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杯葛風波 台外交部道歉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平宇台北報導〕非洲使節高雄參訪引發的湯杯風波,並非少數國家使節單純的個人不滿,而是非洲所有友邦使節團「集體決定」的聯合抗議行為,在外交圈中實屬相當罕見的大動作,台外交部並已經展開檢討,希望避免類似事件發生。

外交部發言人呂慶龍昨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公開表示,這起事件的細節就誠如自由時報的報導內容,他無需贅述。但他強調台灣是一個自由多元社會,經過外交部解釋,大使們也可以接受這是自然的安排,而且是出於善意。

呂慶龍說,外交部為了這件事還表示歉意,大使們隨後也完成所有安排的行程,換句話說,這次的「插曲」,並不影響台灣和邦交國的互動以及既有關係。

據了解,上週的參訪雖然只有五國大使表達不滿,但事實上,我在非洲只有七友邦,扣除布吉納法索大使沙瓦多哥並未參加這次訪問,代表非洲使節團的團長甘比亞大使包柏強則已返國述職約近三個月,其他所有大使均覺得被嚴重冒犯,於是才有退席抗議之舉。

此外,參與此事的五國大使,在被問到相關問題時,也異口同聲表示,這是「集體決定」,應該由使節團代表公開發言。

據了解,依國際間外交慣例,除牽涉雙邊國家利益問題,各國大使才會直接出面與駐在國交涉斡旋,而遇到這類大使本人與駐在國衝突問題,則通常向使節團反映,因此這次事件固然令人不快,但使節們的反應也未超過基本的外交規範。

外交使節團的產生多依照資深制度,也就是派駐該國最久者,即擔任使節團團長,使節團又依照地域,再細分非洲使節團、中美洲使節團、加勒比海使節團等。而台灣由於國際處境特殊,擔任使節團長職務除必須駐台最久外,還必須是邦交國大使,不能是無邦交國的代表。

據悉,外交部為此也已經展開內部檢討,不過,對於使節當天指責「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解此事的外交資深官員昨日指出,事發後外交部曾經很仔細的比對各方資訊,但包括外交部禮賓司、經貿司以及各地域司主管,都表示之前未接獲相關的訊息,就算之前真的發生過,極可能不是外交部安排的行程。

一位對非洲情勢相當熟悉的外交官員也認為,將人物與動物並列在圖案上,確實容易引起誤會,也不妥當,對於民眾的無心之過,只好由外交部出面代為道歉。

他認為大家應該「將心比心」,想想過去英國酒商「約翰走路」發行詆毀台灣的廣告,以及歷次航空公司對台灣旅客差別待遇,我方所表達的強烈不滿,就不難理解使節們之怒並不是沒有道理。

——————————————————————————–

<新聞透視> 拚外交 小杯子是大學問

記者王平宇特稿

引發使節之怒的湯杯風波,昨日在廠商自願停產或丟棄後,堪稱圓滿落幕。不過,看似皆大歡喜的背後,其實外交部更該捫心自問,是危機處理得當?還是只因僥倖遇到善良敦厚的台灣百姓,願意自我犧牲成全國家利益?

這起風波說小可小,就把它當成一場簡便餐會的插曲,但說大也可以很大,畢竟遭遇區域使節集體抗議的風波,許多外交官都說在外交生涯中還是頭一遭。

這次發生的問題,根本在於這是不是一件不可避免的錯誤?有沒有行政聯繫上的懈怠?應作為、可作為而不作為的態度,恐怕才是引發使節不滿的關鍵。高雄縣政府在接待過程中,就私下抱怨外交部傳來一張賓客名單後,就不聞不問,遑論提供外交專業意見,甚至還在事發後試圖掩蓋。

更有甚者,湯杯或許只是使節之怒的引爆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怨氣的累積這次在湯杯事件上爆發,誰能保證下次不會釀成更大的風波。

去年外交部長陳唐山率領使節遊綠島,綠洲山莊上一幅標示全球各國自由程度的地圖,同樣引起查德大使的不滿,質疑誰定義的自由標準,可以指責查德不夠民主?

上次事件就發生在外交部長陳唐山的眼下,顯然外交部絲毫沒有因此警惕,上緊發條,終於爆發這次的湯杯事件,長此以往,難道非要把邦交國都得罪光才知檢討改進?

「這不是文化差異、文化差異不會冒犯別人」,馬拉威大使馬洛亞的這句話或許就是這次事件最好的註解。

想想我們在海外,若看到台灣被詆毀的言論、圖案、廣告是何種心情?大概就不難理解友邦大使的氣憤不是不理性的宣洩,不只如此,國人更該生氣,到底是誰讓無辜的紙杯製造商,背上這莫名的不知之罪。

評論