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的傳說: 鐵拐李

朱月明
font print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6日訊】八仙者,鐵拐、鐘离、洞賓、果老、藍采和、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而鐵拐先生居其首。關于鐵拐先生身世的傳說頗多,一說為西王母點化成仙,封東華教主,授鐵杖一根。一說本名洪水,常行乞于市,為人所賤,后以鐵杖擲空化為飛龍,乘龍而去為仙。一說姓李名玄,遇太上老君而得道。這里講的是鐵拐先生遇太上老君得道的傳說。

鐵拐先生質非凡骨,學有根源。 相貌魁梧,具五行之秀气;心神宣朗,識天地之玄机。年輕時就不愿打理俗務,卻仰慕大道金丹。他認為天地皆虛,人生皆幻。世情嗜欲,悉伐性之斧斤,富貴功名,皆迷心之鴆毒,即使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也是身外之浮云。并且有是從無而來,有則必無,這是不變的常理。 人生自有樂境,何必耽于俗情,空度歲月。 于是他立志修真。告別親友,尋找清幽之谷,依傍深穴之岩,壘石為門,撥茅為席,澄心淨慮, 服气煉形,廢寢忘食,几年來勤于修行。一日,想到有太上老君至道之名流行于世,听說太上老君居住在華山,何不拜他為師?于是披星戴月,宿水餐風,來到華山,求道于太上老君。老君授于他道之精要,鐵拐先生心花頓開,塵情冰釋。离開華山后,鐵拐先生更是運道益堅,用功益力。

一日,太上老君跨鶴而來,邀他十天后同游西域諸國。十天后,先生囑附徒弟楊子說:“我的神(元神)將出身體,赴老君之約于華山,留魄(身體)在此。倘若游魂(元神)七日還不返回。你可將我的魄火化。若七日未滿,定要看好此魄,切勿讓他被損坏,千万別違背了我所言。”囑附完畢,先生靜坐,元神离體,神游而去。

徒弟楊子受命守尸,加意防護,日夜不敢懈怠。到了第六日,忽見家人飛馳而至,催促他說: “母親病得十分嚴重,死而复醒,專等見你一面,請速歸。”楊子大哭道:“母病危急,師魂未返,如我离開,誰來守尸。”家人說:“人死了那有复生之理,況且已死了六日,其肺肝必已腐坏,那里還能复生,真是愚啊!我認為你的師父六日了還不歸來,有失信之罪。 如果親人一旦告終,送死不及,那是終生之恨,不如火化他的尸體,速歸事奉母親。 ”楊子听完,一心猶豫。但事已至此,不可兼得,就听了家人所言。

于是楊子架起柴薪,置尸于上,并陳列祭品共挽章,哭涕著拜祭師父。挽章道: 母病不可起,師魂猶未歸;師言將待踐,母命安忍違。舍魚取熊掌,二者難兼之, 涕位辭靈魂,華山好自依。祭祀完畢,燃起火,薪多火烈,尸骨很快化盡。楊子望空大哭一場回家盡孝去了。到家時,母親已死。

這邊先生神出華山,隨老君西游竺乾諸國,歷蓬萊、方丈,遍游三十六洞天。邀游數日之間,多得老君之道,七日即到,于是向老君辭歸。老君笑而不答,為之作偈,并催他赶快回家。偈曰: 辟谷不辟麥,車輕路亦熟;欲得舊形骸,正逢新面目。

先生歸家之時,正當第七日,來到茅齋尋找魄,卻毛發無存。也不見徒弟楊子。一轉身見堆柴薪之處,暖气騰騰,幽煙寂寂,方知尸身已被火化,深怨弟子違背盟約。

先生的游魂無處可依,日夜憑空哭號。 一日見一餓莩之尸,倒在山側,猛想老君臨別之偈:“欲得舊形骸,正逢新面目。”遂知這餓莩之尸,即是他的依附。即然如此,何必怨天尤人?魂正無依附之處,那還有時間選擇軀體?于是先生將魂附在餓莩之尸,站了起來。那餓莩是蓬首垢面,袒腹跛足,倚紫色拐杖而行的。后世所見先生之跛惡之形,就是來源于這餓莩之體,而并非是他的本原舊質。先生托尸而起之后,又能辟谷變化,于是將手中竹杖以水噴之,成鐵拐。

人間多不知其姓名,故以鐵拐李來稱呼他。

( 資料來源:《東游記》)

(正見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朝正德初年,有一位王姓商人,是安徽人,已經年過三十還沒有子嗣。他的姑父擅長相面術。有一天見到王某,其姑父面露憂愁之色,對他說:「你到十月應該有大難,不能夠逃脫,怎麼辦呢?」
  • 岸上有一棟高樓,半夜裡,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燒,樓中人張惶呼叫,亂成一片。林孝廉忽見一個少婦,只穿內衣短褲,從樓上墜入船中。林孝廉見少婦衣不蔽體,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長袍拿過去,給她蓋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進船艙休息。自己則挑燈站在船艙外面,守護著她。
  • 雷州半島南渡河畔小鎮窯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國家各項運動對個人命運深刻影響下,展現堅強生存的意志。(fotolia)
    徐生原可考上狀元第一名,但因他背女子過河時吟誦的詩句,流露出不正的想法,他中第一名狀元的資格便被褫奪了……
  • 根據《玉壺野史》卷一記載,曹彬滿周歲時,曹家舉行了慶生宴會。曹彬父母把上百的玩具和器物全都擺在宴席上。眾人也都好奇,小曹彬能抓到什麼呢?
  • 故事中的漁民救人不圖名、不圖利、不圖報,既幫淹死鬼修成了正果,自己因救了三個人積了很大陰德。自從淹死鬼做了土地神,漁民就再也不打魚了。而漁民也得到了福報,在神佛的護佑下,不管災年豐年,他家的莊稼年年豐收,家中事事順利,家境也慢慢富裕起來,他活到八十多歲無疾而終。
  • 《壽康寶鑑》裡記載的一個因果故事,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故事中藍潤玉的行為,在現代人眼裡,不僅不算啥錯誤,很可能還會被人以「痴情」「追求愛情」等來看待,會看成一段有「浪漫情愫」的「暗戀」及「美好回憶」。可是,他的行為卻遭到了天譴惡報。
  • 北宋初年,在益津關一地(現今河北省霸州市),名將楊延昭成功運用「火牛陣」大敗韓昌的五萬鐵甲騎兵,重現了這場經典戰役。
  • 鐵甲騎兵,是騎士與戰馬都穿著堅固鐵甲的兵種。他們同時具備極高的防禦與攻擊能力,主要用以前線衝鋒擊破步兵之方陣,在東西方戰史上都有過輝煌戰果的紀錄。在北宋時期的遼國也有著這樣一支精銳部隊,一度讓宋軍陷入苦戰,但這支部隊最後是如何被打敗的呢?這便是在河北當地流傳千年的楊門女將大破鐵甲騎兵的傳說......
  • 傳說大禹治水留下的海眼,在江陵縣城的南門外就有一個。「海眼」有龍、各種神獸或神靈鎮守,不能輕易移動、打開,否則海水就會倒灌陸地,形成洪水災害,江陵城就發生過這樣的事。
  • 唐總督只信鬼話勘案,不重證據,差點造成一樁冤案;而江蘇司郎中紀容舒與刑部主事余文儀,雖遇奇事,仍盡忠職守,詳實勘查案件,最後讓一樁沉冤得以昭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