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香港學者王家英談辜振甫與兩岸關係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6日訊】(自由亞洲電臺姬勵思報導) 辜振甫在一九九零年台灣的海峽兩岸基金會成立後出任董事長,一九九三年四月與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在新加坡舉行首次“汪辜會談”,雙方達成“擱置政治爭議,進行事務性談判”的共識,簽定了四項協議,其中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直接推開兩岸協商大門,為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帶來新希望。一九九八年十月辜振甫到上海進行第二次“汪辜會談”,並到北京與當時的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會面。

辜振甫在上海時,為兩岸營造和緩氣氛曾,邀請汪道涵次年訪問台灣。可是,一九九九年當時的台灣總統李登輝突然提出“兩國論”,引起中國極度不滿,導致兩岸關係驟降至冰點,汪道涵訪台一事無法實現。

對於辜振甫的去世的消息,台灣媒體均以大篇幅報道及介紹他的生平,稱譽辜為“兩岸第一人”,讚揚他在推動兩岸協商上所作的成就及貢獻。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統籌員王家英認為,兩岸關係的成就是歷史機會使然。從兩岸政治環境變遷看辜汪兩人的角色,他們都是前台演員,而兩岸最高當權者才是真正的幕後策劃人﹐他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兩岸領導人願意就兩岸政治分歧下,改善兩岸關係。在這一前提下,就有了汪辜扮演角色的舞台; 但九十年代中後期,兩岸當權者無意收窄彼此分歧後,汪辜己失去演出的舞台。尤其是九九年李登輝提出兩國論,及二千年陳水扁當選總統執政後,兩岸協商的機礎不復存在。既然辜從來不是導演,很難說他在兩岸談判上有何成就,只能說他是一個好演員,忠於自己的角色。”

因此,王家英認為,辜振甫的逝世對兩岸關係不會造成影響﹐他說﹕“以他逝世來反映兩岸關係現狀並不恰當,他在兩岸協商上所扮演的角色,早在九十年代末期已不復存在,過去幾年並未實質參與兩岸關係運轉, 這次他逝世,只是正式為這段歷史劃上句號而已。”

有評論指,辜振甫作為九二共識,即“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見證人,隨著他的逝世,這個基礎及默契將消失得更快。不過,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統籌員王家英認為,在李登輝提出兩國論後,“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這個共識已被摧毀,而陳水扁執政後,更從來不承認這點﹐他說﹕“九二共識在李登輝提出兩國論後,已被台灣當局單方面撕毀,辜振甫逝世與否,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只能說他的逝世正式為一個早已結束的事代劃上休止符。”

辜振甫逝世後,海基會董事長一職由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劉德勳暫代,其繼任人選成熱門話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監察院長錢復、前海基會秘書長陳長文、前行政院長蕭萬長、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等,都被視為有可能出任海基會董事長的候選人。汪辜會談是否會以不同的人物,開創兩岸關係歷史性新一頁?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統籌員王家英認為,除非台灣決策當局願意改善兩岸關係,否則任何人接任,都無用武之地﹐“重要的是導演,不是演員,如果台灣決策當局不願意,無論接班人是如何有才華、有輩份,有魅力,也沒有發揮的空間及演出舞台。”(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