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樹:爲六四正名,不應再拖下去

張博樹

標籤:

【大紀元5月3日訊】今年是1989民主運動十五周年。毫無疑問,這場偉大的公民維憲愛國運動已經載入青史,她並不需要誰來爲她“正名”。所謂“正名”者,無非是指鎮壓了這場愛國運動、從而鑄成曆史大錯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承認當年的鎮壓是錯誤的,承認當局對“動亂”和“反革命暴亂”的定性是錯誤的,承認這麽多年來掩蓋事實真相,企圖靠淡化歷史、消除歷史記憶來否定歷史的做法是錯誤的。在這個意義上,爲六四正名,其實是執政黨自我修正錯誤的一次機會,可惜這樣的機會被一拖再拖,至今已拖了15年。

前不久蔣彥永醫生就“平反”六四致全國人大、全國政協、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信說出了許多中國公民的心裏話。我相信中國共產黨內的廣大黨員和黨內高層人士對此同樣報有共識。

爲六四正名,不應再拖下去,至少出於如下幾個理由:

其一,中國正在致力於建設一個人道的、法治的社會。以反腐敗、倡民主、公民維憲爲特徵的1989民主運動本身就體現了建設法治社會的要求。六四的殉難者至今沒有得到撫恤,因六四遭到迫害、或受到直接間接影響的大批人士至今沒有得到公正對待,製造六四慘案的國家責任至今沒有追究,這樣一個巨大的民族傷痛沒有撫平之前,我們又怎能建設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法治社會?

其二,衆所周知,造成今日中國諸多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中國共產黨一黨專制的政治體制,從長遠看,中國政治改革和民族發展的根本之途是改變這種早已被歷史證明是不合理的獨裁體制,回歸政治民主化和制度現代化的世界文明主流。我相信,所有善良的中國公民都希望能以穩妥的、和平的方式推進這個進程,希望中國共產黨主動順應歷史大勢。爲六四正名,應該是這種順應的第一步。

其三,這些年來,中國的經濟取得了重要發展,但由於權錢交易和腐敗現象的大量存在,中國的經濟增長付出了巨大的制度代價。今年年初有關溫家寶總理親自爲民工討工錢的報導,凸顯了我們這個社會的深層危機。可以說,屢禁不止、到處蔓延的腐敗才是導致社會不穩定的首要原因。這個問題,1989年如是,今天依然如是,只是與15年前相比,今天腐敗的規模不知要大了多少倍。即便從“穩定”角度考慮,爲六四正名也勢在必行。

其四,爲消除六四鎮壓對執政黨形象的惡劣影響,政府編造了有關“1989政治風波”的系統謊言。15年來,這樣的謊言充斥在我們的媒體宣傳中、領導人的講話中、甚至學生使用的教材中。人們在所有的官方正式場合不敢講真話,政治性劇場行爲比比皆是。這種情形嚴重地摧殘了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軀體。誠然,政治性劇場行爲並非現在所獨有,中共延安整風時期、1957年反右和文革,都是政治性劇場行爲風行的時期。但今天已經不同了,我們正在走向一個崇尚人的尊嚴的偉大時代。人的尊嚴不允許面對罪惡歷史時的精神上的殘缺。爲此,也必須爲六四正名。

其五,爲六四正名,推進大陸的政治體制改革,有利於更理性地處理港、澳問題和臺灣問題。

作爲中國人,我們當然都希望祖國統一,民族和睦團結。但制度認同先于文化認同卻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一個基本趨勢。中國大陸更加民主了,港、澳的民主建設更加自主、更加成熟了,才會促使海峽對岸的中國人收回、或至少是收斂其“台獨”主張。臺灣近年來的政治民主化有許多值得大陸研究、借鑒的地方,但這種借鑒只有在大陸啓動更深層次的政治體制改革的條件下才有可能進行。

其六,爲六四正名,也將有利於中國改變“冷戰思維”,以更加積極的建設性姿態參與國際事務。一個不敢正視自己所犯錯誤的政黨和政府,是不會得到人民的真正信服的;同樣,一個不敢直面自己歷史(特別是歷史中醜惡的那一面)的民族,是不會得到其他民族的真正尊敬的。當一個執政黨、一個政府對外代表一個民族-國家時,這個民族-國家的公民當然有權利要求政府不能無視公民的集體意志,他們也有權利要求執政者在世界面前不能歪曲自己的民族形象。只有尊重基本人權和公民權利的民族-國家政府才有資格成爲當今全球治理的合格參與者。

六四既是一段揮之不去的歷史,又是檢驗當今中國政治家的試金石。從現實看,爲六四正名可能還需要政治家們拿出一定的勇氣和膽略,從歷史長遠看,這一步卻是畢竟要邁出來的。誰率先邁出了這一步,誰就將成爲中華民族的功臣。

──轉自《北京之春》(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六四征文】Tony(上海):為了忘卻的紀念
劉曉波:由段琪瑞的侄孫死於六四屠殺而想到的
天安門母親呼籲為六四正名
【六四徵文】張曉平:農家的小樹(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