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不知所終

一鬥
font print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向子平是西漢末年河內朝歌人,窮得沒錢買食物,好事者送給他,他只取夠用的,而把多餘的還給人家。大司空王邑想推薦他,被他堅決推辭。向子平讀《易經》,讀到《損》和《益》卦時,常常嘆息說:“我已經知道富不如貧,貴不如賤,但不知道生和死到底是甚麼關係?”

建武年間中,向子平的女兒出嫁了、兒子也成家了,就告誡家人不要掛念自己,和北海的禽慶出遊五嶽名山,竟不知所終。

“不知所終”不知道結局或下落。

(出自《後漢書﹒逸民列傳》)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動不如一靜”指沒有把握或無益的事,還是不做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我想站起來,馬上中止這琴聲,因為我已經無法控制我自己,我的衣服已經被淚水打濕。穎師啊,你的技藝確實高超,可是請不要把冰炭放進我的心裏啊!
  • “鐘鳴漏盡”指深夜。也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
  • 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那人就會說:‘喔喔,你說的這些我早就知道了!’‘喔喔’的聲音和臉色就會把別人拒絕在千里之外。有志之士在千里之外停滯不前,而那些阿諛奉承的人就會到來
  • 雞一叫便起床,孜孜不倦行善的人,是舜一類的人;雞一叫便起床,孜孜不倦求利的人,是跖(人名,春秋時的大盜)一類的人。要想知道舜和跖有甚麼區別嗎?──沒有別的,只是利和善的不同罷了。
  • “牧豕聽經” 一面放豬,一面聽講。比喻求學努力。
  • 遠公拿起經書登上座位,或背或誦,聲音洪亮暢達,言詞神色極為懇切。他的那些高足之徒,個個都肅然增敬。
  • 後世以“鷗鷺忘機”比喻淡泊隱居,不以世事為懷。
  • “黃卷青燈”古代書籍用黃紙繕寫,油燈發青色的燈光。形容深夜讀書的孤寂生活。
  • 「老馬識途」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