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焦點評論╱個人政治豪賭 拿黨國陪葬?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蘇永耀╱特稿

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日前中國行,負面效應尚未平息,主席連戰也擬前往,對此,陳總統昨日一抵國門,即語重心長再提呼籲。或許國、民兩黨過去互動經驗不是那樣順遂愉快,但面對彼岸的新統戰,島內若不先緊握和解機會,恐讓中國有更大分化空間。

公元兩千年10月廿7日那場扁連會,沒有促成合作,反倒讓國民黨從此與執政黨形同陌路,這在綠營內部已有檢討,尤其核四最後仍然維持續建,使得當時引發的政治風波乃至陳總統個人的施政風格,外界皆有相當定論;這四年多的朝野對立,全民也都付出代價。

經過這段時間,總統仍不斷釋出朝野領袖會晤的善意,國民黨可能認為誠意不足,或質疑背後的政治動機;但面對中國制定反分裂國家法,並透過各種管道壓迫政府時,在野黨應站在捍衛國家利益的堅定側翼,而不是寧與對岸最大敵人握手,也不願進行內部溝通,造成島內更嚴重的分歧。

尤其,連戰的中國行,國民黨曾經釋出希望與中方簽署「中國不武,台灣不獨」協議的訊息;這個出自美國學者李侃如的建議方案,早就被認為可行性極低,原因並非台灣拒絕,而是中國信用度令人質疑,同時也容易落入政治矮化的陷阱。

從共黨理論,所謂馬克斯列寧主義的辯證觀,即所有的承諾,都可因主客觀條件的易位而更迭;大半世紀前國共之間談談打打的經驗,已說明其手段的靈活性;雖然,彼岸換上第四代領導人,但在核心問題上,外界其實看不出胡溫體制與過去的毛鄧時代有多大差異。

追求永續的台海和平,絕對無法從挑釁者或野心者的手上乞求,中國所鋪設的黨對黨平台,本質上就是引君入甕的獵捕器;外界要問,任何的協議,國民黨是立於什麼樣的基礎前往簽訂?尤其在國內缺乏共識,恐怕也只是國民黨內少數人意見,在野黨去簽涉及國家定位的協議,又有什麼代表性?

令人遺憾,眼前國民黨內少數人,以為可從國共合作之間,苟延殘喘所剩不久的政治生命,其實是拿自己的政黨跟著陪葬;國民黨在台數十年,好不容易建立根基,後代的領導人卻如此揮霍,輕易地遞給中國,如此冒進,所付出代價勢必由全民埋單。

總統的呼籲與善意是否具有意義,隔空放話是毫無意義,連戰如執意前往中國,二度扁連會又何妨?尤其政府的國安訊息亦可給國民黨相當參考價值,何苦因一己政治私怨而撕裂整個社會。危機亦是轉機,值此國民黨主席角逐,黨內應有更多不同的聲音交辯,切莫一言堂為這政治豪賭來背書,而這也是國民黨令人一新耳目的重要契機。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