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三公路.夢幻瀑布.三瓜子隧道遺址

Tony 撰文、攝影、繪圖

人氣 41
標籤:

平溪線侯硐、三貂嶺車站之間的公路打通了。雖然這事已不是新聞,但這個消息我一直記在心裡。記得以前開車前往三貂嶺車站很不方便,得從侯硐開車走侯牡公路,先爬上三貂嶺,然後再繞著蜿蜒的公路下山,才能風塵僕僕地來到三貂嶺車站。「侯三公路」開通後,侯硐到三貂嶺,不必再翻山越嶺,不必辛苦的先上後下,公路直接沿者基隆河河岸而行。侯硐與三貂嶺之間的公路距離縮短為不到三公里而已。



其實這條由侯硐至三貂嶺的公路本來就存在,只是公路尾段被三貂嶺隧道口上方的山丘所阻絕,因此末段未通,必須棄車改以徒步翻繞而過。一、兩年前,公路單位終於施工將尾段打通,侯三公路才正式通車。這個道路工程也意外的使已被草土堙沒多時的日據時期「三瓜子隧道」遺址重見天日,而成為三貂嶺車站附近的一個歷史景點。這也是我想再訪三貂嶺的原因之一。



今天走訪三貂嶺車站的另一個目的地是「夢幻瀑布」。三貂嶺以賞瀑聞名,最著名的賞瀑路線是由碩仁國小起登,出平溪野人谷至大華車站,欣賞沿途的三貂嶺瀑布群,沿途有合谷瀑布、摩天瀑布、枇杷洞瀑布、新寮瀑布等。夢幻瀑布則位於侯三公路基隆河的這一側,屬於孤芳型的瀑布,可由「夢幻寺」前的小徑進入。賞瀑路程雖然較短且近,但不如三貂嶺瀑布群知名。我既然知道這座瀑布秀麗而清新,來到三紹嶺,自然也想順道一遊。



我開車從侯硐走「侯三公路」前往三貂嶺車站(註1)。我本來就預期這條沿基隆河河岸而行的公路風景應該會不錯,事實則更出乎我的預期,風景比我想像中的還要美好。其中一段公路,一邊緊依峭直山壁,一邊緊臨基隆河溪谷,頗有中橫公路的感覺。雖然基隆河河谷沒有太魯閣那般的深峽險壑,這附近的山巒也沒有燕子口、九曲洞那般鬼斧神工的氣勢,但味道有那麼一點點相似,而基隆河谷青潭碧水、嶙峋溪石,兩岸山脈綿延、峰峰相連,讓旅人至此而有超塵絕俗的心境。途中路旁山壁有一小瀑,有沁涼溪水,停車略休息,在此欣賞基隆河谷遠山近水。侯三公路沿線沒有一處可叫做得出字號的景點,但我認為這條公路的本身就可當做是一個景點。

公路的尾段有一小段碎石土路,到這裡時,已可清楚看見三貂嶺車站就在基隆河對岸。從這頭望過去,很能感受到這個車站侷促狹小的腹地,連車站的廁所都是以吊腳樓的建築,向基隆河的河床爭地,車站左側則有廢棄的民宅幾乎半懸於河床之上。公路到了這裡,因為要繞過三紹嶺隧道口,所以稍為攀升。從公路上居高下望,看見平溪線與北迴線在此地分手。平溪線的鐵軌朝基隆河的源頭而去,北迴線則鑽進「三貂嶺隧道」裡。三貂嶺隧道長1,852公尺,僅次於「草嶺隧道」,為北迴線蘇澳段第二長隧道(註2)。

再往前走,公路切過一座山丘,兩邊為峭直的山壁。未切過山壁之前的公路左側有一水泥石階步道,入口綁有登山條,我猜應該就是通往夢幻瀑布的步道。我先繼續往前走,公路穿過山壁,前面有一「金字橋」,橋旁有步道通往下方,可前往往三貂嶺車站。我因而確認剛才看見水泥階梯就是正確的登山口,於是回頭,將車停於登山口(註3)。

從登山口往上走,是一小段之字型的陡上水泥石階,來到上方處便與一條橫切而過的步道交會,取左行,循步道通往夢幻寺。步道從此變為平緩,步道鋪著一塊塊石板,舒適好走。約六分鐘,路右側有一古老的土地公廟「三靈宮」,廟身為砂岩堆砌,因岩面風化,門聯字跡已模糊。撥開廟簷的紅巾,可看見牆垣刻著「昭和十六年」(1941年),而「昭」字已損毀一角,「和」字亦搖搖欲墜。或許下次再來時,「昭和」可能已隨風而逝。

續前行,路旁出現竹林及農墾地,約五、六分鐘,抵達聖泉寺。聖泉寺是由一般水泥樓房所改裝的。過聖泉寺,又約五、六分鐘,抵達夢幻寺。夢幻寺為二層樓建築,素雅而莊嚴,寺前有一片青青草地。循著寺前的小徑繼續深入,沿途林蔭扶疏,山櫻花及杜鵑繽紛花開,幽意怡人,約四、五分鐘,漸聞水聲。

不久,就看見前方樹林間有白瀑身影。至步道盡頭,瀑布就在數公尺外,但見飛瀑自崖頂奔騰而下,高約十來公尺,水瀑淙聲迴響於溪谷,步道至此轉而為陡下石階路,可通往瀑布下方的溪谷。步道旁則蓋了一間禪房,有僧人在此修行。石階陡下,因臨瀑而溼氣重,石階多苔蘚。我步履謹慎而下,來到溪谷處。此時溪谷無人,夢幻瀑布遺世而隱身於此,瀑布幽而雅。我獨行至此,幽人對幽瀑,也覺得彼此投緣。除幽人幽瀑之外,此地還有小魚群在溪谷淺潭裡悠游。

觀瀑十分鐘,然後返回走,回到夢幻寺。乍看「夢幻」寺名,似與莊嚴的寺廟外觀不相襯。「夢幻」兩字總會讓人與「綺麗」、「飄逸」、「浪漫」聯想在一起,例如「夢湖」、「夢幻湖」、「夢幻瀑布」,佛寺如何取名為「夢幻」?走了幾步後,才想起寺名當是來自《金剛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回到登山口,我開車往下走,停於下方的三貂嶺隧道旁的空地。接著前往三貂嶺小村,繼續今天的另一行程。我從三貂嶺小村爬過魚寮山,走「幼坑古道」出大華車站,然後再搭平溪線火車返回三貂嶺車站。

在三貂嶺車站下車,已是三個多小時以後的事了。我繼續我的三貂嶺行程。我初次來三貂嶺車站已是三年前的事了。三貂嶺車站外貌依舊如昔,廢棄的號誌樓依然孤寂的佇立於月台一角。號誌樓的樓梯入口原本有設柵欄,已被移走了,於是我爬上號誌樓,卻發現一、二樓之間的樓板懸空,號誌樓內堆滿廢棄的雜物,像是個垃圾場。



我走出車站,走往三貂嶺隧道的方向,沿途目光朝向基隆河對岸,不久就看見「三瓜子隧道」遺址,隧道口裸露在基隆河河岸與侯三公路之間。下午時分,和煦的陽光斜照基隆河岸,河床、山壁、隧道口的砌石與泥土,映出黃金般的光影,光影明耀而動人。隧道口上方的草書題字不容易辨識。曾有文史工作者冒著危險攀岩上去探查,才能確認隧道口匾額的題字及落款內容。隧道上方的匾額以草書寫著「至誠動天地」。

我記得初次看見這個隧道口的照片及這幾個草書字跡時,內心有一種震撼。「三瓜子隧道」工程大約完成於大正七年至大正八年之間(1918-1919年),為貫穿三貂嶺的鐵路隧道工程的其中一段,距今已有八十幾年歷史。「至誠動天地」這五個字不僅象徵著這項工程的艱鉅,也反映出一種濃郁的人文思維,所以能歷經久遠歲月而感動後人。假如當初是書寫「人定勝天」或是「懷恩懷德」,我想帶給後人的觀感印象或許就會完全不同了。

「至誠動天地」是由當時台灣總督明石元二郎所題字。明石元二郎於大正七年(1918年)七月就任台灣總督,在台任職只有短短一年三個月而已。不過他卻是日本統治台灣五十一年、十九位總督(註4)當中,惟一死後葬在台灣的總督。明石元二郎任期短暫,但任內規劃嘉南大圳及開發日月潭水力發電,政績卓著。大正八年七月,明石元二郎因生病而返回日本就醫,同年十月二十六日病逝。其家人依其生前遺願而將他葬於台北市的三板橋墓地。三板橋的現址在林森北路附近。

「明石元二郎」這個名字在台灣早已被人遺忘。民國八十六年台北市政府強制收回林森北路附近被居民長期占據的市地,以整建為第14、15號公園。拆除大批違建時,人們才發現雜亂的違章建築區裡隱藏著一座被人遺忘的台灣總督墳墓,塵封的歷史記憶才被打開,「明石元二郎」這個已成夢幻泡影的名字才又被世人所憶起。

旅遊日期:2005.03.16

——本文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idv.tw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平溪.幼坑古道
走訪大溪木藝博物館 探索歌后鳳飛飛故事館
山林森呼吸 漫步林業遺跡桃園東眼山步道
日本香川讚岐滿濃公園百花爭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