這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問題,已經出現了有關跡象。我希望新技術的產生可以防 止美國和中國之間未來為能源戰略和石油進口相互競爭的局面。”

911事件的爆發改變了中亞的勢力巫局勢,美國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吉爾吉斯斯 坦,哈薩克斯坦和烏孜別克斯坦等國建立了軍事聯繫。有關專家認為,中國出於經 濟利益和地緣政治,不得不重新考慮它的能源安全。據報導,中國將很快成立國家 能源委員,統籌計劃能源事務,調整能源的生產與消費結構。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亞太裔傳統 蒙市「台灣珍奶節」受歡迎
華裔工程師殺妻案未決 房屋遺產已掛牌待售
不待見中國異議團體? 美國繁榮華埠總會避答
廣東同學送別「逃港罹難知青紀念碑」發起者劉國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