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國軍事威嚇之際 葉俊榮赴美溝通憲改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蘇永耀╱台北報導〕台灣即將進入新憲討論,引起美國等國際社會關注,台灣總統府憲改小組成員之一、台灣行政院研考會主委葉俊榮受美國重要智庫「威爾遜中心」之邀,今日將啟程前往華府就台灣憲改進行演說,期間並將拜會美方各界人士,從法律與政治觀點展開國際溝通。

  因中國反對台灣進行憲改,並透過港媒等途徑,釋放不排除軍事動作以行威嚇,使得台灣憲改已經升高為區域安全議題,總統府除由秘書長蘇貞昌領軍對內進行徵詢之旅,高層也積極策劃與展開對美國、日本等的國際溝通,將憲改對台灣民主的重要性說明清楚,避免讓外界產生其他不必要的錯誤印象。

  繼先前陸委會主委吳釗燮訪美後,葉俊榮也受邀前往美國智庫進行演說。

  威爾遜中心(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為紀念美國前總統威爾遜,由美國國會於一九六八年所贊助成立的學術智庫,不僅受到美國政府高度重視,其智庫較持中性立場,在學界亦頗孚眾望,該中心成員並曾多次造訪台灣,關切台海情勢,這次則在華府舉辦台灣憲改討論會。

  葉俊榮受邀於本週三進行兩場有關新憲演說,先是在國會的一場早餐會,題目為「台灣的憲改:是邁向政治民主,抑或落入火藥庫」;另外則是在威爾遜中心與美國兩位重要的憲法教授就台灣憲改議題舉辦討論會,會中葉俊榮亦將發表論文,與美國各界人士進行對話。

記者蘇永耀╱專訪

  行政院研考會主委葉俊榮今天赴美進行台灣新憲演說與溝通,他在接受專訪時指出,這次憲改與過去模式不同,將更為普羅與平民化,此行並著重說明台灣內部有高度處理能力;他強調,這是很好的舞台,在野黨在過程中亦有得分機會,切莫一味反對而造成破局。

  以下為專訪紀要:

  記者問:這次受邀赴美演說台灣新憲,預計美方可能關切面向有哪些?

  葉俊榮答:美國威爾遜中心是相當具知名度的智庫,因與美國前總統有關,不僅較無政治色彩,也重視人文、知識與和平等議題;加上是國會所支持的智庫,定位比較深刻,這次主動提出有關台灣議題,顯示會有相當多當地智庫、學者與國會人士來參加;此行目的是要將台灣憲改背後的道理,與美國主流智庫的思路要能相聯繫。

  美方主要關心台灣為什麼要有新憲?過程到底要做什麼?這些如果沒有好好說明,就會讓外界誤以為僅是選舉操作,或是冒進躁動,甚至認為只想藉此修改國名而已,但背後應有很多深層道理,例如憲法本身就是一種管理的機制,也是一種認同,並非指獨立與否的問題,而是有關法律認同、文化的認同,這些意義我會將其講清楚。

  問:國際方面關切的重點,似乎在所謂的必要性,新憲意義到底何在?

  答:新憲到底「新」在哪裡,從時間點與過程來看,以前的修憲是馬上要用,或僅為權力佈局,但這次新憲則非著眼短期,而是預計在2007年完成,2008年下屆總統上任才適用;此外,相較過去由菁英主導的憲改,這次將更為普羅或平民化。

  蘇貞昌秘書長已陸續向各方請益諮詢,因此憲改議題範圍將會廣泛許多,不會只限於總統制或內閣制的討論範圍;至於這樣做是否有什麼風險,這當然是指兩岸關係,但看看過去,台灣哪次修憲是中國不反對的,一九九四年總統直選或委選之爭,中國不也強烈反應,如果要其不出聲那是不可能,關鍵應在強調,台灣是有能力處理憲改議題。

  問:除開必要性,美國等國際社會也關切為何總統要大張旗鼓宣示,是否會引起不必要的區域緊張?

  答:陳總統已有過去四年的執政經驗,接下來也無連任考量,因此由其提出將極具正當性,加上新憲非適用在其任內,不是為增加個人權力,而是用在下任總統,這樣的非自利性,將可使憲改更能拉高格局,而且要打破過去憲改模式,讓各界都可以討論。

  另方面,陳總統已在就職演說定調,確立憲改範圍,國際最擔心的部分已獲得解除,接下來對國際溝通正進入第二層次:即憲改過程中是否會產生任何意外;那就是把事情降到台灣內部社會的處理能力問題,而非涉及總統人格特質,是社會的處理量能問題,這對我們是好的,溝通重點便是針對台灣民主化過程、社會結構等加以說明。

  對此我極具信心,除非被溝通者是集權國家,否則像美國、日本等民主國家,都可以理解憲改過程中各種多元意見的產生是很自然的事情。

  問:泛藍陣營對憲改似乎有不同盤算,親民黨甚至提出內閣制之議,您的看法為何?

  答:陳總統提出的憲改,過程安排已經搭出相當多舞台給在野黨,首先是時程拉到很遠,明白講2008年才適用,這對朝野政黨都是公平競爭,換言之,今天談憲改內容不必去講對誰有利,而是看每個人或政黨能力能否提出更好主張,獲得人民認同;尤其憲改有如「無知之幕」,如果過度盤算,常是人算不如天算。

  朝野政黨表現如何,人民會看,而且這筆帳會一直算下去,不是憲改結束就結束;至於政制問題,從理論上,內閣制與總統制各有利弊,抽象上甚至內閣制更有好處,但往往在台灣不是如此,小時候我們常說長大「要當總統」,這裡面便有兩蔣的強人印象,所以,如果要改為內閣制,便要檢視台灣的條件,例如國會做為政治的中心是否適合,是否會出現調適問題?其實,制度清楚是最重要,但在台灣,朝總統制變動的成本確實比較低。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