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佐巧手 寶特瓶亮起來

陳幹毅 環保創意獲獎
font print 人氣: 5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1日訊】﹝記者黃建華/高雄報導﹞您知道大大小小的寶特瓶也可搖身變為五彩繽紛的螢光棒或手電筒嗎﹖高市新興警分局巡佐陳幹毅化腐朽為神奇,最近就利用回收的寶特瓶發明出「多功能手電筒」,在行政院環保署舉辦的2005全國環保創意競賽獲得二獎殊榮。

擔任分局長秘書的陳幹毅,有感於目前各偶像明星的演唱會、晚會活動或競選造勢結束後,會場總留下滿地用過即丟的螢光棒、加油棒,徒增不少垃圾量。因此,利用勤餘構思發明一組「環保多功能手電筒」。

螢光棒、警示燈 超炫

陳員的構想就是利用現有的LED手電筒,在其前端加上螺旋紋路,將隨處可得的飲料寶特瓶鎖上,成為「環保多功能加油棒」,不同顏色的寶特瓶即發出不同色澤的螢光,從螢光棒、警示燈、指揮棒、水上浮標、創意燈籠等,都可隨時變身。

陳員表示,全世界的寶特瓶瓶口口徑都相同,只要隨身帶著小小手電筒及電池,不管走到那裡,都可以搖身一變而為超炫螢光棒,這項發明,並獲得多國專利。

新興分局長林一民得知這項發明,認同地說:「希望各機關、企業團體、社會個人…等,能大家一起共同來做環保,讓小小的創意發明,相對的使垃圾減少,讓回收資源利用再開發,還給大地美麗的風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馬偕醫院近來接獲三起孩童誤飲家中寶特瓶盛裝的漂白水,引起食道灼傷案例。馬偕醫院提醒民眾須妥當存放家中消毒用品,並貼警示語避免誤飲;一旦誤飲應將病人立即送醫,不應催吐,否則會使胃腸道受到二次傷害。
  • 〔自由時報記者楊雅民╱台北報導〕搶攻冬季熱飲商機,統一企業今冬跨入熱寶特瓶飲料市場,生產國內第1支瓶身和瓶蓋可耐熱90℃的熱寶特瓶飲料,預估1年可賣出15萬箱;由於日本熱寶特瓶飲料市場已百家爭鳴,預料日本熱寶特瓶激戰將延燒到台灣。
  • 一名疑似精神異常的中年男子,今天中午一點多,拿著菜刀和裝滿汽油的寶特瓶,衝進行政院新聞局大廳,要求要見新聞局長姚文智,這名男子宣稱不滿對岸通過反分裂法,也希望陳總統不要參加三二六大遊行。
  • 隨著台灣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決定逐步限用含有致癌風險的PVC(聚氯乙烯)材質飲料容器,怎樣分辨手中購買的塑膠瓶飲料,究竟是使用PVC瓶或安全的寶特瓶,頓時成為民眾最關心的問題,環保署表示,其實民眾只要詳看瓶底標示的材質符號,輕鬆分辨並非難事。
  • 環保署將逐漸限用PVC飲料容器,不過很多人可能不清楚PVC與PET保特瓶有什麼差別。要簡單分辨,可以看瓶身上的回收符號。毒物科醫師也表示,保特瓶裝飲料只要不高溫曝曬,都沒有問題。而PVC材質則是不能裝熱水,也擔心沒有做好回收,燃燒後會產生戴奧辛有毒物質。(黃玉芳報導)
  • 【大紀元3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鈞凱台北二十二日電)飲用PVC(聚氯乙烯)材質容器裝填的飲料會致癌?消息傳出,引發大眾關切,行政院環境保謢署今天澄清,市面上常見的塑膠瓶飲料多是PET(寶特瓶)材質,而非PVC,民眾不必要過度恐慌;毒物科醫師也指出,只要不遇高熱及酸性物質,PVC其實是很安全的物質。
  • 【大紀元3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二十二日電 )環保署計畫三階段限用PVC (聚氯乙烯)材質,加上媒體大篇幅報導並誤植為「 PVC 保特瓶將逐步禁用」,飲料公會緊急出面導正「 PVC 並非寶特瓶」。飲料公會理事長林展川表示,PVC 是聚氯乙烯,寶特瓶是 PET,飲料製造業者所使用保特瓶材質為 PET,為一無毒無害物質。

  • 〔自由時報記者蔡民一╱嘉市報導〕考試作弊又有新招,有大專學生即利用可以帶飲料進教室的漏洞,將重點資料列印在美工專用貼紙,再貼於寶特瓶上,密密麻麻宛如寶特瓶包裝避過老師的法眼。
  • 夏天常流汗,如何止渴?就成為民眾關切的話題,中視前節目部經理李繼孔說,10年前在省訓團受訓時,同班學員杜老師來自南投茶農家庭。每天他的寶特瓶中居然有茶葉,細問之下才知道,這些靠山吃山、靠茶吃茶的老行家說:「天天這樣喝可治高血壓和高尿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