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銀認為中國地產泡沫嚴重 審慎放貸

標籤:

【大紀元12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如慧報導/ 按照中國加入WTO的承諾,從今年12月11日起,北京市對外資銀行開放人民幣業務,這意味著房地產開發商可向外資銀行申請貸款。這對早就處於銀根緊縮限制、融資乏力的國內房地產開發商來說,能否是開通融資渠道的救命稻草呢?
  
據北京市銀監局局長賴小民稱,截至今年9月底,北京共有外資金融機構駐京代表處92家,其中港資和外資銀行分行總資產合計達78億美元。
  
外資銀行人民幣業務如期開放後,78億美元能否小部份流向房地產開發,目前看來並不樂觀。據《新京報》報導,外資銀行均認為國內房地產風險太大,對中資地產企業放貸小心翼翼。
  
據花旗銀行在中國的上海總部相關業務負責人黃先生稱,花旗銀行內部已經明確規定,亞太區域中除了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均不允許在其他國家及地區開展房地產相關融資和貸款業務。
  
渣打銀行北京分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也稱,渣打銀行認為國內房地產開發風險比較大,目前其所做的房地產開發貸款都是在香港上市的大企業,如和記黃浦、華潤等,對內地開發商的放貸則還在洽談中。他還表示,獲得渣打銀行的貸款必須符合香港公司所做的權威審核和評估。但目前中小開發商絕對不可能從渣打獲得貸款。
  
東亞銀行北京分行負責人也說:「目前國內房地產風險太大,所以東亞銀行的貸款非常謹慎。除非開發商具有很強的股東背景或擔保條件,或是貸款用於一些建成後為企業所持有的經營性物業,否則很難獲得前期開發貸款。」
  
此外,韓國外換銀行也明確表示,不做純中資企業的貸款。澳大利亞新西蘭銀行北京分行表示,該行目前還沒有推出房地產開發貸款的業務。其他一些外資銀行也紛紛表示,雖然政策放開了,但他們還在制定計劃中,最快將在明年公佈人民幣業務的方案。

*外資銀行貸款審批嚴格
  
對大陸房地產開發商而言,外資銀行對其貸款的審批和評估遠比中資銀行嚴格。
  
中原地產總經理李文傑表示,雖然開放人民幣業務,但開發商融資渠道並沒有拓寬。外資銀行除了對公司股東背景更看重外,對律師和評估報告的要求非常嚴格,文件繁瑣,造成貸款門檻更高。外資銀行還對貸款風險進行嚴格控制,比如貸款抵押上,外資是50%,中資是70%,也就是說1個億的資金,中資銀行能貸7000萬,而外資銀行只能貸5000萬。李文傑也指出,外資銀行在辦理時間、效率和操作規範性上勝過中資銀行,一旦申請成功,開發商的可信度和國際化程度都會更高。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中資銀行負責人告訴記者,中資銀行的優勢在於對中資企業的深入瞭解,幾十年積累的人脈及合作關係都是外資銀行很難輕易打破的。從審批手續上看,外資銀行批貸甚至要經過董事局討論,而中資銀行貸款還存在個別無序之處,對律師、評估要求都不很嚴格,除非政策不允許,一般開發商要拿到貸款相對容易。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香港西九龍文娛藝術區再掀政治爭議
香港領匯基金吸引全球六千億港元認購
兩岸氣氛緩和 營建類股氣勢如虹
全國人大代表拒不執行法院判決與裁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