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鯉魚潭淨化水質人工溼地 成民眾遊憩新景點

人氣: 3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鈞凱台北二十三日電)為改善花蓮鯉魚潭水庫水質優養化現象,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補助設置人工溼地生態教室及試驗型人工浮島,成效良好,今年黃曆新年期間,吸引十三萬人次遊客前往,成為遊憩新景點。

這項由環保署補助花蓮縣政府執行的「水質淨化工程試驗計畫」,環保署表示,鯉魚潭人工濕地位於潭南遊艇碼頭及停車場間,鄰近台九丙線,採開放水面式生態濕地型式,將鯉魚潭鄰近商家、住家生活污水導入,去除油脂後,再利用重力流經過濾植裁區後放流入潭,有效去除水中生化需氧量 (BOD5)、懸浮固體物 (SS)、總磷 (T-P)及氨氮 (NH3-N)等污染物。

試驗型人工浮島位於玉山神學院對面,距鯉魚潭風景管理區服務中心約二百公尺,面積約一百平方公尺,主要利用浮田板、帆布水槽及植物水耕自然淨化方式,建構封閉式處理系統,將生活污水導入系統內,再利用植栽根系旺盛的水生植物,削減污水中的營養鹽。

環保署說,在污水處理設施及下水道系統未興建或普及的地區,運用人工溼地系統可有效協助解決部分的生活污水問題,對於河川、湖泊水質的改善也稍有幫助。人工溼地生態教室的設置,更可提供民眾一個兼具生態學習及放鬆遊憩功能的假日新去處,好處相當多元。

至於湖泊水庫優養化及藻華問題,環保署表示,利用人工浮島植栽水生根系旺盛的植物,吸取掉植物所需的氮與磷等對水質有害的營養鹽,對於湖泊、水庫的水質淨化,更是另一種不容忽視的天然妙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