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子淩波含笑來

章華路 攝影:丫雪

人氣 11
標籤: ,

白玉石般的鱗莖裏,悄然睡著清純靈秀的芽、當冬神輕輕將她喚醒,翠葉中升起的是雅淡如雪的素花和不絕如縷的清香。水仙,終於又靜靜的含笑而來,在冬日裏給我們帶來第一縷春意。

我們與水仙的緣分實在很深很遠;在有文字的記載中,至少1500年以前,六朝人的生活中就有水仙,那時她被呼為「雅蒜」。今天我們所知道的水仙品種,無論是在六枚銀白色花瓣的中心托出一個金黃色「宛若盞樣」副冠的單瓣花「金盞銀台」,還是沒有「金盞」而「花片卷皺,下輕黃上淡白」的複瓣花「玉玲瓏」,在宋代就已經都有了。

古人愛它「其花瑩韻,其香清幽」,「其葉叢生如帶」。《瓶花譜》裏,水仙為「一品九命」。《花史》中,唐玄宗曾選十二個「皆金玉七寶所造」的花盆來盛一種名貴的紅水仙,鄭重賜予虢國夫人。文人們更是情不自禁地吟之賦之,揮灑出不可勝記的清辭麗篇。

水仙的別稱多很美,而且玄妙。其「淩波仙子」之稱,早已為愛花人所諳知,細細體味,卻不單是一種形容。其「女星」之稱,知者寥寥,而更有深意。傳說某年「十一月半大寒」時,一姚姓婦人「夢觀星墜於地,化為水仙花—叢。……摘食之,覺而產女、長而令淑有文,因以名焉。」(《內觀日疏》)古占星學謂「觀星即女史」,而「女史」為古代女官名和對才女的尊稱。也許,那嫋娜娉婷的「淩波仙子」,真的並不生自這個凡人的空間,而是天上一位智慧的「女史」,一枚晶瑩的「觀星」,墜落於古中國大地而化成的。



洋水仙在歐洲的培植歷史十分長遠,早在西元前九至八世紀成書的《荷馬史詩》即有水仙的記載,埃及古墓中亦發現水仙圖案的刻品。在西方也流傳著關於洋水仙的動人故事:古希臘有一癡癡地顧影自憐的美少年納賽西斯,由於解不開的自戀情結,終於憔悴而死,化為水仙,終日俯瞰自己美麗的容顏。這位美少年的名字成了水仙花名,同時也是自戀的代名詞。我到更想說水仙是潔身自好的。

養水仙之法有水培與盆栽兩種。而人們多選水培,因其簡便潔淨有情趣,尤其是更可見到「淩波仙子」的獨特風致。

水培水仙浸養前,需先清除水仙鱗莖上棕褐色的乾枯外皮與泥塊殘根,洗淨,用小刀在其頂部縱切十字紋,使鱗莖鬆開,便於花莖抽出。然後,泡於清水中一至二天,再洗淨切口的粘液,直立於無孔淺盆內以小石子固定,這時才開始加水浸養,水浸至鱗莖底為宜。從浸養到開花的通常需—個月左右。

水培水仙有時花短葉長;花期過短,甚至花莛中途夭折、花蕾枯萎,這就要根據水仙生長特性去培育,簡括為三字之訣:「曬」,多曬太陽,要陽光充足;「潔」,保證水的潔淨,勤換水,開始每天一次,花開前兩三天一次;「冷」,要有相對冷涼的溫度,約在1O~20℃之間,最好是15℃,開花時不高於12C,花期可長達月餘。但在霜降之前和清明以後,無論溫度如何,水仙都難於開花。

水仙所求的只是些許的清水,回報的卻是仙子般的容顏與雅香。或許是因為人世間最平凡的東西才是最珍貴的?心中無求反而能使一個生命超脫到如此美妙的境界?更想不出纖柔的水仙花為什麼只在冬日裏與我們短暫相會,這裡面是否有某種神秘的約定?卻愈發珍愛輾轉來到手中的每一個水仙花球莖,總感到裡面是和我們一樣的生命,是沉甸甸的信賴的心。要認真地善待她。在一個水仙花香陪伴著的冬夜,見元曲小令中,有《一半兒》的曲譜,試為水仙填之:

玲瓏金盞小冰碟,脈脈盈香意淡潔,翠袖嫋娜偏弱些,是清絕,一半兒春波一半兒雪。@(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送花的技巧
送花的技巧 人氣 1
天竺水仙圖---蒲華(清)
杏林漫步﹕水仙
常在花間走 活到九十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