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高爾夫球頭股提前進入旺季 法人買盤回流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良知台北二十一日電)一向是傳產業高獲利代表的高爾夫球桿頭族群,今年第2、3季股走勢不佳、除權息並出現貼權走勢,除了受到台股跌勢拖累外、獲利成長幅度減緩及股性較冷亦是法人買盤撤出的主因。不過隨著今年旺季提前及比價效應出現,高爾夫球頭代工族群股價加溫,法人買盤已呈現回流布局動作。

今年在高爾夫球頭代工族群產業中,因國際大廠釋單動作及大田(8924)將前段毛胚移至中國生產,使大田今年毛利大幅提升下,獲利成長幅度出現明顯的變化。

大田自去年下半年起將前段毛胚移至中國生產,使大田毛利在今年呈現大幅提升,法人預估大田今年獲利成長幅度則可達40%至45%;而大田精密結算上半年稅前淨利為 5.35億元,較去年同期3.06億元成長75%,以增資後股本計算,累計上半年每股稅前淨利達5.93元。

而大田 7月自行結算營收淨額為3.5億元,累計前7月營收淨額為27.5億元。至於獲利方面,大田 7月份單月自結稅前淨利為6300萬元,以增資後股本 9.1億元計算,單月每股稅前淨利為0.7元。累計前7月稅前淨利為5.99 億元,以增資後股本計算,累計每股稅前淨利達6.6元,高獲利成長題材明顯。

由於大田精密在美系客戶追力訂單及年中新客戶Ping訂單挹注下,大田內部預估今年全年營收在36億元至38億元水準,較去年成長25%至30%,而前 7月營收已達27.47億元水準,不排除今年營收將挑戰 40億元目標。另外,由於高單價、高毛利的碳纖維結合金屬產品將在下半年推出,再加上淡季不淡,法人估大田全年每股稅前盈餘將達8元以上,並向上挑戰9元目標。

至於在明安國際(8938)方面,今年受到中國限電及原物料上揚影響,累計上半年稅前淨利4.34億元,以除權後股本8.56億元計算,每股稅前盈餘5.08元,較去年同期5.42億元衰退19.9%。

不過明安國際單月營收表現在6月份落底後,7月份迅速回覆旺季水準,除了受到高爾夫銷售市場的成長外,主要客戶包括Taylor Made、Cleveland等的營收表現亦使明安同步受惠,明安結算7月份營收淨額達4億8048萬元,大幅超越公司內部預期,並較去年同期 3億4284萬元大幅成長40.1%,累計前 7月營收32.65億元,達成全年財測目標53.05億元的61.5%,旺季效應已有提前的跡象。

明安國際表示,依主要客戶Taylor Made公佈資料顯示,Taylor Made第2季營收表現較去年同期成長9%,而第2季推出的新產品r7 quad已贏得包括美國公開賽及英國公開賽在內的 8座冠軍,持續坐穩木桿銷售的第一品牌,在主要客戶亮麗的營運加持下,伴隨營運旺季的到來,明安預期下半年整體營運狀況亦將水漲船高。儘管今年獲利成長將不如去年亮麗,但明安全年每股稅後盈餘仍有8元水準,目前本益比仍維持在10倍以下。

法人看台灣高爾夫球頭代工產業表示,去年全球高爾夫球頭產量為3850萬個,其中台灣復盛(1520)、明安、大田及鉅明(8928)等主要代工廠商,在近年來在國際大廠不斷的轉單效應下,台灣幾乎包辦全球高爾夫球頭訂單的7成。

台灣高爾夫球頭代工大廠目前於兩岸三地國際分工與整合資源後,已具成本競爭優勢,並獲得美、日品牌大廠的青睞,使台灣高爾夫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不過由於目前高爾夫球頭產品市場以 OEM/ODM為主,世界知名的品牌幾乎都有委託台灣生產,使法人及業者憂心未來成長空間受限,業者除了將部分前段毛胚生產移往中國以提升毛利外,亦積極尋求越南等更低營運成本的地區設廠,進一步提升產能及降低成本。

整體而言,高爾夫球頭代工產業向是傳產業高獲利代表,繼今年上半年交出亮麗成績單後,明安、大田因主要客戶或新客戶Ping的訂單挹注,7月營業額亦相當出色,至於復盛因去年度基期較高,刷新歷史新高力道較弱,但因壓縮機接單暢旺,業績亦維持高檔。法人認為,高爾夫球頭代工族群籌碼沈澱已久,加上本益比偏低及旺季效應提前,比價效應及高獲利題材再受法人青睞,應可視為中、長期佈局標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