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鷗鷺忘機

史然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6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9日訊】“鷗鷺忘機” 既是《列子﹒黃帝》中的寓言,也是一首有名的古琴曲。

寓言講的是:有個漁人喜歡水鳥,每次出海時,都與水鳥一道戲遊,常常有上百隻的水鳥飛來和他玩耍。

有一天,他的父親對他說:“我聽說那些水鳥都願意與你遊玩,你捉幾隻帶回家給我玩玩。

第二天,漁人出海了,可是水鳥只是在他的頭頂盤旋、飛舞,並不落下來。

人無巧詐之心時,連異類都可以親近。

清代的《鷗鷺忘機》古琴曲表現了海日朝暉,滄江夕照,群鳥眾和,翱翔自得的意境。

後世以“鷗鷺忘機”比喻淡泊隱居,不以世事為懷。

【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讀了陳奎德先生的《“葉公好龍”與“胡公好憲”》,心中有些感觸,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些不太遙遠、至今仍和我們分不開的歷史。20世紀40年代,當毛澤東領導的革命黨還處於弱勢時,曾通過重慶《新華日報》、延安《解放日報》還有其他的載體不斷地發出民主、自由的呼號,1945年9月,毛澤東初到重慶,即在回答路透社記者的書面提問時明確提出,他們的目標是“自由民主的新中國”--“將實現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則與羅斯福的四大自由”,多麼美麗動人的口號,千千萬萬的青年學生、知識分子不明就裡,紛紛倒向了這個會填詞、打仗的一世之雄。數十年後,在經過了無數的浩劫之後,當人們驀然回首,當年的空頭支票不僅一點也沒有兌現,而且正好走了一條相反的道路。一本叫《歷史的先聲》的書僅僅因為收集了這些當年的承諾,就遭到封禁的下場。旗號終究只是旗號,或許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到“葉公好龍”這個成語,可歷史的真相卻不是毛澤東的“葉公好龍”,而是他本無誠意。這早已不是什麼秘密,只是往往被人們忽略了而已。
  • 杜荀鶴是唐朝末年池州(今安徽石台縣)人,出身貧寒,刻苦好學。
  • “刮骨去毒”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子華出使齊國,冉有為子華的母親向孔子請求糧食。孔子說:“給他母親一釜(六鬥四升)米吧。” 冉子嫌少,請求再加一些。孔子說:“再給一庾(十六鬥)米吧。” 冉子還是嫌少,就自己拿出五秉(一秉是二十四鬥)米送給了子華的母親。
  • 陳亢回去高興的說:“我今天問了一件事,卻得到三方面的收穫:知道了詩的作用,知道了禮的作用,也知道君子並不偏愛自己的兒子。”
  • “化干戈為玉帛”比喻變戰爭為和平或變爭鬥為友好。
  • 「果不其然」指事物的發展變化跟預料的一樣。
  • “善游者溺”形容人自恃本事而惹禍。
  •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問孔子:“伯夷、叔齊究竟是甚麼樣的人?”孔子說:“他們是古代的聖賢。” 子貢問:“那樣的聖賢卻被餓死了,難道他們就沒有甚麼怨言嗎?”孔子說:“他們追求仁德最終得到仁德,他們又有甚麼可抱怨的呢?”
  • 他有一個家臣名叫周捨,喜歡直言進諫。周捨死後,簡子每次聽朝,總是不怎麼開心,大夫們請罪。簡子說:“不是你們的過錯。我聽說一千隻羊的皮毛還不如一隻狐貍腋下的皮值錢。諸位大夫上朝,我只聽見一大片唯唯喏喏的回答,再也聽不見像周捨那樣的諤諤直言,我因此而傷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