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利尼克獲文學獎 奧地利感受五味雜陳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0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8日專電)奧地利女作家艾芙烈.葉利尼克(Elfriede Jelinek)是繼五年前德國作家葛拉斯之後,再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德語系作家。葉利尼克對奧地利的保守與虛偽一向批判撻伐不遺餘力,得獎消息傳來引起德語文學界極大震撼。

法蘭克福匯報作家、有德國文學評論界教皇之稱的藍尼茲基(Marcel Reich-Ranicki),過去批評葉利尼克一直很負面。他簡評說,葉利尼克是「很不平常、完全不拘泥陳規、激進又極端的女作家。她有狂熱的支持者,也有敵人。」葉利尼克的勇氣、激進、決心與憤怒,尤其讓藍尼茲基印象深刻。不過,「我對她的欽佩是有限度的。」

一九九○年代把葉利尼克的劇作捧紅的柏林劇團(Berliner Ensemble)現任總監匹曼(Klaus Peymann),在獲知葉利尼克得獎的那一刻,感動地流下淚來。他認為,葉利尼克在現代文學和德語劇場中的地位,就像是希臘悲劇裡的先知卡珊德拉一樣,預見了災難、深淵、死亡和恐怖的來臨,不過沒有人要相信她。她的痛苦、所費的心血和成就,將自己也帶到危險的生命幽谷。

三年前曾訪問過台灣的德國婦運啟蒙者、「愛瑪」(Emma)雜誌創辦人史瓦澤(Alice Schwarzer)替所有女性主義者感到高興。她說,很少有女性像葉利尼克一樣,尖銳而極端地將性別間的權力關係明白指出來。不過,史瓦澤替葉利尼克感到憂心,因為得獎帶來的名聲,對害羞的作家來說將很恐怖。

去年底在德語系國家最權威的維也納城堡劇院(Burgtheater)導過葉利尼克作品「邦比國」(Bambiland)而引起轟動的年輕鬼才導演史林根席夫(Christoph Schlingensief)評論說,葉利尼克從來不去挑撥其他人,而是挑撥她自己。其他人停下來、甚至會感到痛的地方,她繼續挖下去。史林根席夫說,他替奧地利感到非常高興–一個面對葉利尼克毫無辦法的國家。

時代週報(Die Zeit)發行人、在德國知識份子圈有相當影響力的瑙曼(Michael Naumann)也說,這個消息對奧地利人來說應該是一大震撼–他們現在才會開始閱讀她的作品。

在奧國領導輿論的維也納自由派報紙「標準報」(Der Standard),今天在副刊登出一篇報導,描寫部份奧地利媒體處理得獎消息的痛苦:銷售量廣大的八卦報王冠報(Kronen Zeitung)決定在頭版不刊出葉利尼克的照片,理由據說是這位有史以來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殊榮的奧地利作家「沒那麼漂亮」;而葉利尼克家鄉「史泰爾」邦的報紙,最後終於在頭版刊登得獎新聞,是因為「愛國的關係」。就在幾年前,維也納街頭還可以看到奧地利極右派政客海德到處張貼的大海報,上面寫著:「您愛葉利尼克… 還是愛藝術與文化?」

相關新聞
《中國農民調查》獲尤利西斯獎
與《中國農民調查》一書作者的對話
2004諾貝爾獎得主陸續出爐
中國農民調查獲獎  作者盼有助打贏官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