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教育的特效藥

融融
【字號】    
   標籤: tags:

教書至今正好屆滿十載,但仔細回首過去,我發現自己不斷往外找人格教育的「特效藥」。就在此時,我很幸運遇到了「法輪大法」,「轉法輪」一書中所闡釋的法理正好合乎了我對學生人格的期待。我如獲至寶,當然也決心要將此落實在教育上。這過程中,我可以明顯感受到自己在落實上的進步,也讓我重新去思考教師該肩負的是何種重任?修了「真、善、忍」的教師到底在教育上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我反思教學這些年,別人適用的方法不見得適合我的學生,尋覓多年後,我隱隱約約悟到:那些訣竅其實都是治標不治本,老師本身如果有正確的信念且以身作則,對孩子才是最好的身教。如果能讓學生明白大原則,我們可以省卻許多時間與精力去處理旁枝末節的瑣事,而這樣的大原則如果能深入學生的內心,可讓他們將來一輩子帶著走,為人師表們與父母也就不必擔心孩子離開他們視線之後人格是否會隨社會大染缸而扭曲了。

以我現在帶這個班為例,雖然我未曾在學生面前提過「真、善、忍」這三個字,但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我都以此來衡量其恰當性。偏離了,就適時糾正並記錄,少了責罵、沒了體罰,但又不失老師在學生心中莊嚴的形象,反而因溫柔的對待常讓學生不禁潸然淚下,而法理引領我對學生講道理時思路更清明。這對爾後減少類似錯誤的發生助益匪淺。當然,這個班的學生並非從此就成為聖人了,而是,往後當他們犯錯時,我只要點到為止他們就明白為師的尺度何在了!有時甚而在我未發現其錯誤前,他們會因良心不安而主動自首,數次令我感動不已,我想他們應該是體會到我是真心且有方法地希望教好他們吧!

以往面對學生行為的偏差,我常會腸枯思竭想不出法子因應,但學了大法之後,不知為何,冥冥之中,我自然會先冷靜下來,首先站在對方立場想像其處境,學生心防常不攻自破,而我處理學生問題的方式也不斷在變。有人問我,為何我總有用不完的點子,我想最主要的是我確確實實站在對方的處境思考了,自然知道下一步該如何走,我想這或許是真正的因材施教吧!

現在每天在辦公室,依然會看到許多老師在為學生的行為生氣,我很慶幸自己脫離了這樣徒勞無功的模式,但我知道光獨善其身是不夠的,至於要如何讓更多老師感受「法輪大法」的好,在這一點上,我還尚有不足。但是,大法賦予了我的生命在不同層面寬廣的開展,我期待自己能早日將這顆「人格教育」的特效藥推薦給更多的人。我深信這特效藥將使這個社會更加美好。@、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由時報記者彭顯鈞╱土城報導〕兩年多前,台北縣蘆洲市鷺江國小老師楊森鴻不滿體罰學生後被學生寫紙條辱罵,控告年僅十歲的兩名小朋友公然侮辱罪和加重誹謗罪,少年法庭先前裁定不付審理,他另提出民事告訴,請求精神賠償共一百零二萬元及登報道歉,板橋地方法院昨天判決楊森鴻敗訴,所有訴請均駁回,此案仍可提出上訴。

      昨天,楊森鴻及學生家長等都沒有到庭聆聽判決;不過,上週三此案進行最後的辯論庭時,楊森鴻當庭表示,他始終堅持老師與學生之間可對任何事情進行溝通,但不可在背地裡辱罵老師,兩名學生的行為讓他很痛心,為了維護老師的尊嚴,他必須堅持告訴。

      當天學生家長也說,原本已準備向楊老師道歉,尋求諒解,但楊老師仍堅持求償,並要求道歉啟事上要載明學生的名字,「完全不理解楊老師用意何在」。

      當時法官曾試圖調解,讓雙方尋求和解的可能,但因楊森鴻態度堅決,法官因此於昨天宣判。

      這件事起源於民國九十年十月間,楊森鴻老師四年級班上的八名學生在打掃校園後,未依規定時間返回教室,楊森鴻要他們罰站並對部分學生打耳光,其中兩名學生事後在紙條上寫下辱罵楊老師的字眼,摺好後放在抽屜裡。

      有同學發現後,將紙條交給楊森鴻,令他氣憤不已。楊森鴻先控告兩名學生公然侮辱罪和加重誹謗罪,不過少年法庭裁定不付審理。

      數月前,楊森鴻再度提出民事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告訴,以精神賠償為由,向兩名學生及家長分別求償五十一萬元,並要求家長在三家報紙上刊登道歉啟事。

      板橋地院昨天下午判決楊森鴻敗訴,所有訴請均駁回。法官表示,楊森鴻之訴訟依據為民法第一九五條:「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等,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得請求賠償。」

      法官指出,此案之爭點為原告之名譽是否受損?其次,若有受損,是否符合法律要件?法官認為,學童當時所寫之紙條並未公開,外觀上看不見內容,而名譽之優劣為他人及社會之評價,非個人獨自評判,既然他人無法得知紙條內容,何來名譽受損之事實。

      法官認為,就算楊老師的名譽確有受損,但並不符合「情節重大者」之法律要件,因為楊老師不當體罰在先,導致當時才九歲的學童有此行為模式反應,屬可理解之範圍,難以構成情節重大。
  • 夫妻恩愛不僅能增進感情,滿足雙方的精神需求,而且還會對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影響,這對於女性來說更為明顯。如果夫妻相親相愛,丈夫通情達理,對妻子體貼入微,妻子的情緒就會愉快、平穩,心理就會處於健康狀態,內分泌正常,新陳代謝旺盛。如果丈夫自私冷漠,或者心胸狹窄,脾氣魯莽暴躁,不尊重妻子的人格,只是一味讓妻子伺候自己,動輒指責怒罵,甚至拳腳相加,雙方經常吵架拌嘴,妻子就會憂郁寡歡,或慪氣發怒,這會影響其生理機能的正常“工作”,導致大腦與神經系統處於興奮狀態,有可能引發多種身心疾病。
  • 台灣前總統李登輝昨晚在一場台灣團結聯盟與李友會舉辦的挺扁餐會上,指連、宋在陳水扁執政期間,天天罵總統,「人格太差」,若是讓這兩人當選,「連我的頭都會被剁下來」。

      台聯在台北縣五股工商展覽中心舉辦「請總統鬥陣呷尾牙│台聯暨李友會挺扁餐會」,席開兩百桌,並邀請精神領袖│前總統李登輝到場,台北縣長蘇貞昌也以陳水扁競選總幹事的名義參加。

      由於泛藍透過媒體放話指稱連戰、宋楚瑜要與李登輝大和解,台聯主席黃主文致詞時譏諷兩人是因為民調落後,為選舉趕忙作秀。李登輝致詞時更直批連、宋兩人的人格差,而且不尊重民意,陳水扁就任不到半年,就提罷免案,罷免不成,就天天透過媒體濫罵,連民選的總統都天天當孫子罵,以後若當選,「連我的頭都會被剁下來」。

      李登輝還說,連戰與宋楚瑜在兩千年總統競選時,一個罵對方阿斗,一個說對方奸巧,兩人為了選舉假意合作,冤家變親家,根本就是選舉考量,這種事情在國外是不被允許的,但台灣人太寬容又太善良,竟然到了是非不分的地步,若讓「做賊的當選總統、副總統」,台灣還有什麼前途。

      李登輝讚美陳水扁年輕、有活力,又非常認真,所帶領的政府團隊,三年多來在連、宋等人唱衰台灣的情況下,國家競爭力仍維持在亞洲第一、世界第五﹔投資環境在亞洲排名第二,全世界第四。

      李登輝說,有人以經濟問題來打擊扁政府,就他當了十二年的總統經驗,這是全世界的問題,無論是換那個政黨或那個人,情況都一樣。

      李登輝最後說,一邊一國是台灣歷史該走的路,相信在中國投資的人都能感受到台灣擁有的民主,不是對岸所能提供,一國兩制的結果就是像香港一樣走上街頭爭取政治自由。

  • 當二零零四年新年鐘聲響起的一刻,中國大陸有一百一十一部法律法規同時實施,其中國家級法律法規五十二部,地方級法律法規五十九部。中共執政五十多年來,第一次有如此眾多的法律法規在同一天實施。據瞭解這些法律法規中,對公權力的遏制,維護公民權益,當推公安部的二百零五條《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中國大陸的警察權已經成為很嚴重的公權濫用領域,不受制約的公權力,必然導致權力濫用現象。根據《規定》,首次明確提出尊重當事人人格尊嚴,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等。
  • 大紀元1月7日訊】(法新社華盛頓六日電)美國國務卿鮑爾今天說,在說服利比亞領導人格達費放棄發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一事上,突尼西亞扮演了重要角色。利比亞上個月突如其來宣布,終止發展生物、化學和核子武器的計畫。鮑爾說,突尼西亞總統班阿里和外長班亞海雅都幫忙促成此事。
  • 照,自由時報記者孟慶慈攝記者歐祥義╱特稿

      台鹽在國營事業中是不甚起眼的小公司,可是卻在鄭寶清手上活了起來,一瓶綠迷雅膠原蛋白,成了當前國內最暢銷的商品,去年台鹽股票上市,股價整整漲了一倍,鄭寶清點「鹽」成金,是綠營中少見的企業經營人才。

      說他是經營人才,有很多人可能不服氣,鄭寶清本人恐怕也是到台鹽擔任董事長後,才發現自己才能。

      政黨輪替後才上台的中油董事長郭進財、台電董事長林能白、中鋼董事長林文淵、台糖董事長吳乃仁,若論上台前後的經營績效、營收成長率與行銷能力,鄭寶清應是當仁不讓排在首位。如果不計較黨派色彩與政治立場,鄭寶清在台鹽的作為確實有資格可寫一本企業管理與行銷的書。

      鄭寶清的人格特質是小氣,這個特色卻意外地為台鹽帶來龐大效益。

  • 愛子心切的家長可不能再輕忽小寶貝的睡眠了。日本醫界專家提出警語,不規律的睡眠,不僅對頭腦的發育有不良影響,對孩子未來的情緒和人格發展息息相關,千萬不可等閒視之。朝日新聞引述聖德短期大學助教鈴木的研究調查指出,發育期的小寶寶和學齡前的兒童,睡眠如果失調,容易引發攻擊性的衝動、驚慌、發呆、有氣無力等諸般不正常舉動,甚至也無法順利摹寫三角圖形。
  • 因為腐敗的本質是人的雙層人格性,雙層人格的根源是社會制度、社會倡導、社會理念所發生的社會功能對人的異化。中共的反腐不是從克服社會對人的異化入手,不考慮如何讓社會人格恢復到自然人格,而只是對行為的懲處。它只能對著那些不慎而暴露的人,而沒暴露的人還繼續生活在雙重人格的背景裡,當然只有適應這個背景。
  • 歐洲議會自由黨派團體負責人格拉姆瓦松,1月26日對法國在胡錦濤訪法時要求歐盟外長討論解除對華軍售禁運的做法予以抨擊和反對。

  • 中國自古乃官本位、權本位的社會,市場、文場(文學界)、學場(學術界)、科場(科學界)、教場(教育界)、武場(武術界)乃至情場,無不官場化或鍍上了官場色。社會就是個泛官場,中國人的人格都帶有濃濃的官場色彩,都深深地烙上了權力的印跡。而儒家與法家是傳統政治文化的兩大主流,法家講法術勢,講陰謀權術厚黑學,只問目的不擇手段只顧利益不論道義,歷代統治者往往明儒暗法、外儒內法,法家基本上暗佔上風,連累儒家學說也成了婊子的牌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